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出海
搜索文档
200块一碗的天价麻辣烫,让老外重新认识中餐
36氪· 2025-11-10 18:23
杨国福麻辣烫海外市场定位与表现 - 公司在海外定位高端,客单价显著高于当地麦当劳,如德国门店客单价为150-200元人民币,是当地麦当劳套餐价格的3倍以上[10][12] - 海外市场接受度极高,日本门店成为"排队王",高峰时段需排队1-2小时,德国门店工作日日均售出800碗,周末达1000碗,业绩优于国内门店[14][25] - 公司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在德国定价2.89欧元/100克,日本定价400日元/100克,美国定价每磅14.99美元,均显著高于当地洋快餐[12] 麻辣烫行业海外成功因素 - 产品形态具备天然适应性,分餐制、自选食材和汤底、丰富蘸料符合海外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且可使用叉子降低食用门槛[44][45] - 商业模式高度标准化,无需复杂厨艺,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截至今年9月已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门店超200家[47][12] - 行业利用文化滤镜进行高端化包装,将门店开设于黄金地段和高端商圈,并宣传牛骨熬汤和健康理念,成功提升品牌形象[48][50] 中国餐饮出海模式演变 - 行业出海从传统高端正餐向标准化连锁品牌转变,2024年出海品牌中火锅和现制饮品占比近半,代表企业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等[58][59] - 成功出海品牌共同特点为操作标准化、口味独特、门店精装修,如沙县小吃已进入79个国家,拌面售价10欧元[61][63] - 海外消费者更注重异国口味体验而非菜品正宗性,为适应本土化改良的"不正宗中餐"支付溢价成为行业趋势[56][66]
东南亚老板亲述!餐饮出海,到底有哪些坑要避?
犀牛财经· 2025-10-14 15: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餐出海已进入品牌化、连锁化和全球布局的新阶段,企业需实现从本土化生存到全球化深耕的跨越 [1] - 未来3至5年是中餐出海的关键窗口期,行业需把握趋势,利用好吃和文化两大天然优势,同时注重为所在国创造就业 [28][29][30] 适合全球化的品类与赛道 - 具备全球潜力的品类包括成瘾性品类(如咖啡)、甜味品类(如茶饮)、辣味型产品(如麻辣烫)以及油炸食品 [2] - 茶饮、火锅、快餐简餐及具文化特色的正餐等品类因口味包容度高、标准化程度强、文化辨识度清晰而展现出较强全球化潜力 [2] - 高度标准化、味型兼容性高以及具备强抗风险能力的品类更适合出海 [3] - 根据2024年调查,出海前几大品类依次为麻辣烫/冒菜、粉面、米饭快餐、炸鸡炸串、卤味和包点 [4] - 至2025年,奶茶和火锅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市场已进入红海阶段,但各品类仍有发展空间,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能力 [5] 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条件与能力 - 企业出海需具备系统性能力,概括为“产-销-人-店-财”五大核心模块 [6][7][8][9] - 产品需进行本土化创新,并考虑如清真认证等硬性条件 [6][7] - 营销需打造爆品,突出差异化,并精准选择目标客户和线上线下平台 [7][17][18] - 拥有可靠的本地合作伙伴或核心合伙人常驻至关重要,以应对法律、税务、政策等差异 [7][8] - 门店出海前提是本地市场已盈利且模式跑通,需充分预估并准备应对高昂的海外开店成本 [9] - 成功的出海需建立四大基石:组织、营销、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系统 [10][11] - 必须建立稳定且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这既是运营保障也能成为新的盈利点 [11] - 培养当地员工有助于提升对本地市场的理解并降低长期管理成本 [12] 本土化运营与营销策略 - 尊重当地文化是扎根的关键,需在产品设计、服务、语言使用(如菜单)上做出调整 [12][13] - 品牌应积极参与本地事务,塑造“帮忙者”而非单纯“赚钱者”的形象 [13] - 营销体系构建需明确精准客户群体,并据此决定选址和线上线下结合的策略 [17][18] - 线下营销需降低新顾客尝试门槛,利用引流爆款,并重视选址的准确性 [18][19] - 在特定市场(如马来西亚),需关注清真市场的巨大机会,并通过营造“安全感”吸引主流消费群体 [19] - 私域运营可采取会员制等方式锁定客户,降低长期营销成本 [20] 底层支持系统与合规性 - 支撑全球化的底层核心是解决收银、资金管理和系统打通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合规” [21] - 合规性涵盖三个层面:税务合规(需适配各地复杂税制,实现自动化报税)、数据合规(需建立本地数据中心满足如GDPR等法规)以及硬件合规(收银系统软硬件需一体化并通过当地认证) [22][23][24] 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 - 中餐出海应提炼中国文化精髓,与目的地人文背景融合,避免文化冲突并建立亲切感 [12] - 讲好中国故事应避免自说自话和复杂化,可通过简单巧妙的设计(如十二生肖菜单)融入文化符号 [26][27] - 品牌本地化非常重要,出海品牌需进行本地化命名,而非直接使用拼音 [28] - 出海不仅带去美食,更应通过创造就业(如蜜雪冰城在巴西带动2.5万个岗位)为所在国带去机会,提升中餐出海的高度和正面形象 [30]
厌倦“白人饭”的欧洲中产,盯上杨国福
虎嗅APP· 2025-09-11 21:41
公司出海战略 - 杨国福将欧洲市场作为出海桥头堡 全球已有近200家门店[5][11] - 欧洲门店约50家 其中德国为最大阵地约23家 基本为加盟模式 欧洲直营店仅1家[21] - 欧洲策略由CEO杨兴宇主抓 重点推进品牌本土化升级与供应链建设[6][7] 市场定位与竞争 - 在欧洲对标日本拉面品牌Takumi 客单价定位于20-25欧元 显著高于麦当劳/肯德基10欧元套餐[12][13][14] - 欧洲亚餐市场规模约8400亿美元 其中麻辣烫仅占亚餐市场0.5%-1%[10] - 目标成为欧洲亚餐头部连锁品牌 计划在门店数量和单产营业额上超越Takumi[13][15][41] 财务表现 - 欧洲普通门店月营收8-10万欧元 旗舰店月营收达18-20万欧元[21] - 欧洲单店年贡献收入约四五十万元 欧洲整体年营收2000-3000万元[23] - 海外整体年营收已超过1亿元[23] 本土化运营 - 本地客流占比超60% 部分门店达80-90% 消费群体从留学生扩展至白领及中产人群[24][25] - 通过改造live house空间、KTV包房等场景强化社交属性 塑造生活方式品牌形象[28][29] - 针对欧洲市场迭代汤底配方 应对过敏源、宗教习惯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挑战[33] 供应链管理 - 拥有自有工厂服务全球7000家门店 计划在欧洲建立前置仓降低物流成本[30] - 严格管控供应链 避免加盟商使用其他品牌底料的情况[31] 行业竞争格局 - 欧洲麻辣烫门店数量约600家 行业营收增速达20%-30%[18] - 采取单城市单加盟商策略控制竞争 但被拒加盟商另立品牌加剧市场竞争[21][37] 运营挑战 - 欧洲40多国政策差异导致运营复杂度高 德国认证在法国可能无效[34] - 门店从选址到开业周期超半年 对资金和运营节奏要求极高[35] - 文化融合存在根本性挑战 包括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语言隔阂[36]
厌倦“白人饭”的欧洲中产,盯上杨国福
虎嗅· 2025-09-11 16:08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出海战略由新任董事长杨兴宇主导,重点布局欧洲市场并负责品牌本土化升级、供应链及数智化系统搭建 [2] - 公司选择欧洲作为出海桥头堡,旨在通过征服文化高地实现品牌价值高维认证并获取文化溢价,而非单纯追求经济维度 [4] - 公司在欧洲市场定位为高端轻正餐品牌,对标日本拉面品类,客单价定于20-25欧元(约180-200元人民币),显著高于麦当劳/肯德基10欧套餐价格 [5][6][14] 市场拓展与规模 - 公司全球门店数量自2022年初至今已近200家,2023年国内新增加盟量同比翻倍 [1] - 欧洲市场门店数量约50家(含签约装修中门店),德国为最大阵地(23家含11家已开业),基本采用加盟模式(仅1家直营店) [13] - 欧洲市场目标为超越日本拉面品牌Takumi(60余家门店),计划在门店数量和单产营业额上实现赶超 [6][26] 财务与运营数据 - 欧洲普通门店(120-150平米)月营收约8-10万欧元,旗舰店(如杜塞尔多夫店)月营收达18-20万欧元 [13] - 欧洲单店前期投入为160-250万人民币(含加盟费、装修、底料等),旗舰店投入约400万人民币 [13] - 欧洲单店年贡献收入约40-50万元,欧洲整体年营收2000-3000万元(含直营店),海外总年营收已超1亿元 [13] 竞争格局与行业动态 - 欧洲麻辣烫行业规模约600家门店,行业营收增速达20%-30% [9][12] - 竞争加剧现象显著,2024年5-8月仅柏林即新增4-5家麻辣烫店,近一两年欧洲新增数十家 [12] - 公司通过城市独家加盟商策略避免恶性竞争,但被拒加盟商另起炉灶加剧市场竞争 [22] 客群与消费行为 - 欧洲门店本地客流占比超60%(部分达80-90%),消费主力为年轻人(学生、白领)及中产人群(律师、医生等) [13] - 消费场景从快餐转向社交聚餐(如生日聚会),单餐消费可达200英镑,部分区域出现搭配啤酒的消费习惯 [1][14] 本土化与产品策略 - 产品本土化面临挑战,包括过敏源管理、宗教饮食限制及严苛食品安全标准(如限制动物源成分),汤底配方多次迭代 [18][19] - 通过生活方式品牌定位增强社交属性,例如伦敦旗舰店增设Live House和KTV包房,融合音乐与文化元素 [16]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 公司通过自有工厂服务全球约7000家门店,欧洲计划下半年建成前置仓以降低物流成本并实现部分当地集采 [17] - 欧洲运营面临政策复杂性(40余国语言、税务、认证差异)及长周期挑战(选址至开业超半年),对资金和运营要求极高 [20] 品牌与文化建设 - 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文化(国内知名度带动留学生口碑)、供应链管控及本地化团队(7人覆盖11国运营) [23][24][25] - 通过文化叙事(如麻辣嘉年华、香料故事视频)强化品牌价值,推动中欧文化融合 [23]
特海国际(9658.HK):翻台率同比提升 东亚市场表现优异
格隆汇· 2025-08-30 18: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7亿美元 同比增长6.79% 净利润0.28亿美元 同比扭亏为盈[1]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1亿美元 同比增长8.26% 净利润0.16亿美元 同比扭亏为盈[1] - 利润改善主要受到汇率变动影响[1] 分业务收入表现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9% 增长主要源于门店扩张和品牌影响力提升[1]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8.1% 源于优化外卖产品与服务及与当地外卖平台战略合作[1]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 主要来自火锅调味品销售和子品牌食品的"红石榴计划"[1] 经营指标变化 - 平均翻台率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至3.9次/天 其中东亚市场表现优异达4.9次/天[1] - 整体人均消费同比下滑1.6% 主要因公司推动质价比提升调整菜品定价与份量[1] - 平均每家餐厅日收入同比增长2.9% 整体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1] 成本结构分析 -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比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34%[1] - 员工成本占比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35.3% 主要因增加员工福利提升忠诚度[1] - 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2.9% 水电开支占比基本稳定[1] 盈利能力变化 - 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6.4%[1] - 整体经营利润率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至3% 反映质价比策略让利和精细化管理空间[1] 门店发展状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开8家海底捞餐厅 关闭4家经营不佳餐厅[2] - 截至二季度末共拥有126家海底捞餐厅 同比增长4家[2] - 在火锅、烧烤及快餐等多品类开设原型店 第二品牌孵化稳步推进[2] 行业前景与预测 - 在国际餐饮市场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分散的背景下 公司具备广阔发展空间[2] - 公司单店模型不断优化 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2]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681万、5908万、7067万美元[2]
特海国际(09658):港股研究丨公司点评丨特海国际(9658.HK)
长江证券· 2025-08-29 13: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核心观点 - 特海国际在餐饮出海浪潮中凭借独特服务形式、优越品牌力和快速本土化适应能力成为中餐出海领先品牌 [2][9] - 国际餐饮市场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分散,公司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2][9] - 公司单店模型持续优化,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 [2][9] - 看好火锅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及公司未来增长潜力 [2][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97亿美元,同比增长6.79% [2][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28亿美元,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2][6] - 2025年二季度营业收入2.01亿美元,同比增长8.26% [6] - 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0.16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81万、5908万、7067万美元 [2][9] 业务表现分析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9% [9]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8.1% [9]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 [9] - 餐厅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门店扩张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9] - 外卖业务增长得益于产品服务优化和与当地外卖平台战略合作 [9] - 其他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火锅调味品销售和"红石榴计划"第二品牌餐厅孵化 [9] 经营指标 - 2025年上半年平均翻台率提升0.1个百分点至3.9次/天 [9] - 东亚市场翻台率表现优异,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至4.9次/天 [9] - 整体人均消费同比下滑1.6%,主要因公司推动质价比提升,调整部分市场菜品定价与份量 [9] - 东亚地区人均消费同比提升3.6% [9] - 平均每家餐厅日收入同比增长2.9% [9] - 上半年整体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 [9] - 东南亚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2% [9] 成本结构 -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占比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至34% [9] - 员工成本占比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35.3%,主要因门店扩充和增加员工福利 [9] - 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2.9% [9] - 水电开支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9] 盈利能力 - 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6.4% [9] - 整体经营利润率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至3% [9] - 利润率下降主要因执行质价比策略对客户让利,以及精细化管理尚有提升空间 [9] 门店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新开8家海底捞餐厅 [9] - 在东南亚和东亚关闭4家经营表现不佳餐厅(啄木鸟计划) [9] - 截至二季度末共拥有126家海底捞餐厅,同比增加4家 [9] - 新增门店主要来自东亚市场2家和其他市场2家 [9] - 已在火锅、烧烤及快餐等多品类中开设原型店(第二品牌孵化) [9]
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参与一场新时代的哥伦布大交换
搜狐财经· 2025-08-16 11:51
餐饮出海浪潮背景 - 食物迁徙历史促成全球餐饮文化交流 大航海时代带来美洲作物与旧大陆物种交换 深刻改变全球饮食结构[2] - 2023年被视为餐饮出海新元年 连锁品牌集体加速海外布局 呈现与前三波出海浪潮不同的特征[3] - 前三波出海浪潮包括:19世纪中叶移民开设夫妻店 20世纪90年代国营品牌尝试 2010年前后海底捞等品牌改善经营策略[3] 出海企业规模与模式 - 特海国际在14个国家运营123家海底捞餐厅 东南亚占比最高达73家[3] - 全球连锁餐饮门店数Top20中半数为中国企业 最低门店数超8000家[4] - 新出海浪潮注重模式与组织出海 供应链和财务掌控成为核心 股权和加盟方式灵活 相比欧美品牌培训负担更轻[4] 区域市场实践案例 - 张亮麻辣烫海外门店近150家 覆盖东南亚/东亚/北美/澳洲/欧洲 泰国市场本土化成功 85%顾客为本地人[10] - 泰国采用核心商场+学校店型组合 本地化社交传播提升曝光与复购[12] - 快乐小羊全球直营店超100家 海外50余家 美国占40家 70%客群为非华裔 年接待超600万人次[21] 供应链系统升级 - 出海餐企全链路优化供应链 涵盖性价比/合规流程/周转率/毛利率/产品制备能力[13] - 食材调味品物流等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同步出海 2023年被视为供应链出海元年[14] 主流市场突破策略 - Panda Express北美运营超2300家直营店 2025年ACSI满意度达80分 较2024年提升4% 排名北美快餐第二[16][17] - 采用直营模式+高适应性 标志性菜品橙子鸡/北京牛肉/蜂蜜核桃虾针对本地口味改良[19][22] - 快乐小羊通过高端定位切入主流市场 英国首店设于大英博物馆对面 羊肉卷供应链需派中国师傅指导澳洲工厂加工[24] 组织管理与人才策略 - 海外业务负责人需兼顾市场开拓与文化桥梁作用 甜啦啦海外签约超200家店 设立国家层级经营架构[25][27] - 全球化战略成为一把手工程 企业高管直接参与市场调研定价决策 如快乐小羊董事长亲自考察柬埔寨市场[27] - 国际视野掌舵者推动出海进程 中国餐饮连锁模式在海外具备显著优势[4][27]
36氪出海·深度|中国餐饮企业正在参与一场新时代的哥伦布大交换
36氪· 2025-08-15 12:07
中餐出海浪潮与阶段 - 当前中餐出海被认为在2023年进入新阶段,参与者多元化,包括上市公司和小品牌[3][4] - 行业将中餐出海划分为三波浪潮:19世纪中叶的移民开店、20世纪90年代的国营品牌尝试、2010年前后以海底捞等为代表的改善型出海[3] - 最新一波浪潮的特点是模式与组织的出海,中国连锁模式在海外具备优势,重点关注供应链和财务掌控,股权和加盟方式灵活[4] 中国餐饮连锁的全球规模与能力 - 中国餐饮连锁能力出众,在2024全球连锁餐饮门店数Top 100排行榜中,全球Top 20有一半是中国公司,最低的门店数也超过8000家[4] - 以海底捞海外业务公司特海国际为例,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14个国家拥有123家自营餐厅,其中东南亚最多有73家[3] - 中国餐饮积累了适配不同线级市场的多样化单店模型、成体系打法及强大配套供应链能力[11] 成功出海案例与本地化策略 - 张亮麻辣烫在海外门店近150家,泰国市场成功,店铺中85%为本地人,验证了核心商场、大学城和Office店型[11] - 张亮麻辣烫在泰国通过入驻核心商场定位品质快餐,利用本地团队和FB、Ins、TikTok等平台进行社交传播提升曝光与复购[13] - 快乐小羊在全球90多国运营100多家直营店,海外店铺50+,美国近40家,70%客群为非华裔,年接待超600万人次[23] 供应链出海与系统性升级 - 出海餐企在供应链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全链路寻找最优解,涵盖性价比、合规流程、周转率、毛利率等[14] - 食材、调味品、物流等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同步扬帆海外,业内普遍认为餐饮供应链领域正迎来其"出海元年"[14][15] - 快乐小羊为例,为供应羊肉卷需派师傅指导当地工人,火锅底料中药材需从源头种植介入检测以确保合规[25] 进入主流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 Panda Express是成功案例,在北美运营超2300家直营店,2025年ACSI消费者满意度得分80,较2024年77提升4%[17][18] - Panda Express在2025年美国快餐满意度排行榜上与星巴克并列第二,仅次于Chick-fil-A[17][18] - 快乐小羊选择重运营,在英国首店开在大英博物馆对面以建立品牌,面临店铺获取、团队管理、供应链合规等挑战[25] 组织管理与人才策略 - 甜啦啦在海外签约门店超200家,海外事业部快速成长,由整体对海外市场进行管理,各国设完备经营架构[26][28] - 标准、流程和制度是管理基础,但每个市场需找到合适方法,总部提供国际贸易、供应链和产品研发支持[26] - 部分公司将全球化作为"一把手工程",董事长、CEO亲自参与每个市场前期调研和决策,以形成体感和判断[28]
中国餐饮品牌扎堆出海,美国市场真的好做吗?(上)|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2025-07-31 18:09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美国的核心动因 - 国内餐饮市场内卷严重、增长趋缓,出海成为寻找新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1] - 美国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2025年餐饮服务销售额预计达1.5万亿美元,年增长4%)和成熟资本市场[8] - 美国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规模达2亿+,虽门店数量约为中国市场的1/10,但单店营收高,总盘与中国相当[9][12][13] 美国市场的独特挑战 - **高准入门槛**:单店投资需80-100万美元(含加盟费/装修/货品),装修周期长达8-12个月[23][63] - **合规复杂性**:消防/卫生法规严苛(如纽约寿司传送带温度强制标准、撒盐操作限制)[68] - **劳动力困境**:纽约服务员时薪需20美元才能招到稳定员工,蓝领劳动力极度稀缺[74] - **房东强势地位**:优质地段竞业协议普遍,同一业态在shopping mall内仅允许单品牌入驻[60][61] 运营模式的本土化冲突 - **服务标准差异**:海底捞式服务在美国难以复制(德州门店取消免费冰淇淋、服务响应慢)[46] - **供应链断层**:美式中餐供应链成熟(Sysco/US Foods覆盖全美),但正宗中餐/茶饮供应链依赖中国进口[78][80] - **菜单定位两难**:融合餐厅(40%正宗菜+60%本地化)因管理成本高被淘汰,需明确华人或主流市场目标[34][36] - **加盟体系水土不服**:缺乏区域保护导致同品牌加盟商恶性竞争(纽约出现5分钟步行距同品牌店)[21][22] 成功案例与关键突破点 - **茶饮赛道**:茉莉奶白单店月营收达20-50万美元,年利润超百万美元[70][71] - **特殊品类**:麻辣烫/灌汤包等跨文化接受度较高,张亮麻辣烫部分门店70%客户为老外[83] - **资本路径**:美国资本市场估值溢价显著(Chipotle PE达70倍),纽约门店对品牌估值提升明显[18][19] - **长周期红利**:签约租约普遍5+5年起,社区型品牌可持续经营20年以上[71][72] 战略建议与行业洞察 - **创始人亲历性**:一号位需All in北美市场,职业经理人决策效率不足[56][57] - **细分赛道选择**:EBITDA需超15%才适合连锁化,特殊品类利润率可达30%[51] - **节奏把控**:美国市场扩张缓慢(Panda Express年均新增几十家店),需放弃短期千店幻想[77][60] - **文化输出窗口**:国际化大城市(纽约/洛杉矶)对亚裔文化接受度高,媒体曝光助力品牌破圈[85]
沸腾火锅、香甜奶茶、劲道拉面……中国美食香飘海外 餐饮出海“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7-26 15:15
中餐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 中国美食如火锅、奶茶、拉面等已融入欧洲消费者日常生活 [1][3][5] - 德国柏林和西班牙马德里等地的消费者对中国菜如炒米饭、面条、烤鸭和火锅接受度高 [3][5] - 中餐厅在海外提供更纯正的口味以满足当地需求 [11][14] 数字化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 新一代中餐厅经营者采用数字化系统优化运营,如计算菜品销量以指导备菜,保持新鲜度并减少浪费 [13] - 数字化系统提升出餐效率,顾客点菜后厨师可直接查看需准备的菜品 [16] - 企业注重供应链稳定,布局标准化、现代化供应链,以区域性中央厨房为核心,结合本地采购和国际配送降低成本并缩短供应周期 [22] 中国餐饮企业出海现状 - 海外中国餐饮门店数量已达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19] - 中餐企业出海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经营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化 [19][22] - 海外中餐厅通过强化供应链和数字化运营提升竞争力 [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