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电价值成本
搜索文档
风电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观察
科技日报· 2025-11-03 12:00
风电行业技术迭代 - 2025年,中国风电产业创新成果涌现,风机装备向更大叶轮直径或机组容量加速迈进,例如山东东营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并网发电,广西北海的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完成组装[1] - 行业竞争焦点正从“发电能力”转向“发电价值”,一味追求更大叶轮直径或机组容量已难以适应市场新变化[1] 国家政策与装机目标 - 中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阶段[4] - 中国宣布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4]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到2060年实现50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5] - 中国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巨大,“三北”地区陆上超过75亿千瓦,中东南部陆上超过25亿千瓦,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超过27亿千瓦[4] 市场化改革与盈利模式转变 -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导向转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风电项目发电不再享受全额“保底”收购[1] - 风电行业经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过去依赖固定电价补贴的盈利模式彻底瓦解[6] - 传统的“高电量=高收益”逻辑已失效,电力交易中电价与风资源“错配”的挑战突出[6] 企业战略转型与技术创新 - 金风科技提出“度电价值成本”理念,替代行业沿用了十余年的“度电成本”,将电价与发电量双重变量纳入时序化评估[7] - 金风科技通过硬件创新,如陆上GWH204-Ultra系列机组,在电力交易高价值时段将发电量提升3%以上[7] - 金风科技推动陆上风机寿命从20年延长至25年,海上风机延长至30年,等效为项目发电小时数提升129小时至206小时,使每千瓦投资成本降低279元至361元[8] - 金风科技自主研发“天机云电力交易平台”,实现“15分钟级”精准响应[7]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远景能源发布行业首个伽利略AI风机和全球首个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结合气象大模型和能源大模型,能让风电场收益提升20%以上[9] -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AI+风机系统,通过预测、寻优、提效、协同四大技术谱系,完成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的转型[9] - 智能算法参与电力交易的全流程可实现分钟级响应,有效破解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和电价波动双重不确定性的行业性难题[10] - 未来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其拥有的“人工智能资产”规模[10] 国际化发展 - 中国风电整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实现对57个国家的机组出口,7家整机商已在海外建厂或正在推进建厂计划[4]
风电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
科技日报· 2025-11-03 07:43
行业发展趋势 - 风电产业创新成果涌现,风机装备向更大叶轮直径或机组容量加速迈进,例如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并网发电,以及全球首台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完成组装[1] - 行业竞争焦点正从“发电能力”转向“发电价值”,源于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风电项目发电不再享受全额保底收购,需在电力市场中与其他电源竞争[1]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正进入年均新增装机1亿千瓦以上的新阶段,整机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实现对57个国家的机组出口,7家整机商已在海外建厂或推进建厂计划[2] 国家政策与目标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2]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到2060年实现50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3] - 中国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三北”地区陆上风能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中东南部陆上超过25亿千瓦,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超过27亿千瓦[2] 企业战略转型 - 金风科技提出“度电价值成本”理念,替代传统“度电成本”,将电价与发电量双重变量纳入时序化评估,通过精准预测电价波动优化机组发电策略[4] - 公司通过硬件创新如陆上GWH204-Ultra系列机组,在电力交易高价值时段将发电量提升3%以上,并通过软件平台“天机云”实现15分钟级精准响应[5] - 金风科技推动陆上风机寿命从20年延长至25年,海上风机延长至30年,通过核心部件设计升级与载荷优化,等效为项目发电小时数提升129小时至206小时,使每千瓦投资成本降低279元至361元[6] 技术创新与应用 - 远景能源发布行业首个伽利略AI风机和全球首个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结合气象大模型和能源大模型,能使风电场收益提升20%以上[7] -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AI+风机系统,通过预测、寻优、提效、协同四大技术谱系,完成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的转型[7] - 智能算法参与电力交易可实现分钟级响应,海量数据与大模型协同有效破解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和电价波动的行业性难题[8]
金风科技曹志刚:以“度电价值成本”重构风电逻辑
中国能源报· 2025-10-24 14:16
行业根本性转变 - 2025年是风电行业分水岭,行业正从“选价格”转向“选价值” [3] - 传统“高电量=高收益”的发展逻辑已失效,盈利模式转向在电价波动中锁定收益、保障电网稳定 [3] - 行业竞争焦点从单机容量转向系统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从硬件参数向软性实力转移 [11][12] 度电价值成本理念 - 公司提出“度电价值成本”新理念,替代沿用十余年的“度电成本”,将电价与发电量双重变量纳入时序化评估 [6] - 新理念核心是通过精准预测电价波动优化发电策略,例如在低风速高电价时段提升发电能力,在高风速低电价时段智能减少出力 [6] - 公司GWH204-Ultra系列机组通过硬件创新在电力交易高价值时段发电量提升3%以上,软件平台实现15分钟级精准响应 [7] - 公司推动陆上风机寿命从20年延长至25年,海上延长至30年,提升项目年发电小时数129-206小时,每千瓦投资成本降低279-361元 [7] 系统共生战略 - 公司成立AI研究院,依托全球1.45亿千瓦装机数据,让风机从“设备”变为“能源管理终端” [11] - 行业停止单纯追求更大叶轮直径的硬件竞赛,转向对现有产品平台的深度挖掘,有利于供应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11] - 未来竞争关键是将软实力转化为客户可感知的价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落地执行能力成为新核心竞争力 [12] - 对创新基础设施(如风洞实验)的长期投入是构建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石,尽管短期难见直接经济效益 [13] 全球共生战略 - 公司风机出口占中国风机出口总量近50%,国际化分为建立信任的“上半场”和实现价值共生的“下半场” [15] - 公司在巴西等市场坚持长期主义,通过设立总装厂实现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当地产业复苏 [15] - 企业出海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动力,凭借最优度电价值成本解决方案获得国际开发商欢迎 [15] - 出海解决方案需涵盖物流、安装、金融、保险等“软环节”,提供一体化服务以满足海外客户需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