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抗震支架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未来趋势分析:建筑安全需求拉动,抗震支架行业快速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13 09:17
行业核心观点 - 抗震支架行业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89.42亿元,受益于建筑安全标准提升和新基建普及,市场快速增长 [1][7]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三级梯队,国际巨头垄断高端市场,国内龙头企业凭借综合优势主导市场,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7] -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推动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向环保、节能、国际化方向发展 [11] 行业定义与分类 - 抗震支架是用于增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构件系统,通过分散和吸收能量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和内部非结构构件的破坏风险 [2] - 根据材质可分为金属支架和非金属支架,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和弹簧支架等 [3]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58%的国土和51%的城市位于地震高风险区,2024年共发生3.0级以上地震1066次 [4] -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修订并颁布多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要求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为行业发展奠定法规基础 [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以钢材为主,因其高强度、良好延展性和韧性,2025年1-9月中国钢材产量达11.04亿吨,同比上涨5.4% [5]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从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扩展到商业综合体、数据中心、工业厂房、住宅及5G基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新基建 [1][5][7] 市场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为喜利得、慧鱼、沃雷文等国际巨头,垄断高端市场;第二梯队为久鹏恒业、盛年科技、优力可科技等国内本土龙头企业,具备技术、渠道、产能综合优势 [7] - 国内代表企业久鹏恒业集团成立于2019年,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盛年科技成立于2017年,提供“震振一体化”解决方案 [8][9]
聚焦极端气候下建筑安全 哈工大研制“试验利器”
新华社· 2025-07-25 19:27
科研突破 - 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大跨空间结构风-雨-热-雪全过程联合模拟试验系统解决了传统建筑结构设计中极端天气因素影响的难题 [1] - 该系统通过模拟降雪、热辐射、降雨等极端天气条件,实现屋面积雪堆积-漂移-消融-结晶-再堆积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4][6] - 系统压缩了自然气候的时空尺度,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真实的大跨屋面雪荷载研究数据 [4][6] 技术应用 - 该系统自2023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以来,已为多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屋面雪荷载的精准确定提供技术保障 [6] - 系统为国家极地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尤其在寒冷地区建筑大跨空间结构的雪致工程灾害防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6] 行业痛点 - 全球极端冰雪灾害频发,寒冷地区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雪致工程灾害,建筑大跨空间结构应用广泛但损失严重 [2] - 传统研究方法如现场实测依赖自然条件,数值模拟难以解释相变机理,存在局限性 [2] 技术细节 - 系统包含风雪模块、热辐射模块和降雨模块,可模拟屋脊积雪渐成冰水混合物以及过冷水滴撞击积雪表面形成冰壳的过程 [4] - 系统能创造性地解决风、雨、热、雪多因素条件下屋面积雪连续累积变化全过程模拟研究的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