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校共育
icon
搜索文档
破解“看孩子”难题 解决民生大问题
央视网· 2025-07-26 01:45
暑期托管服务 - 甘肃省金昌市推出免费社区托管班 设置飞机班、沙画班、剪纸班等多样化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需求 [3] -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开设全日公益托管班 采用"一师带一生"模式提供作业辅导和社会实践服务 [5] - 大同市庆平社区通过家长会等活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将托管班定位为暖心驿站 [5] 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 - 山东威海推行"政府主导、普惠为主、托幼一体、医育结合"模式 环翠区望岛幼儿园将空余学位转化为托位为2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 [7] - 威海市幼儿园教师全员考取婴幼儿照护从业资质 并与医疗机构签约实现定期健康指导 [7] - 政策实施一年内威海市222所幼儿园新增托育服务 [7] 社区托育创新模式 - 文登杏坛社区组建邻里互助托育团队 提供临时带娃和接送服务 [8] - 威海市推出社区嵌入式托育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时创新国企办托模式建设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9] - 威海计划构建以国企托育中心为枢纽 幼儿园托班和社区托育为网络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9]
被小学生作业累麻了,家长也想减负
虎嗅· 2025-07-14 10:41
教育政策与执行 - 上海市教委发布通知明确禁止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1] - 新政发布后部分家长对执行效果持怀疑态度 担忧老师管理能力不足 家校边界模糊问题长期存在 [2] - 实际执行中部分学校仍存在变相作业要求 如家庭默写 背诵等口头作业 期末阶段书面作业难以避免 [4][5] 家长行为与教育生态 - 家长普遍存在"隐性竞争"心理 即便政策禁止仍主动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 担心基础作业无法应对考试拔高题目 [4] - 创新类作业如视频剪辑 设计IP形象等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实际由家长代劳完成 [5] - 一线城市精英家长在资源投入上形成惯性 经济托举与软性实力均不愿落后 催生"外挂"服务购买行为 [5][6] 学生与教师现状 - 学生主体对创新作业压力感知较弱 更关注娱乐性活动 [6] - 教师面临多重压力 包括班级管理 家长沟通 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干预等 工作边界模糊导致职业倦怠 [12] - 某班级25名学生中存在抑郁症 多动症等特殊案例 教师专业能力面临挑战 [12] 课外培训与教育投入 - 七年级学生家长每周投入1320元补习费(440元/节*3节) 但成绩仍处班级末游 [7] - 游泳等技能类课程学校教学不足 家长需自费校外培训获取合格证书 [6] - 部分家长选择退出课外培训 认为过度投入反而成为负担 [13] 教育焦虑与心理健康 - 家长因学业监督导致焦虑症躯体化 出现每月7-8次急诊就医记录 [9][10] - 教师群体心理健康受关注 工作压力导致备课时间被压缩至下班后 个人空间丧失 [12][13] - 部分家庭转向职业教育路径探索 中职院校家长群体存在类似教育矛盾 [14]
新华鲜报丨别样快乐!全国“小朋友”欢度多彩六一
新华网· 2025-06-02 06:31
红色传承活动 - 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组织中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学习党史和先进榜样 [3] - 贵州遵义在红色教育基地举办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通过微队课讲述红军长征故事 [3] - 江西南昌的"红领巾号"列车上,校外辅导员讲述红领巾历史,传递红领巾精神 [3] - 海南海口边检站开展警营开放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边检职责,培养爱国情怀 [3] 家校共育与亲子活动 -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举办爱心义卖活动,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筹款捐给少数民族地区学校 [4][5] - 中国儿童中心推出大型游园活动,包括亲子阅读、健康知识闯关、运动游戏等,促进亲子互动 [7] - 北京市民参与游园活动,家长陪伴孩子过节,增强家庭幸福感 [7] 社会实践与知识学习 -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让孩子们体验文物修复实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8] - 陕西西安组织田间劳动体验,学习农作物知识,培养劳动意识 [8] - 浙江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科普体验区,孩子们操控无人机、听天文讲座,激发科学兴趣 [8] 艺术与梦想活动 - 北京市少年宫举办科技、手工、体育、艺术等活动,千余名儿童参与,培养多方面能力 [10] - 北海公园举行梦想卡片投放活动,孩子们表达未来志向,如成为科学家、建设祖国等 [10]
家校共育,责任边界要厘清(民生观)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家校共育边界问题 - 河南信阳某高中要求家长陪餐、监考,家长拒绝后家委会管理人员称"如果每一位家长都不配合陪餐和监考,学校无法开了",相关话题引发热议 [1] - 近期家校共育边界争议频发,包括学校强制家长排班轮值"护学岗"、要求家长轮流监督晚自习等,部分学校管理职责被转嫁给家长 [1] - 家校共育初衷是形成教育合力,但部分学校实践中将家长视为弥补自身能力不足的低成本解决方案,过度分摊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职责 [1] - 家委会常代为实施管理、下发任务、传达敏感要求,声称自愿实则强制 [1] - 教育责任边界模糊导致家校共育失衡,如监考本属教师职责,食品安全需专业部门监管,秩序维护应交由保安或交警 [1] 促进家校共育合理发展 - 教育部门应加强监督,提高对资源紧张学校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可引入智慧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 [2] - 学校需明确主体责任、优化管理机制,若需家长协助应遵循自愿原则并提供灵活选项,避免"一刀切"摊派 [2] - 家委会应积极协调、合理安排,做好沟通桥梁,在帮助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保障家长自主选择权 [2] - 教育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的事业,需厘清边界、加强协作才能更好实现家校共育 [2]
青少年心理困境难以言说?看见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09:58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 青少年普遍存在失眠、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被专家称为"心灵感冒",若未及时干预可能演变为严重心理危机 [1]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焦虑抑郁门诊数据显示,近年来接诊患有失眠障碍的学生数量增加,部分学生伴随焦虑情绪和家庭矛盾 [1] - 初中生案例显示典型症状包括凌晨3点早醒、学习兴趣丧失、社交回避,仅在独处空间获得安全感 [1] 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 家长存在三大误区:将情绪波动简单归为青春期叛逆、采用单向说教替代沟通、通过"别人家孩子"对比打击自尊 [1] - 错误教育方式使家庭从避风港变为压力源,导致孩子出现激烈争吵或自我封闭两种极端应对模式 [1] - 部分家长侵犯隐私行为(翻看日记、干涉社交)直接引发叛逆心理,专家建议转变为倾听者与共情者 [3] 学校教育改进方向 - 教师存在重纪律轻心理倾向,对走神、作业敷衍等行为简单批评,忽视潜在抑郁焦虑风险 [2] - 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发"菜单式"课程体系并开放心理咨询室,提供沙盘治疗等专业服务 [3] - 学校将心理健康融入德育课程,通过心理剧、手抄报比赛、心灵树洞等非传统形式开展教育 [3][4] 医教协同机制建设 - 湖南省推行医疗资源进校园,脑科医院定期派遣心理医生到校辅导,长沙全市中小学实现心理健康课程和咨询室全覆盖 [3] - 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心理医生筛查→校园心理老师+医院专家+家长制定方案→为确诊学生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4] -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建议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从幼儿园分离焦虑到高中升学压力均需专业干预 [5] 教育理念革新 - 专家呼吁摒弃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强调培养抗挫折能力和学习兴趣比成绩排名更重要 [5] - 中南大学教授指出教育异化现象:"不输起跑线"演变为"不给喘息时间",违背心理发展规律 [5] - 理想教育生态需实现家长倾听、教师陪伴、医校无缝对接,建立包容性成长环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