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搜索文档
心理拔刺:从校内小课堂走向校外“云课堂”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0:45
心理健康教育公益直播项目 -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与阜阳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心理健康教育公益直播活动,由心理健康教师和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参与,旨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 - 直播采用"短片预热+直播+专题回放"形式,穿插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常识 [5] - 前8场直播实时收看人数达19.2万人次,累计回放收看23.9万人次,在线回复咨询信息7000余条 [2] 项目背景与痛点 - 颍州区有147所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近17万人,承担阜阳市区半数以上义务教育任务 [3] -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群体活动形式,解决个案有限,且存在代沟、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 [3] -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更担心心理咨询暴露隐私,存在"不敢说、不好意思说、不知道向谁说"等问题 [4] 项目成效与延伸 - 每周五下午配套开展线下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已覆盖服务学生、家长1万余人 [5] - 每学期开学对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全员筛查,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5] - 工作人员梳理前8期直播问题,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自我认同困惑、情绪管理失控、人际关系困扰和学业压力四大类 [8] 家长教育问题 - 8次直播中有28次连线与家长不当教育观念有关,如过度关注成绩、忽视孩子心理需求等 [6] - 部分家长无法及时识别孩子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存在教育理念误区 [6][8] - 项目计划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全流程指导优化各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识别、疏导工作 [10] 未来计划 -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及家长需求,联合专业团队制作系列课程,如"如何缓解幼小衔接中的分离焦虑" [9] - 计划由专家送教到校,力争覆盖农村偏远学校 [9] - 针对直播收集的共性问题,优化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识别和疏导工作 [10]
打造“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5-27 05:51
心理健康教育范式转型 - 心理健康教育正从单一矫治转向全面发展范式 更强调教育和发展功能而非仅关注心理障碍个案[1] - "五育并举"框架重塑积极心理理念 将德智体美劳转化为心理资本开发核心维度[1] - 德育培育道德品质 智育提升创新思维 体育塑造健康体魄 美育促进情绪表达 劳育增强自我效能感[1] 多维育人平台构建 - 需构建虚实交融的育人载体 结合网络社交媒体虚拟社会化与现实社会化[2] - 技术赋能方面建立"云端+地面"双轨平台 利用大数据生成"学习画像"精准识别需求[2] -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沉浸式场景 将抽象心理概念具象化以监测动态变化[2] 系统化干预实践路径 - 建立"预防-发展-矫治"三级干预模型 分层分类实施精准化体系[3] - 预防层级强化心理韧性 发展层级提升情感管理 矫治层级重建自我效能[3] - 德育增强共情能力 智育优化认知结构 体育调节神经递质 美育浸润情感认知 劳育磨炼意志品质[3] 心理发展动力机制重构 - 通过价值观引领 认知升级 身心调节 情感净化 意志强化五维度协同构建心理资本网络[4] - 教育范式革新本质是对育人规律的把握 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4]
北京海淀已聘请143名心理副校长,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
新京报· 2025-05-22 10:27
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 97.6%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抑郁倾向、有自伤意念、电子产品成瘾比例均有明显降低 [1] - 累计378万人次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大讲堂课程学习 [1] - 海淀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通过多样化活动满足不同师生群体需求 [1] 心理健康活动月安排 - 海淀各校将开展"五个一"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班会、心理减压活动、心理剧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2] - 海淀区教科院联合高校、医疗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入校心理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学习指导等 [2] - 学校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现场培训或扫码预约心理健康服务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 中关村三小将开展心理课程和心理体验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 [3] - 海淀14所学校获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3所医疗机构和3所大学获颁"心理健康教育协作联合体" [3] - 区级资源介入有助于盘活各种资源,为学校提供最大支持 [3]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 海淀出台文件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组织体育节系列活动,举办各类班级体育比赛2600余场 [4] - 海淀推动心理课程与学科课程一体化发展,研发专题课程和特色活动 [4] - 构建链条式心理疏导干预体系和六级工作团队,实现143名中小学心理副校长全覆盖 [4] 未来发展规划 - 海淀将构建学段衔接的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 [5] - 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师年度培育计划,每年培育家庭指导师150名 [5] - 升级网上家庭教育资源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家庭教育智能体 [5] 心理健康教育协作 -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联体建设,开展医院与学校同研共判 [6] - 引进高校资源赋能教师心理教育素养提升,促进大中小学心理活动有机衔接 [6] - 强化校内手机管理,联合家长开展"息屏行动",营造健康家庭生活氛围 [6]
青少年心理困境难以言说?看见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09:58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 青少年普遍存在失眠、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被专家称为"心灵感冒",若未及时干预可能演变为严重心理危机 [1]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焦虑抑郁门诊数据显示,近年来接诊患有失眠障碍的学生数量增加,部分学生伴随焦虑情绪和家庭矛盾 [1] - 初中生案例显示典型症状包括凌晨3点早醒、学习兴趣丧失、社交回避,仅在独处空间获得安全感 [1] 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 家长存在三大误区:将情绪波动简单归为青春期叛逆、采用单向说教替代沟通、通过"别人家孩子"对比打击自尊 [1] - 错误教育方式使家庭从避风港变为压力源,导致孩子出现激烈争吵或自我封闭两种极端应对模式 [1] - 部分家长侵犯隐私行为(翻看日记、干涉社交)直接引发叛逆心理,专家建议转变为倾听者与共情者 [3] 学校教育改进方向 - 教师存在重纪律轻心理倾向,对走神、作业敷衍等行为简单批评,忽视潜在抑郁焦虑风险 [2] - 长沙市雅礼外国语学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发"菜单式"课程体系并开放心理咨询室,提供沙盘治疗等专业服务 [3] - 学校将心理健康融入德育课程,通过心理剧、手抄报比赛、心灵树洞等非传统形式开展教育 [3][4] 医教协同机制建设 - 湖南省推行医疗资源进校园,脑科医院定期派遣心理医生到校辅导,长沙全市中小学实现心理健康课程和咨询室全覆盖 [3] - 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心理医生筛查→校园心理老师+医院专家+家长制定方案→为确诊学生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4] -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建议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从幼儿园分离焦虑到高中升学压力均需专业干预 [5] 教育理念革新 - 专家呼吁摒弃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强调培养抗挫折能力和学习兴趣比成绩排名更重要 [5] - 中南大学教授指出教育异化现象:"不输起跑线"演变为"不给喘息时间",违背心理发展规律 [5] - 理想教育生态需实现家长倾听、教师陪伴、医校无缝对接,建立包容性成长环境 [5]
小猫、乌龟:众萌宠担当大学生“心育”好伙伴
中国青年报· 2025-05-02 08:19
文章核心观点 湖北大学自2021年9月起推出“芯宠辅导站”建设计划,以动植物养护为抓手构建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学院围绕“芯宠”开展活动,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朋辈疗愈和心理团辅等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不断创新方法提升心理教育水平 [1][2][12] 分组1:“芯宠辅导站”建设情况 - 2021年9月起湖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推出“芯宠辅导站”建设计划,已实现全校26个学院全覆盖 [1] - “芯宠辅导站”是全国首个直通院系的生态心理辅导网络,各学院有独特“心灵处方”和“芯宠空间” [2] - 各学院选择与专业特色契合的“芯宠”,如师范学院选康乃馨,哲学学院选乌龟等 [4] 分组2:学生参与“芯宠”活动体验 - 化学化工学院“云吸猫”社群让学生小周烦躁消散,枯燥公式变生动 [1] - 人工智能学院学生领五彩椒养护,希望其作情绪调节剂 [2] - 外国语学院刘佳怡领养玫瑰,牵挂玫瑰成心灵寄托,见证成长是减压课 [3] - 哲学学院涂静怡被乌龟“玄武”吸引,照顾它让自己抛开杂念享受生活 [8] - 曼城联合学院根据“故事换花”活动故事将情绪分级处理并分类响应 [9] - 工科生李鹏程看鱼心情平静,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认为要预防和疏解情绪 [9] 分组3:“芯宠辅导站”工作机制 - 学校依托“芯宠辅导站”建立“班级 - 院系 - 学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辅导员根据统计结果与学生交流,难解困惑可找专职教师 [5] 分组4:“芯宠”活动对学生心理的作用 - 以“芯宠”为牵引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有学生在活动中敞开心扉、交到朋友,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感 [12] 分组5:学校心理教育成果与发展 - 2023年湖北大学获评“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理事单位,有学生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相关奖项 [13] - 学校有20余次团体咨询、百场主题活动、上万次“芯宠”谈心,每月摸排重点关注学生,年均跟踪7000余人次并更新档案 [14] - 今年春天“沙湖芯光”工程启动,26个学院二级辅导站首次迎来星级评定,关注学生状态和需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