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思维

搜索文档
聊聊项目团队中管理者如何树立威信
搜狐财经· 2025-08-08 10:19
威信建立本质上关乎"专业可信度"和"团队影响力"两个维度,互联网行业尤其看重结果导向。考虑到互联网团队年轻人多、技术迭代快的特点,传统权威式 管理肯定行不通。威信本质上来自"你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为测试管理者,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团队中树立威信需要技术领导力与团队影响力的平衡。威信并非来自职位权力,而是源于专业可信度、决策公信力、 团队赋能能力的结合。 测试管理者新上任最怕团队不配合,建议把握三个抓手:一是用数据说话(比如展示历史缺陷分布),二是解决团队实际痛点(比如优化持续集成流水线时 长),三是亲自参与重点模块测试。 精准暴露关键风险 用数据量化质量隐患(例:"支付接口响应延迟P99>2s,大促可能损失订单转化率15%") 提供根因分析报告(非仅现象描述) 效果:让团队意识到"测试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风险" 解决方案导向沟通 提出问题时同步给出可落地的方案(例:"建议用流量录制回放补全支付链路自动化,预计减少50%回归人力") 技术方案需结合业务场景(例:"短视频APP的UI测试应优先覆盖Feed流而非后台配置页") | 搜狐号@漫谈测试 | 树立威信的策略 | 避免的陷阱 | | --- | - ...
【直播集锦】冯临溪:Robomaster所锻炼的工程思维是独一无二的,是课本上很少能学到的
观察者网· 2025-07-31 14:43
【直播集锦】冯临溪:Robomaster所锻炼的工程思维是独一无二的,是课本上很少能学到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一年大卖100亿的萨莉亚,为啥越便宜反而越挣钱?
创业家· 2025-07-22 18:01
核心观点 - 萨莉亚通过极致性价比和全产业链控制实现逆势增长 年客流量达2亿人次 净利润81亿日元同比增长58% [1][3] - 公司将工程思维应用于餐饮经营各环节 将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转化为技术问题 [13] 价格策略 - 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焗饭从30元降至18元 意大利火腿从36元降至18元 [2] - 通过成本节约让利消费者 避免因预制菜被诟病 [10] 产品定位 - 提供"好吃不腻"的平价餐食 味道适中且分量充足 适合高频消费 [4][5][6] - 实施本土化改良 如在中国推出麻辣意面等特色产品 [7] 供应链管理 - 自主生产核心食材 包括生菜 玉米 大米等 [8] - 研发"萨莉亚18号"生菜 单颗出菜量提升至7盘(普通生菜仅2-3盘) [9] - 采用跨区域接力种植模式 使脱壳设备全年运转 每袋米成本降低5000日元 [9] - 建立物流基地+冷链运输+中央厨房体系 降低物流成本和厨房面积 [9] 运营效率 - 优化清洁流程 单店准备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45分钟 年省成本上亿日元 [11] - 采用非标准化考核机制 激励员工自主提升经营效益 [12] 行业启示 - 日本企业展现极致性价比能力 [13] - 线下门店布局和全球化扩张策略值得借鉴 [13] - 通过执行效率实现低价优势 [13]
2025深蓝智库 | 专访原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少宇:“好房子”视角下,房企要跳出“工程思维”
北京商报· 2025-06-08 16:32
行业政策与标准升级 - 《住宅项目规范》以国家标准形式明确住宅建设需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并对层高、电梯配置、隔声性能等提出强制性要求,如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强制设置电梯,隔声性能指标提升至分户墙空气声隔声量≥65分贝 [3] - 行业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房企需重新审视设计理念和开发策略,更加注重住宅的实用性和居住体验 [3] - 《规范》的落地为多元探索提供框架,未来住宅需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房企可探索"基础标准+定制模块"的开发模式 [8] 房企开发理念转变 - 房企需跳出"工程思维",从居住者角度出发,提升住宅的舒适与健康性、便捷与友好性和服务与文化性,而非仅追求技术堆砌或表面华丽 [1][4] - 房企需从"工程思维"回归到全生命周期的"居住思维",将用户需求前置,贯穿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 [5][6] - 房企需摒弃单纯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住宅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人性化设计提高使用效率 [4] 技术与创新应用 - 绿色建筑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是破题核心,技术应服务于居住者的实际需求,而非成为营销工具 [1][6] - 房企可建立"技术评估机制",对新技术进行全周期成本效益分析,优先选择低碳、可循环的解决方案,如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等被动式设计 [7] - 住宅产业化通过标准化构件与工业化生产流程,既降低建造成本,又提升质量稳定性 [7] 全生命周期评估与可持续发展 - 住宅开发应涵盖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直至拆除的全周期,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居住者健康等因素 [8] -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住宅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估,通过定期收集分析数据,确保各环节达到预定标准 [8] - 通过预制构件标准化、建筑结构可拆卸设计等手段,延长建筑寿命并降低改造成本,以应对我国住宅平均寿命远低于欧美国家的现状 [8] 市场机遇与挑战 - 《规范》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房企需以"长期主义"重构竞争力,回归产品本质,才能赢得市场 [9] - 行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实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愿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