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经济
搜索文档
这届年轻人“精明”得可怕:拿公司当资源,把上班当“投资”
36氪· 2025-10-07 08:04
公司工作本质的演变 - 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认为其工作缺乏实质意义的现象,工作内容常被描述为促进跨职能工作流协同等模糊概念[1] - 员工日常参与大量无效活动,包括为讨论后续会议而召开的会议、制作无人审阅的PPT以及执行非必要的任务[1] - 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凸显了工作实质的差异,部分岗位的全职工作可在约三小时内完成,而依赖现场会议的角色则显露出其职能的脆弱性[3] 企业运营中的低效生态 - 企业内形成相互依存的低效生态系统,决策流程常始于识别不存在的"机遇",引发分析、咨询、管理等连锁反应,耗时数月仅实现微小调整[4] - 所有参与者包括分析师、顾问、经理均意识到工作的表演性质,但共同维持假象以保障个人生计,形成企业版"皇帝的新衣"[5] - 典型银行员工工作十二小时却无法列举具体产出,工作内容空洞化为"为决策赋能"等表述[3] 新兴的平行工作系统 - 员工开始利用公司职位作为平台发展副业,开发者在完成本职后开发个人产品,营销人员运营自有代理机构,顾问将交付工作自动化后专注副业[6] - 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创业",即利用公司稳定的薪水、设备及环境为真正有价值的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公司角色转变为资源供给机制[6] - 二十多岁的年轻员工作为职场新生代,普遍不相信职位头衔的实际意义,但采取务实态度,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构建个人发展路径[7] 职业身份认同的转变 - 通勤过程被视为职业身份转换的仪式,员工通过更换服装、调整姿态完成从个人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晚间则逆向剥离公司身份[9] - 公司职位的意义消亡体现为信念的逐渐减弱而非结构崩塌,办公室、会议、邮件等形式依旧存在,但对其价值的信任正在蒸发[10][11] - 员工可将公司职位视为培养技能、获取项目资金及探索个人重要事项的工具,其有用性取代了对其内在意义的追求[12] 集体认知的转变与影响 - 企业内普遍存在集体心照不宣的认知,员工私下承认工作的表演性质,但公开维持伪装,等待他人率先打破默契[14] - 科技公司高管坦承管理十二人团队为其他团队制作文件,而最终用户并不审阅,年薪达15万英镑,凸显系统荒诞性[11] - 公司职位不再要求员工作出身份认同,允许其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必相信其意义,为停止伪装提供了社会许可[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