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住思维
icon
搜索文档
2025深蓝智库 | 专访原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少宇:“好房子”视角下,房企要跳出“工程思维”
北京商报· 2025-06-08 16:32
行业政策与标准升级 - 《住宅项目规范》以国家标准形式明确住宅建设需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并对层高、电梯配置、隔声性能等提出强制性要求,如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强制设置电梯,隔声性能指标提升至分户墙空气声隔声量≥65分贝 [3] - 行业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房企需重新审视设计理念和开发策略,更加注重住宅的实用性和居住体验 [3] - 《规范》的落地为多元探索提供框架,未来住宅需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房企可探索"基础标准+定制模块"的开发模式 [8] 房企开发理念转变 - 房企需跳出"工程思维",从居住者角度出发,提升住宅的舒适与健康性、便捷与友好性和服务与文化性,而非仅追求技术堆砌或表面华丽 [1][4] - 房企需从"工程思维"回归到全生命周期的"居住思维",将用户需求前置,贯穿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 [5][6] - 房企需摒弃单纯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住宅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人性化设计提高使用效率 [4] 技术与创新应用 - 绿色建筑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是破题核心,技术应服务于居住者的实际需求,而非成为营销工具 [1][6] - 房企可建立"技术评估机制",对新技术进行全周期成本效益分析,优先选择低碳、可循环的解决方案,如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等被动式设计 [7] - 住宅产业化通过标准化构件与工业化生产流程,既降低建造成本,又提升质量稳定性 [7] 全生命周期评估与可持续发展 - 住宅开发应涵盖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直至拆除的全周期,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居住者健康等因素 [8] -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住宅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估,通过定期收集分析数据,确保各环节达到预定标准 [8] - 通过预制构件标准化、建筑结构可拆卸设计等手段,延长建筑寿命并降低改造成本,以应对我国住宅平均寿命远低于欧美国家的现状 [8] 市场机遇与挑战 - 《规范》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房企需以"长期主义"重构竞争力,回归产品本质,才能赢得市场 [9] - 行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实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愿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