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稻振兴

搜索文档
天津津南 走出“接二连三”产业发展路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新秧出水,翠毯渺渺。 在天津市津南区,拥有140年种植历史的小站稻,完成了一次跃迁:从2015年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到如今 超6万亩稻田,从传统大米到绿色农产品,从农耕稻作到如今的特色文旅品牌。 天津市津南区副区长郑建立介绍,发挥乡村特色,提升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 径。津南区作为小站稻的发源地,坚持从良种到良田,从种植到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做强品牌、"接 二连三"的发展路径。 种子事关粮食增产、农民丰收。 在位于津南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水稻秧苗青葱整齐。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试种津育1875和 津育1992两个新品种。同期,津南区会馆村16个新品种小站稻也在试验种植,其中天隆优619、金粳 521、金粳618等已大面积推广。 天津金谷鑫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游忠宝说:"目前,津南区种植的小站稻主要为金稻919、金稻 939、津原U99等品种,都经过实验室繁育、3年试种、3年规模化种植,稻种质量和播种后的产量达到 了瓶颈。" 例如,稻穗不够饱满,稻谷细小碎粒太多,成品稻米数量减少、品质下降。而解决办法是稻种提纯或品 种换代,所以金谷集团都是推广一代、试种一代、繁育一代同步进行。 产业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