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旅游兴起
搜索文档
5A景区,正在被抛弃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30 12:02
旅游市场风向变迁 - 旅游市场从传统5A景区主导转向多元化、小众化目的地,如淄博、哈尔滨、天水等非传统旅游城市崛起[9] - 游客偏好显著变化,“去哪人少”相关搜索热度在国庆期间环比大涨200%,县级小城成为热门目的地[9] - 传统5A景区的品牌吸引力下降,Top100 5A景区的品牌指数在过去4年间已腰斩[9] 传统5A景区面临的挑战 - 门票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政策引导下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被降低,景区需寻找新收入来源[14][15] - 景区运营成本攀升,以峨眉山为例,其旅游交通、智慧化建设等支出增速远超门票、索道等核心业务收入增速(财务费用同比增456.25%)[16] - 为增收而进行的同质化投资(如国际会展中心、度假区)未能提升体验,反而导致景区个性丧失,出现“千景一面”的现象[18] 5A景区体验质量下降的具体表现 - 收费项目繁多且不透明,以庐山为例,游客若体验全部景点项目需花费近1500元[13][14] - 景区设计存在“套路”,如人为加长步行路线以引导消费,福建土楼200米路程被扩至近1公里商业街[19][21] - 过度商业化和低审美造景严重破坏体验,例如大峡谷内出现Hello Kitty蹦床、大黄鸭船等不协调元素[23] - 游客高度集中导致体验打折,今年五一期间Top50的5A景区平均每日接待深度游客约10.9万人,排队现象严重[26] 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 - 小众景区凭借不输5A的自然风光和更质朴的体验吸引游客,“冷门城市”搜索量激增300%[29] - 5A评级标准侧重基础设施(总分1000分中,游览、综合管理、交通等硬性指标占比高),将许多资源好但配套弱的景区排除在外,而这些景区易借外力(如影视、游戏)出圈[29][31] - 新兴旅游模式注重生活化体验,如“菜市场旅游”,让旅行融入本地日常生活,满足游客对放松和疗愈的新需求[32] - 音乐节等新业态吸引力强劲,2023年国内音乐节场次达560场创历史新高,显示年轻人愿为个性化体验付费,而非传统观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