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申报丨中国能源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中国能源报· 2025-10-27 15:33
研究背景与目的 - 中国能源企业500强研究评价工作已连续开展15年,自2010年起发布 [3] - 该研究工作旨在促进能源企业做强做大,践行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4] 申报资格 - 申报企业需在中国境内注册,或虽在境外注册但投资主体为中国自然人或法人且主要业务在境内 [5] - 企业主营业务需涉及能源生产、开发、服务以及装备制造等 [5] - 企业营业收入门槛为20亿元人民币以上 [5] - 属于集团公司控股或相对控股子公司的,若集团公司申报则子公司不可重复申报 [5] 申报流程与要求 - 申报企业需扫码下载并填报申报表,内容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行业类别、企业性质、注册地址等 [7] - 所有财务指标要求为合并财务报表数据 [9] - 若企业非能源类业务收入比重超过50%,应剔除该部分收入 [9] - 涉及多个能源行业的企业,行业类别以收入比重最大且超过50%的为准 [9] - 申报材料需发送至指定邮箱:zgnyb_2009@163.com [9] 申报时间与发布 - 申报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31日 [10] - 企业需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申报表及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扫描件或复印件 [10] - 数据模糊或仅提供申报表的企业将不纳入申报范围 [11] - 最终榜单将于2025年12月4日在第八届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上发布 [11]
这届年轻人“精明”得可怕:拿公司当资源,把上班当“投资”
36氪· 2025-10-07 08:04
公司工作本质的演变 - 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认为其工作缺乏实质意义的现象,工作内容常被描述为促进跨职能工作流协同等模糊概念[1] - 员工日常参与大量无效活动,包括为讨论后续会议而召开的会议、制作无人审阅的PPT以及执行非必要的任务[1] - 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凸显了工作实质的差异,部分岗位的全职工作可在约三小时内完成,而依赖现场会议的角色则显露出其职能的脆弱性[3] 企业运营中的低效生态 - 企业内形成相互依存的低效生态系统,决策流程常始于识别不存在的"机遇",引发分析、咨询、管理等连锁反应,耗时数月仅实现微小调整[4] - 所有参与者包括分析师、顾问、经理均意识到工作的表演性质,但共同维持假象以保障个人生计,形成企业版"皇帝的新衣"[5] - 典型银行员工工作十二小时却无法列举具体产出,工作内容空洞化为"为决策赋能"等表述[3] 新兴的平行工作系统 - 员工开始利用公司职位作为平台发展副业,开发者在完成本职后开发个人产品,营销人员运营自有代理机构,顾问将交付工作自动化后专注副业[6] - 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创业",即利用公司稳定的薪水、设备及环境为真正有价值的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公司角色转变为资源供给机制[6] - 二十多岁的年轻员工作为职场新生代,普遍不相信职位头衔的实际意义,但采取务实态度,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构建个人发展路径[7] 职业身份认同的转变 - 通勤过程被视为职业身份转换的仪式,员工通过更换服装、调整姿态完成从个人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晚间则逆向剥离公司身份[9] - 公司职位的意义消亡体现为信念的逐渐减弱而非结构崩塌,办公室、会议、邮件等形式依旧存在,但对其价值的信任正在蒸发[10][11] - 员工可将公司职位视为培养技能、获取项目资金及探索个人重要事项的工具,其有用性取代了对其内在意义的追求[12] 集体认知的转变与影响 - 企业内普遍存在集体心照不宣的认知,员工私下承认工作的表演性质,但公开维持伪装,等待他人率先打破默契[14] - 科技公司高管坦承管理十二人团队为其他团队制作文件,而最终用户并不审阅,年薪达15万英镑,凸显系统荒诞性[11] - 公司职位不再要求员工作出身份认同,允许其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必相信其意义,为停止伪装提供了社会许可[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