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养生

搜索文档
时至寒露,“五要,四不”的养生诀窍请收藏!
人民网· 2025-10-08 08:21
养成适当午睡的习惯,有助于舒缓心血管系统, 提高抵抗力。 9人民好医生 RH 露时节要这样 FIC 适量运动 调节情志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 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 渐增加运动量。 秋季运动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 微出汗时,即可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 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 金秋十月是出游赏秋的好时节。人们可以多接触 寒露如约而至,标志着深秋的到来,气温持续下降,昼夜温差增大,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多数人因假日期间,睡眠及饮食规律被打乱,常 表现出周身困乏、肠胃不适甚至恶心、阵发性眩晕、焦虑、睡眠差等症状。寒露时节养生应注意哪些要点? 9人民好医生 寒露时节要这样比 补充水分 朝盐晚蜜 ิ候逐渐变冷,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要注 意清晨和晚间适量补水,以35℃-45℃为宜,即 补充水分,又温暖脾胃、促进血液循环。另外,工 任间隙也可间断喝点温水。 平素便秘者可喝蜂蜜水,防止秋燥便秘,可润肺 养肺; 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可饮姜枣茶(红枣、生 姜),温中散寒、补养气血;肝血不足出现眼干 口鼻干燥者,可饮菊花枸杞茶,养肝明目。 9人民 ...
寒露时节养生重在防寒防燥
新华网· 2025-10-07 11:10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田晓航)10月8日将迎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这意味着深秋正式来临。中医专家提醒,寒露时节气温降低、昼夜 温差显著、空气更加干燥,容易诱发呼吸道、关节、胃肠、心血管等方面疾病,养生防病应注重防寒防燥、收敛阳气。 "寒露时节是万物收敛、人体阳气内藏的转换时期。"张振鹏说,这一时期饮食应以温润为主,适当多食银耳、百合、山药等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 食物,忌食生冷;减少辣椒、花椒、白酒等辛辣发散之品摄入;体质虚弱者可适当平补,但不宜过于滋腻厚重;宜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选用 淡茶水、蜂蜜水、梨水。 专家介绍,这一时期还应早卧早起、睡眠充足;注意保暖防寒,早晚及时增添衣物,老年人应全面保暖,尤其注意头颈、腰腹、脚等部位保暖; 定期开窗换气以免污浊空气滞留,保持一定空气湿度以缓解秋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而伤阳气,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运 动,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和过度忧思。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说,寒露时节还可采用中医导引法来宣通肺气,帮助肺发挥"主一身之 气"的功能,具体做法为:取正坐坐姿,两手按膝,转头同时双手向上推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