Workflow
完整性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的央行”BIS给稳定币泼冷水:三大关键标准未达标
第一财经· 2025-06-26 15:28
稳定币的潜力与局限性 - 稳定币在代币化方面有一定潜力,但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三大关键标准上未达要求,无法成为货币体系的支柱 [1][2] - 全球范围内稳定币受到空前关注,美国GENIUS法案落地、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1] - 国际清算银行(BIS)对稳定币持谨慎态度,认为现行双层货币体系仍是最优选 [2] 稳定币的三大关键标准缺陷 单一性(Singleness) - 稳定币缺乏统一价值标准,不同稳定币之间可能无法1:1兑换(如USDT vs USDC vs DAI) [3] - 类似19世纪美国私人银行各自为政的状态,破坏货币体系的协调机制 [3][4] - 货币的单一性依赖于央行提供的共同安全资产和公共利益服务,而稳定币缺乏此类支撑 [4] 弹性(Elasticity) - 稳定币采用100%资产抵押机制,需预先全额支付才能发行,无法像银行体系那样通过信贷创造货币 [3][5] - 现代经济需要货币供应能灵活扩张/收缩以支持支付需求,而稳定币的刚性设计导致系统易堵塞 [4][5] - 银行体系通过透支和信贷额度实现债务连锁清偿的功能,稳定币无法复制 [5] 完整性(Integrity) - 稳定币在匿名公链流通,缺乏KYC/反洗钱机制,易被用于非法活动 [3][9] - 无记名性质使其脱离发行方监督,加剧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 [9] - 货币体系需保障公众信任,而稳定币的匿名性与犯罪便利性威胁系统性安全 [4][9] 现行双层货币体系的优势 - 央行提供基础货币并确保结算最终性,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创造支持实体经济 [11][12] - 现代RTGS系统体现弹性需求,央行可按政策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日内流动性 [4] - 货币创造无需全额储备支持,避免支付系统堵塞(对比稳定币需等额法币支持) [5] - 货币形态分层明确:央行货币(现金/准备金)、银行存款货币、第三方电子货币 [13] 代币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 BIS认为代币化是变革性创新,但下一代体系仍应以央行储备为核心 [14] - 统一账本技术可整合代币化央行储备、商业银行货币和金融资产,提升跨境支付等效率 [15] - 代币化能将信息传递、对账和资产转移整合为单一可编程操作,释放新效益 [15] 稳定币的附加风险 - 面值可兑换承诺与盈利商业模式存在内在矛盾 [10] - 对新兴市场可能引发货币主权丧失和资本外逃风险 [10] - 若规模持续增长,可能触发安全资产抛售等金融稳定风险 [10] - 银行发行的稳定币可能引入新型系统性风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