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创新
搜索文档
创新者的窘境 | 高毅读书会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9-19 15:03
文章核心观点 - 成熟企业的失败往往源于其无法有效应对颠覆性创新,而非管理不善或研发投入不足 [6] - 颠覆性创新理论由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1997年的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其核心观点是管理良好的企业也可能因固守现有价值网络而失去市场领导地位 [6][10] - 企业可通过设立独立小机构等方式来破解创新者的窘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技术 [13] 关于本书 - 《创新者的窘境》出版于1997年,通过对硬盘行业等超过30年的案例分析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 [6] - 该书观点至今仍具影响力,2019年《自然》杂志仍有研究引用其概念 [6] - 书中指出诺基亚、摩托罗拉、IBM等科技巨头的失败是成熟企业无法应对颠覆性创新的典型案例 [6] 两种创新模式 - 延续性创新指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和性能提升,例如开发待机时间更长、性能更好的手机 [8] - 颠覆性创新指开辟新市场的新产品,最终取代现有技术或市场领导者,例如iPhone的推出 [8] - 成熟企业通常擅长延续性创新,而新创企业则通过颠覆性创新开辟新赛道来蚕食成熟企业的市场 [8] 失败的原因 - 成熟企业身处由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稳定价值网络中,难以响应新兴市场的需求 [10] - 以硬盘制造商希捷为例,其在1985年已能生产3.5寸硬盘,但因主要客户台式机制造商不感兴趣而搁置计划,最终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兴起时失去领导地位 [10][11] - 成熟企业的管理层和销售人员出于对现有高利润客户和稳定业务的理性考量,会主动放弃未来不确定的低毛利率新兴项目 [11] 如何破解创新窘境 - 第一种途径是尝试改变新兴市场的增长率,但存在类似苹果“牛顿”PDA产品失败的风险 [13] - 第二种途径是待新兴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进入,例如苹果推出iPhone时手机市场已具规模 [13] - 第三种途径是设立独立的较小机构进行实验,作者更推崇此方法,案例包括惠普分立出的喷墨打印机业务 [13] - 成熟企业的RPV模型显示,资源容易替换,但流程和价值观等企业文化难以改变,阻碍了颠覆性创新的发生 [13] 关于其他可能性推论 - 颠覆性创新理论可被引申用于研究帝国衰败等历史问题,为“李约瑟难题”等提供不同视角的解答 [15] - 该理论与纳西姆·塔勒布关于不确定性的思想有相通之处,都强调颠覆性技术往往在市场的边缘出现,具有不可预测性 [15][16] - 生物演化中的适应性景观理论可类比企业兴衰,如同恐龙因环境剧变而从高峰跌落谷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