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豁免

搜索文档
扰乱全球电商物流,增加本土消费成本,“小额豁免”暂停前多国停发美国包裹
环球时报· 2025-08-25 07:05
全球邮政运营商暂停对美包裹服务 - 法国 德国 英国 比利时等十余个欧洲国家邮政运营商宣布暂停部分对美包裹邮递业务 仅允许价值不超过100欧元的私人礼品包裹通行 [2] - 德国邮政和DHL自22日起停止接收商业客户寄美包裹 亚洲地区印度 韩国 新加坡邮政相继暂停航空包裹及特快专递服务 [2] - 澳大利亚邮政已暂停部分美国货运服务 欧洲公共邮政运营商协会表示关键关税征收细节仍缺乏明确信息 [2][3] 美国小额豁免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将于8月29日起全面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 终止针对所有国家的800美元起征点标准 [3] - 该政策源于20世纪30年代 2016年奥巴马政府将起征点提升至800美元 今年5月率先终止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豁免 [3] - 过去十年小额豁免包裹数量从2015年1.39亿件激增至2024年超13.6亿件 反映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 [4] 政策调整的经济影响 - 美国最贫困地区73%跨境直邮消费依赖小额豁免 每年为消费者节省110亿至130亿美元成本 [4] - 新政策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承担单件80美元或更高关税 短期冲击消费者利益并推升生活成本 [1][4] - 长期来看加征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水平 影响消费信心并扰乱全球产供链合作 [1][4] 政策性质评估 - 取消运行近一个世纪的小额豁免政策被认定为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背离贸易便利化原则 [3] - 该政策调整被评价为"只算小账不算大账" 短期或增加财政收入但长远损害经济整体表现 [1][4] -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创新趋势 其高效低费特性正因政策调整受到实质性影响 [4]
跨境电商如何应对“小额豁免”变动
经济日报· 2025-05-19 05:52
小额豁免政策收紧背景 - 多个国家和组织陆续收紧小额豁免政策 该政策是进口货品设定的价值限额 只要不超过指定价值或重量则准予免除税收和正式报关手续[1] - 政策收紧是国际贸易博弈 部分国家旨在遏制他国低值商品的全球贸易竞争力并推动其本国供应链回流[1]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6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8% 比2020年增长1万亿元人民币[1] - 已设立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跨境电商贸易主体超12万家[1] 政策收紧的行业影响 - 依赖免税红利的低价商品利润空间被压缩 部分中小卖家面临生存挑战[2] - 服装 电子产品等品类受冲击较大 行业集中度或将提高[2] - 铺货型商家面临淘汰危险 依赖薄利多销模式的企业受冲击[2] 企业应对策略转变 - 平台企业需重新核算物流和税收成本 加大海外仓或半托管模式投入[2] - 从小批量直邮转为大批量海外仓备货[2] - 推动供应链模式升级 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3] - 实施多元化市场策略 减少对传统单一市场的依赖[3] 海外仓建设发展 - 海外仓关注度增加 菜鸟已在18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40个海外仓[2] - 2025年菜鸟海外仓将通过全链路供应链服务叠加行业专项解决方案 提供运费补贴 免仓租 极速赔付等权益[2] - 将在重点市场加大投入 升级本地仓配综合服务能力和自动化能力[2] 政策支持与行业展望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 加强海外仓建设[2] - 长期来看政策变化将刺激行业加速向海外仓 本土化运营等模式转型[2] - 需充分利用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减轻成本压力 维护价格竞争优势[3] - 积极培育国际品牌 实施产品升级 增强客户品牌忠诚度和品牌附加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