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业储能2.0时代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悬念!储能下半年有何不一样?
行家说储能· 2025-06-24 13:20
行业背景与展会概况 - 中国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阶段,2025年8月13-15日将举办第四届EESA储能展,作为行业技术演进和市场格局变化的重要观察窗口[1] - 展会预计吸引600+展商、覆盖1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5万+专业观众,举办180+场专题论坛,涵盖储能全产业链及创新应用场景[10][11][12] - 参展企业包括南网、汇川技术、远景、天合光能等头部厂商,覆盖储能系统集成、电池/PCS/BMS等核心环节[11][12] 储能电芯技术演进 - 大容量电芯技术军备竞赛白热化:宁德时代587Ah已量产交付,亿纬锂能628Ah于2024年底量产,海辰储能1130Ah升级至1175Ah并下线[4] - 技术阵营分化明显:阳光电源684Ah与宁德时代587Ah形成正面对决,尺寸参数差异导致技术标准尚未统一[4] - 预测2025年下半年500Ah+电芯将集中量产,EESA展会将揭示阵营站队格局和技术路线清晰度[4] 工商业储能2.0时代 - 行业从野蛮生长1.0时代进入市场+价值驱动的2.0时代,产品迭代聚焦容量提升(261kWh/520kWh等)和模块化设计[6] - 技术收敛态势明显:314Ah电芯成为主流,部分企业推出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柜等差异化方案[5][6] - 展会将成为品牌排位赛关键舞台,企业将展示收益模型和系统解决方案以应对初期收益青黄不接的挑战[6] 价格竞争与价值转型 - 电芯价格持续下探:从2024年280Ah电芯0.28-0.35元/Wh降至2025年6月的0.225-0.26元/Wh[7] - 工商业储能价格战激烈:2025年初从博时新能源0.499元/Wh到长园能源0.478元/Wh创行业新低[7] - 竞争焦点转向全生命周期价值:企业或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体系,通过AI优化预测和虚拟电厂等增值服务[8] 展会活动与行业影响 - 专题论坛覆盖政策、技术、商业模式等议题,包括虚拟电厂、储能安全等热点方向[12][14][15] - 新品发布会将集中展示PCS、电池、EMS等领域创新产品,分布式/工商业储能系统为重点[15] - 专业观众中企业管理层占比32%,采购人员26%,核心需求为产品采购和趋势洞察[16]
最高增400%!行家说发布用户侧储能年中报告
行家说储能· 2025-06-16 18:38
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在政策调整期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新增装机量增速有所放缓 [3] - 头部企业表现突出,部分企业已完成全年1/3签约目标,同比增长达400%,更有企业在第一季度接近去年全年业绩水平 [6] - 具备技术优势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在市场调整期仍能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6] 海外市场 - 美国市场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小,欧洲工商业储能市场开始明显起量 [7] - 预计到2028年欧洲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将达19.6GWh,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5% [7] 中国市场 - 2025年1-4月中国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整体并网达22.6GWh,其中用户侧储能并网项目总规模达0.696GW/1.775GWh,占新型储能并网量的7.8%,功率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32%和31% [10] - 制造业项目占比高达85%,包括传统高耗能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 [13] - 先进制造业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展现出更高的接受度和开放性 [13] - 工商业储能投资正突破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主力市场,加速向内陆空白区域扩张 [16] 价格趋势 - 215kWh工商业储能一体柜均价从2024年1月的0.8元/Wh降至目前的0.66元/Wh,降幅约18.75% [17] - 当前市场价格主要集中在0.6-0.7元/Wh区间,头部品牌仍能维持0.7元/Wh以上溢价,部分企业已将价格下探至0.6元/Wh以下 [17] - 低价往往附带采购量等条件,实际BOM成本约为0.534元/Wh [17] 2025年市场预测 - 工商业储能已进入2.0时代,行业将呈现盈利模式多元化、区域布局向内陆扩展、安全合规要求提升为基本门槛三大特征 [20] - 预计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将达15.26GWh,其中中国市场10.56GWh,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 [20] - 企业需要重点建设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核心技术硬实力、电力市场规则理解能力以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20]
传统模式承压,远景定义工商储下半场“稳盈”公式
行家说储能· 2025-06-11 21:00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SNEC2025展会中储能占比达半壁江山,热度远超光伏,显示行业重心转移 [1] - 531新政与分时电价调整推动工商业储能从粗放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商业模式、技术路线、运营模式全面重构 [1][2] - 136号文规定2025年6月1日起新能源电力完全市场化交易,短期强制配储订单减少,行业竞争加剧 [7] - 分时电价政策通过压缩价差、细分时段削弱峰谷套利空间,倒逼盈利模式向多元化(需量管理、虚拟电厂等)转型 [10][14] 行业核心挑战 - 收益单一:过度依赖峰谷套利,缺乏多元收益渠道 [3] - 协同薄弱:与光伏、充电桩等能源资产联动不足 [3] - 运营僵化:传统充放电策略难以响应实时电价与电网需求 [3] - 低质低价:部分厂商通过减配转移风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3] 企业应对策略与案例 - 远景科技推出"稳盈"工商储产品,提出"远景公式",强调系统价值最大化,涵盖六大收益模式(峰谷套利、需量管理等) [2][11][14] - 构建"双循环"解决方案:内循环(园区运营优化)提升本地收益,外循环(电力市场交易)拓展辅助服务等边际利润 [16][17] - 技术层面采用AI驱动的智能决策、全栈自研硬件(315Ah电芯、四级安全防控),实现动态收益最大化 [23][24] - 商业模式创新:推出"益企储"零首付计划降低投建门槛,已签约近百家渠道商,交付超千台储能柜 [23][27] 工商储2.0时代特征 - 收益模型:从静态峰谷价差转向动态多场景精算(现货交易、辅助服务等) [14][29] - 产品逻辑:从硬件性能竞赛升级为"硬软协同"的系统级能力比拼 [19][24] - 竞争维度:从单一设备销售转向技术、场景、金融与AI交易的四位一体闭环 [28][29] 头部企业优势 - 远景依托集团在电芯技术(远景动力)、物联网平台(远景智能)及电网理解(远景能源)的全栈能力,构建零碳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25] - 2024年远景储能全球出货量第三,参与超300个项目,交付30GWh,在手订单50GWh [27] - 通过"理论模型→实施框架→交付工具"的创新链,实现99.8%+可利用率,推动行业进入收益可计算时代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