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端气候
icon
搜索文档
中原粮仓,太难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0:32
河南旱情现状 - 河南近期迎来降雨,局部旱情有所缓和,但整体仍严峻,是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1] - 7月以来河南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减少五成以上,驻马店7月降水仅6毫米,较常年偏少96%[5] - 周口、驻马店等地35℃以上高温连续15-31天,部分站点超过30天无有效降雨[5][2] - 平原地区平均地下水位11.87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57米[5] 粮食生产格局 - 中国粮食生产呈现"北上中移"趋势,河南成为全国粮食生产重心[7][9] - 河南以全国6%耕地贡献10%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占全国小麦产量1/4[1][9] - 2023年周口、驻马店等五市贡献河南近六成粮食产量,其中周口和驻马店占全省超1/4[10] -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前十省份合计占比近七成,黑龙江、河南、山东位列前三[9] 旱情影响与应对 - 玉米和花生等秋作物关键生长期受干旱影响,玉米穗发育和花生果实膨大受阻[5] - 河南统筹115万眼机井抗旱,周口、驻马店打应急井1.29万眼,调引黄河水11亿立方米[6] - 周口完成抗旱浇水1615万亩次,2023年夏粮产量110.30亿斤,连续三年稳定[10][15] - 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和灾害预警等组合拳缓解旱情影响[11] 长期应对策略 - 建立气象水文动态追踪和分级预警系统,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管理[13] - 提升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功效,构建智慧灌溉决策方案[15] - 需加强东北地区谷物政策倾斜,巩固中部小麦水稻生产地位[15] - 未来需提升长期抗灾能力,制定极端气候农业应对战略[16]
史上最热夏天,东北人也撑不住去抢空调了
36氪· 2025-07-25 23:33
东北空调市场爆发 - 东北地区空调需求激增 辽吉黑三省每百户空调数量仅58 6台、17 7台和13 3台 远低于广东的229 1台[4] - 海尔空调在东北销量大幅增长 吉林零售额同比增355% 黑龙江增333% 辽宁增518% 美的在黑龙江和吉林销量激增356%[18] - 线下渠道中低端机型断货 2000元以下空调售罄 仅剩3000元以上中高端机型有现货[16] 供应链与安装瓶颈 - 安装服务严重滞后 部分区域需排队10天 单个安装师傅积压30单未完成[19][21] - 厂商紧急调配资源 小米从全国调派工程师 京东派遣500名安装师傅 美的抽调150组售后团队支援东北[22] - 消费者出现反复购买行为 因安装延迟退货后又因高温重新购买[21] 气候异常驱动需求 - 东北出现罕见高温 长春气温达36℃ 较去年同期的32℃显著提升[4][10] -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 全国147个气象站出现极端高温 13站突破历史极值 东北高温较常年提前半个月[7] - 消费者认知转变 部分东北居民从"空调非刚需"转为紧急采购 甚至出现自制空调等应急行为[7][13] 区域市场特征 - 高校学生成为早期受影响群体 出现集体避暑现象 部分学生选择入住酒店[7] - 老年人群健康风险加剧 高血压患者因高温导致睡眠障碍和心脏不适[9] - 社交媒体成为需求观测窗口 小红书等平台涌现大量空调安装求助和高温段子[13][21]
聚焦极端气候下建筑安全 哈工大研制“试验利器”
新华社· 2025-07-25 19:27
科研突破 - 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大跨空间结构风-雨-热-雪全过程联合模拟试验系统解决了传统建筑结构设计中极端天气因素影响的难题 [1] - 该系统通过模拟降雪、热辐射、降雨等极端天气条件,实现屋面积雪堆积-漂移-消融-结晶-再堆积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4][6] - 系统压缩了自然气候的时空尺度,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真实的大跨屋面雪荷载研究数据 [4][6] 技术应用 - 该系统自2023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以来,已为多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屋面雪荷载的精准确定提供技术保障 [6] - 系统为国家极地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尤其在寒冷地区建筑大跨空间结构的雪致工程灾害防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6] 行业痛点 - 全球极端冰雪灾害频发,寒冷地区每年遭受不同程度的雪致工程灾害,建筑大跨空间结构应用广泛但损失严重 [2] - 传统研究方法如现场实测依赖自然条件,数值模拟难以解释相变机理,存在局限性 [2] 技术细节 - 系统包含风雪模块、热辐射模块和降雨模块,可模拟屋脊积雪渐成冰水混合物以及过冷水滴撞击积雪表面形成冰壳的过程 [4] - 系统能创造性地解决风、雨、热、雪多因素条件下屋面积雪连续累积变化全过程模拟研究的问题 [6]
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 - 科学界压倒性共识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暴涨,当前升温速度是地球自然变暖的50倍[4] -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工业排放)和甲烷(畜牧业排放),全球养牛数量达十几亿头,甲烷排放积少成多[4][5] - 温室效应本身并非有害,但失控后将导致类似金星的高温高压极端环境(表面温度460℃、大气压为地球92倍)[6][7] 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 - 极端天气频率显著增加:暴雨、干旱、高温、极寒、台风等事件更频繁[8][9] - 水循环加剧导致矛盾现象:单次降雨量增加35%(洪涝)同时干旱形成更快(土壤蒸发加速)[9][10] - 基础设施面临挑战:现有公路/房屋设计标准基于百年历史数据,难以应对新型极端气候[10] 长期潜在风险 - 临界点效应可能触发不可逆变化:格陵兰/南极冰盖融化、亚马逊雨林退化、冻土甲烷释放将加速升温[12] - 传统产粮区可能被高温摧毁,尽管北方粮食增产预期存在[15] 区域性气候变迁 - 中国西北降水线北移:1961-2020年降水增幅10%,毛乌素沙地80%被固定,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3%提升至53%[14][15] - 华北治沙成效显著:塞罕坝从沙漠变为旅游景点,但蒸发加剧抵消部分降水收益[15] 社会经济影响 - 人口迁移趋势显现:自媒体向云南迁移,未来可能出现"候鸟式"生活(夏季东北/冬季南方)[16] - 社会不平等加剧:户外工作者/低收入群体更易受极端气候威胁[16] - 中国减排措施领先:关停重工业、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全球瞩目[16]
大消费行业周报(7月第1周):欧洲极端高温带动空调销售激增-20250707
世纪证券· 2025-07-07 08: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大消费板块表现分化,各子板块有不同涨跌幅及领涨领跌个股 [4] - 极端气候叠加政策驱动,欧洲市场空调需求高增,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4] - 全国生育政策密集推进,母婴及相关产业投资价值凸显,建议关注相关板块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周度回顾 - 申万一级行业周度涨跌幅展示了各行业表现 [9][10] - 消费二级子行业周度涨跌幅呈现子行业情况 [11][12] - 消费各行业周度涨幅前五个股分别列出各行业涨幅居前个股 [14] - 消费各行业周度跌幅前五个股分别列出各行业跌幅居前个股 [15]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要闻 - 国家药监局回应“医美速成班”乱象,加强肉毒素药品监管 [16][17] - 万洲国际旗下波兰子公司完成收购宠物食品生产商 [17] - 四川推出暑期文旅消费券,举办消费季活动 [17][18] - 淘宝闪购投入 500 亿补贴用户和商家,订单显著增长 [17] - 国家卫健委通过多种物质作为新食品原料等申请的安全性评估 [18] - 安井食品 H 股定价每股 60 港元,预计上市 [18] - 飞猪发布暑期出游风向标,旅游服务预订量大幅增长 [18] - 四川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多个文博场馆 [18][19] - 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启动,各地将举办多项活动 [19] 公司公告 - 三只松鼠拟追加资金完善供应链基地,新设子公司提升自产比例 [20] - 锅圈拟在海南儋州建设食品生产基地,契合发展战略 [20] - 孩子王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20] - 小商品城预计半年度业绩预增,因主营业务和贸易履约服务提升 [20] - 锦江酒店向香港联交所递交 H 股上市申请 [20][21]
极端气候频发,需系统防范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中国环境报· 2025-07-04 09:42
极端气候环境风险防范 - 构建联动预警机制整合气象水利地震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实现从灾害预警到环境风险预判的跨越[1] - 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大范围气象灾害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环境风险感知网络[1] - 制定一案一策应急预案针对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强台风等不同自然灾害明确应急处置全流程[1] 基础设施韧性提升 - 建立常态化巡检维护机制运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对交通电力通信等关键设施进行全方位体检[2] - 实施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路一策一图精准绘制应急处置空间地图明确应急设施位置[2] - 配套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减轻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影响[2]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 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和产业园区环评环节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3] - 建立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效果评估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3] - 对化工园区尾矿库实施一园一策一图精细化管理绘制应急指挥图[3] 多元协同联动机制 - 建立省级帮扶市县排查企业自查三级联动排查机制聚焦高风险区域和行业[4] -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通过多种方式确保物资调得出用得上[4] - 深化部门间区域间协同联动建立健全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合处置等机制[4]
连续6年增长,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人口超2.95亿
快讯· 2025-05-16 19:52
全球粮食危机现状 - 2024年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2 953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 比2023年增加1 370万人 为连续第六年增长 [1] - 冲突是造成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影响到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 4亿人 苏丹已出现饥荒 加沙地带 南苏丹 海地和马里等其他热点地区人口遭遇灾难性粮食不安全状况 [1] - 经济冲击导致15个国家陷入饥饿 影响到约5 940万人 主要受影响国家包括阿富汗 南苏丹 叙利亚和也门 [1] - 极端天气导致18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 影响超过9 600万人 对南部非洲 南亚和非洲之角影响尤为严重 [1] 粮食危机驱动因素 - 冲突 经济冲击 极端气候和被迫流离失所是导致全球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1] - 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经济冲击是造成一些规模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粮食危机的主要因素 [1] -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和洪水是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危机的重要表现 [1] 未来趋势 - 预计2025年全球用于粮食和营养不良的人道主义资金将出现大幅度减少 全球饥饿问题将持续 [2]
极端气候下,地质灾害防范应综合施策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殷跃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2 09:57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 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复杂 [1] - 目前全国在册自然属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约28.4万处,人为性地质灾害隐患点180多万处 [2] - 地质灾害隐患点分为不稳定斜坡(安全系数<1.0)、稳定斜坡(安全系数>1.2)和欠稳定斜坡(安全系数1.0-1.2),其中欠稳定斜坡是高隐蔽性隐患点 [3] 地质灾害新特点 - 小型微型灾害体占比达95%以上,体积多在10万立方米以下,隐蔽性和随机性更强 [4] - 出现远程成灾模式,如四川筠连滑坡成灾范围达1800米,四川茂县滑坡滑动2800米掩埋村庄 [4] - 极端暴雨导致稳定斜坡转化为欠稳定斜坡,如北京房山区4天降水1025.5毫米引发1200多处地质灾害 [5] 调查识别技术进展 - 调查手段从早期每个县投入10万元发展到精细调查阶段每个县投入约千万元 [2] - 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面勘查 [2] - 从易灾地质结构角度识别小微型隐患点,实行"点+面"双控 [6] 监测预警成效 - "十四五"期间对6.6万处隐患点安装监测预警仪器 [8] - 近三年成功预报灾情约150起,涉及可能伤亡3000余人,紧急撤离1.1万人 [8] - 威胁百人以上的滑坡基本得到控制,但泥石流成为最大威胁灾种 [8] 泥石流防治挑战 - 全国威胁百人以上泥石流隐患点约4800处,其中威胁千人以上的240多处 [9] - 西部高山区泥石流监测难度大,如四川康定泥石流造成27人死亡时沟口降雨仅25毫米 [9] - 需要发展专业化监测预警设备,采取"技防"为先、"人防"辅助的策略 [10] 综合防灾措施 - 加强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中地质安全风险评估,指导农民切坡建房采取简易治理 [11] - 在矿区开展"以人为本"精准调查,实施隐患点与易发区带"双管控" [11] - 科学划定地质灾害红线,综合运用搬迁避让、监测预警和工程治理措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