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

搜索文档
大消费行业周报(7月第1周):欧洲极端高温带动空调销售激增-20250707
世纪证券· 2025-07-07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大消费板块表现分化,各子板块有不同涨跌幅及领涨领跌个股 [4] - 极端气候叠加政策驱动,欧洲市场空调需求高增,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4] - 全国生育政策密集推进,母婴及相关产业投资价值凸显,建议关注相关板块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周度回顾 - 申万一级行业周度涨跌幅展示了各行业表现 [9][10] - 消费二级子行业周度涨跌幅呈现子行业情况 [11][12] - 消费各行业周度涨幅前五个股分别列出各行业涨幅居前个股 [14] - 消费各行业周度跌幅前五个股分别列出各行业跌幅居前个股 [15]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要闻 - 国家药监局回应“医美速成班”乱象,加强肉毒素药品监管 [16][17] - 万洲国际旗下波兰子公司完成收购宠物食品生产商 [17] - 四川推出暑期文旅消费券,举办消费季活动 [17][18] - 淘宝闪购投入 500 亿补贴用户和商家,订单显著增长 [17] - 国家卫健委通过多种物质作为新食品原料等申请的安全性评估 [18] - 安井食品 H 股定价每股 60 港元,预计上市 [18] - 飞猪发布暑期出游风向标,旅游服务预订量大幅增长 [18] - 四川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多个文博场馆 [18][19] - 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启动,各地将举办多项活动 [19] 公司公告 - 三只松鼠拟追加资金完善供应链基地,新设子公司提升自产比例 [20] - 锅圈拟在海南儋州建设食品生产基地,契合发展战略 [20] - 孩子王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20] - 小商品城预计半年度业绩预增,因主营业务和贸易履约服务提升 [20] - 锦江酒店向香港联交所递交 H 股上市申请 [20][21]
“末日地震”谣言搅动日本,今夏酷暑飓风考验接踵而至
第一财经· 2025-07-06 17:20
除了地震,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饱受飓风、热浪等极端气候灾害影响。 周末,一场关于地震的谣言搅动日本。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7月4日开始,"日本将发生毁灭性地震"的消息,逐渐霸榜社交媒体平台。 近期,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附近海域频繁地震。日本气象厅的监测显示,6月21日至7月5日,当地已发 生至少1329次小规模地震(最高5.5级)。吐噶喇列岛位于鹿儿岛县南部,由12座岛组成,其中7座有人 居住。日本专家认为,当地频繁地震属火山活动引发的"震群型地震",能量释放均匀,与特大地震前兆 无关。历史数据显示该区域每3-5年就会出现类似活动。2021年12月和2023年9月也曾出现过地震活动频 繁的状况。 日本气象厅最新数据显示,7月6日当地时间14时01分发生4.8级地震,最大震感为震度5级,震源深度20 公里。本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的风险。 传言缘起日本漫画家龙树谅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中描绘的梦境:"日本2025年7月5日凌晨4 时18分将发生大地震。" 就在7月5日凌晨4时,近25万人蹲点观看了日本全国紧急地震速报进行的视频直播,日本气象厅网站也 一度因访问人数过多而瘫痪。不过,"毁灭性大地震"并没有 ...
极端气候频发,需系统防范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中国环境报· 2025-07-04 09:42
极端气候环境风险防范 - 构建联动预警机制整合气象水利地震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实现从灾害预警到环境风险预判的跨越[1] - 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大范围气象灾害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环境风险感知网络[1] - 制定一案一策应急预案针对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强台风等不同自然灾害明确应急处置全流程[1] 基础设施韧性提升 - 建立常态化巡检维护机制运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关键设施进行全方位体检[2] - 实施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路一策一图精准绘制应急处置空间地图明确应急设施位置[2] - 配套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减轻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影响[2]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 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和产业园区环评环节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3] - 建立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效果评估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3] - 对化工园区尾矿库实施一园一策一图精细化管理绘制应急指挥图[3] 多元协同联动机制 - 建立省级帮扶市县排查企业自查三级联动排查机制聚焦高风险区域和行业[4] -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通过多种方式确保物资调得出用得上[4] - 深化部门间区域间协同联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合处置等机制[4]
当“万年难遇”的气候事件,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6-15 17:01
气候危机现象与科学研究 - 北半球城市热浪、工业污染引发降雪、撒哈拉沙漠洪水等矛盾现象显示气候规律被人类活动改写[2] - 2020年后出生群体经历极端天气概率是父辈数倍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为史上最热十年[2][3] 空气污染与降雪机制 -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研究发现工业气溶胶使过冷云短波反射率降14% 长波辐射增4% 云量减8% 日降雪量达15毫米[5] - 污染颗粒作为凝结核促进过冷水凝结 67处污染源下风处云层空洞最大引发2200平方公里区域降雪[6][7][9] - 核电站附近观测到类似现象 可能因暖空气抬升携带气溶胶 云量减少进一步影响太阳辐射反射[9][12] 沙漠洪水与气候关联 - 2023年利比亚洪水由地中海飓风"丹尼尔"引发 24小时降水400毫米为当地9月均值267倍 致5898人死亡[14][15] -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使飓风强度增30% 同时干旱加剧导致地表吸水能力下降 面蚀现象使洪水破坏力倍增[16] 代际气候暴露差异 - 2020年出生儿童经历极端气候事件次数为1960年出生者的2-7倍 升温3.5°C时92%将遭遇万年一遇热浪[18] - 热带国家儿童承受最重气候负担 布鲁塞尔儿童在2.5°C情景下预计经历18次热浪 柏林仅9次[19] 全球温控目标挑战 - 当前距1.5°C阈值仅差0.2°C 现有减排路径下2100年或升温2.7°C 需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21]
连续6年增长,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人口超2.95亿
快讯· 2025-05-16 19:52
当地时间5月16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欧盟等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共 同成立的"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发布2025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 的2.953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比2023年增加1370万人,为连续第六年增长。 报告显示,导致世界各地的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依旧是冲突、经济冲击、极端气候和被迫 流离失所,这些因素给许多本已脆弱的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冲突是造成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影响到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4亿人。苏丹已出现饥荒,而加 沙地带、南苏丹、海地和马里等其他热点地区的人口也遭遇了灾难性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 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经济冲击导致15个国家陷入饥饿,影响到约5940万人。一些规模最大、持续时间 最长的粮食危机主要是由经济冲击造成的,其中包括阿富汗、南苏丹、叙利亚和也门。 极端天气,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和洪水,导致18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影响超过9600万人, 对南部非洲、南亚和非洲之角的影响尤为严重。 报告还指出,预计2025年全球用于粮食和营养不良的人道主义资金将出现大幅度的减少,因此全 ...
中央气象台连发干旱预警,广西、安徽等地平均干旱天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本轮旱情为何来得如此迅猛?专家详细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23:26
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旭 近期,广西、河南等多地出现严重干旱,媒体上关于上述地区水库干涸、水田干裂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5月14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据实时气象监测,陕西、河南、甘肃等省份存在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陕西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 特旱。该预警信息同时预计,未来3天除江苏南部、广西大部有中到大雨以外,其余旱区少雨,气象干旱维持或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华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等地干旱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5月份以来,陕西、河南、江 苏、湖北、广西等省区存在重旱。其中,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江苏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级别。 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近期连续发布多个气象干旱黄色预警。旱情涉及陕西、甘肃、河南、广西、江苏等多个省份。 今年的旱情到底是否正常?与往年相比有什么区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从目 前情况看,确实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区域性气象干旱,有些已经缓解,如广西、云南;有些还在发展,如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河北等地。"从气候角 度看,目前这些地区确实是干旱少 ...
极端气候下,地质灾害防范应综合施策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殷跃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09:57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极端暴雨引发的突发性、群发性地质灾害,给当前防灾减灾工作带来巨大 挑战。4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2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指出,今年全国气候年景 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多发强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极端气候条件下,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分布与成灾模式呈现哪些新特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面临哪些 新挑战?对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殷跃 平。 以滑坡为例,从防治和减灾救灾的角度,传统上把地质灾害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不稳定斜坡,开裂变 形等现象显著,稍遇降雨等就会失稳滑动,我们定义其安全系数小于1.0,由于滑动成灾特征明显,相 对来说防范难度不大;二是稳定斜坡,即使在暴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也不易发生整体滑动,安全系 数大于1.2,通常不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三是欠稳定斜坡,安全系数介于1.0~1.2之间,在非汛期等正 常条件下,发生整体滑动的可能性较低,但在久雨、暴雨、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安全系数极易低于 1.0,也会失稳滑动形成灾害,实际上是具有高隐蔽性的不稳定斜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地质灾害隐 患点, ...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2020年出生人群或将更频繁遭遇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1:49
气候变化对不同世代的影响 - 在1.5°C升温情景下,2020年出生的人群中约52%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热浪暴露风险,而1960年出生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6% [1] - 气候危机的负担将主要由年轻世代而非年长世代承担,强调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年轻世代影响的紧迫性 [1] -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年轻世代将比年长世代更频繁地遭遇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热浪、作物减产和干旱) [1] 研究方法和关键发现 - 研究定义"前所未有"的暴露为在没有人为导致气候变化的世界中,遭遇相同极端事件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 [3] - 与1960年出生的人相比,2020年出生的人在当前减缓政策下(目标为到2100年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高2.7°C)的暴露风险将翻倍 [3] - 全球1960年出生者中约16%(1300万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终生热浪暴露风险,而2020年出生的人在1.5°C升温情景下这一比例将升至52%(6200万人),在3.5°C升温情景下将升至92% [3] 扩展分析和结论 - 研究扩展至五个额外气候极端事件(作物减产、野火、干旱、河流洪水和热带气旋)以及热浪,发现暴露程度均会随出生年份推移而明显升高 [4] - 在当前政策下,每个出生队列中社会经济地位最脆弱的群体比最不脆弱的群体更可能面临更高程度的气候极端事件暴露 [4] - 研究结果强调制定有效策略以减少未来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未来世代的必要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