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搜索文档
沈阳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辽宁日报· 2025-07-02 09:22
城市更新战略定位 - 沈阳市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及东北唯一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定位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 - 城市更新聚焦四大品质提升: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1] - 建立市委书记和市长双组长制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统筹、区为主体"的高效运行机制[1] 工作机制创新 - 首创城市总建筑师制度和人民设计师制度,强化规划引领作用[1] - 推行"先体检后更新"机制,实现问题诊断与更新实施一体化[1] - 构建"1+N"政策体系,累计出台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50余项[1] 实施模式突破 - 采用"小切口、微更新"模式推进民生项目,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1] - 改变单项目推进方式,创新"大统筹、一体化"片区更新模式[1] - 探索"全周期、自平衡"单体项目模式,统筹建设运营并引入新业态[1] 五大行动成效 - 社会民生保障:改造1723个老旧小区,提升88条主路和825条背街小巷,更新5381公里老旧管网[2] - 产业经济振兴:启动35个核心发展板块建设,推动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网络化转型[2] - 人文魅力彰显:扩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活化工业遗产,优化历史街区布局[2] - 绿色生态优化:新增城区绿地16.13平方公里,构建浑河环城水系生态廊道[2] - 韧性智慧支撑:建立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开发18个智慧应用场景包括"好停车"平台[2]
完善机制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5-24 08:28
城市更新战略部署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部署8个方面主要任务,聚焦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 [1] - 任务具有系统性强、为民务实、精准施策的特点,目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 民生环境改善举措 - 推进危险住房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整社区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重点实施"四好"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完成"十四五"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础上,加装电梯、改造老化管线、完善公共部位维修 [2] - 配建养老托育设施、停车充电等市政配套,提升社区便利性 [2] 基础设施升级规划 - 推进地下管网(燃气、供水、污水等)改造,建设综合管廊,实施排水防涝工程 [3] - 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时监测市政设施以消除隐患 [3] 政策机制创新 - 提出六方面举措:完善用地政策、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投融资方式等 [4] -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详细规划改革,适应存量时代需求 [4] - 建立"体检-更新-评估"闭环机制,专项规划与片区策划结合,明确多元主体参与模式 [4] 资金与金融支持 - 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等超4250亿元支持燃气管道更新、排水防涝等项目 [5] - 落实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税费优惠,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 [5] - 金融机构加大城中村改造信贷投放,保险信托通过债权/股权等方式参与 [6] - 研究出台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条件标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