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红利期

搜索文档
高端商场黄金珠宝专家交流
2025-06-24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黄金珠宝、美妆、运动、腕表 - **公司**:中国黄金、菜百、周大福、豫园古法、周生生、老凤祥、周大生国家宝藏、六福、宫廷制造、老铺、摩丁制造、毛戈平、雅诗兰黛、兰蔻、圣罗兰、Lululemon、劳力士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黄金珠宝行业 - **市场增长情况**:2025 年 1 - 5 月,北京 SKP 黄金品类增长率 163%,珠宝类下降 13%;西安 SKP 黄金品类增长率 151%;成都 SKP 黄金品类增长率 57% [2] - **品牌表现** - **中国黄金**:增速达 199%,主要受 4 月大单驱动,剔除该因素后增速正常 [1][3] - **菜百、周大福等**:增速在 30% - 50%之间,反映黄金品类整体增长态势 [1] - **老凤祥**:通过提价预告、会员政策调整和新品研发,显著提升 2025 年销售业绩 [1][8][9] - **老铺**:2025 年北京 SKP 销售额大幅增长,4 月 SKPS 新店单月销售额达 7000 万元,预计全年增速超 200% [1][14] - **摩丁制造**:4 月销售额约 300 万元,5 月仅 53 万元,总体势头一般 [4] - **新引入品牌**:老凤祥、周大生国家宝藏等月均业绩约 200 万元,国家宝藏表现较弱,月均业绩约 100 万元 [1][6] - **未来趋势**:未来五年黄金市场预计保持红利期,受经济环境和消费者保守心态驱动,消费者倾向保值性强、性价比高的黄金产品 [1][7] 美妆行业 - **市场表现**:美妆赛道整体承压,北京 SKP 美妆销售下降 5%,西安下降 3%,但成都市场表现强势,总体增长 6% [1][20] - **品牌表现** - **毛戈平**:北京 SKP 快闪店月均销售额达 400 万元,成都月均销售额约 50 万元,武汉达 90 万元 [1][20] - **国际美妆品牌**:雅诗兰黛、兰蔻和圣罗兰等在北京 SKP 均呈现下降趋势,雅诗兰黛下降 10%,兰蔻下降 18%,圣罗兰下降 3%;但在成都和西安市场有不同表现,如雅诗兰黛在西安成长 12%,成都成长 47% [20] 其他行业 - **运动品类**:SKK 系列中运动品类增长显著,如 Lululemon 在 SKB 有约 15%的增长 [16] - **腕表品类**:劳力士腕表品类 1 - 5 月增长表现不错 [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老铺相关** - **开店进度**:2025 年 1 月 1 日北京 SKP 新增岛柜,4 月 SKPS 新增一层位置,预计 8 月 1 日前北京 SKP 拥有四个一层位置和一个地下一层位置,杭州 SKP 及其他新开店计划优先考虑老铺 [13] - **消费者画像**:2024 - 2025 年基本稳定,客单价因涨价突破 3 万元,饰品销售占比 89%,女性顾客占比 85%,与奢侈品和国际珠宝品牌客户重叠度上升至 38% [1][17][18] - **品牌特色** - **老铺**:产品精美度和工艺水平高,较早进入黄金镶嵌领域,性价比高于部分品牌 [10] - **宫廷制造**:专注古法金工艺,但产品设计缺乏时尚感,主要吸引年龄较大消费者 [12] - **老凤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如玫瑰花窗系列,吸引年轻消费者 [12]
我在马来西亚做餐饮,亏了一套房
虎嗅· 2025-05-29 07:48
国内餐饮行业现状 - 国内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呈现"我活不活无所谓 我只要你死"的恶性竞争态势 [1] - 商家陷入价格战 利润被严重压缩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2] - 典型案例显示 袁记云饺8家门店和瑞幸咖啡3家门店(单店投资60-80万)均因激烈竞争而经营失败 [2] 餐饮出海趋势 - 国内餐饮企业纷纷寻求出海发展 马来西亚成为热门目的地 [4] - 瑞幸咖啡已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采用本地公司合作模式 签订数百家门店对赌协议 但目前经营表现一般 [5] - 出海企业面临品牌认知度挑战 需要深入研究当地市场需求 [6] 马来西亚餐饮市场特点 - 市场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前几年的盈利模式可能已失效 [7] - 成功案例显示 某中国商家十年间在马来西亚开设8家火锅店和14家米线店 成为当地头部餐饮企业 [9] - 该商家近期以"白菜价"转让2家门店 显示市场调整期的经营压力 [10] - 马来西亚餐饮市场已从红利期(做的人少)进入竞争期(选择增多导致客群分流) [13] 出海经营策略 - 需要快速把握市场机会 单个项目的盈利周期可能仅3个月至2年 [12] - 成功路径包括:低价策略 品牌优势或转型接地气业态(如美食城) [15] - 建议选择"次红利期"进入 即有人已验证商业模式但竞争尚未白热化的阶段 [20] - 必须实地考察市场 避免用中国思维判断海外市场 [24] 出海挑战 - 马来西亚市场存在诸多隐性风险 需要长期驻在才能充分认知 [22] - 需用代际思维(父辈/爷爷辈视角)理解当地营商环境 [23] - 当前许多中国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 表现出过度乐观和非理性决策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