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响因子
icon
搜索文档
精准选刊不踩坑!Springer Nature旗下OA期刊+全新指标解析,助你提升学术影响力!
生物世界· 2025-08-22 12:15
公司开放获取出版组合 - 公司拥有全面的开放获取(OA)出版组合,旗下品牌包括BMC、Nature Portfolio、Springer和Palmer Macmillan,提供严格且高影响力的开放获取选项[1] - 公司与知名学术团体合作出版,支持其实现开放研究目标[1] 纯OA期刊规模与影响力 - 公司拥有约700种纯OA期刊,2023年纯OA期刊文章的累计引用量和每篇文章平均被引次数均高于业内同行[3] - 2023年出版的纯OA文章平均每篇被引6.3次[3] - 500+种纯OA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62%的期刊影响因子实现增长[4] - 309种纯OA期刊在一个或多个学科类别中位于Q1,占比达57%[4] - 450种纯OA期刊位列学科领域前50%,占比高达83%[4] - 106种纯OA期刊位居学科领域Top 10,部分期刊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在学科排名第一[4] Springer开放获取期刊 - Springer创立于1842年,是全球知名的科学、技术、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出版品牌[5] - 旗下期刊业务包含2000余种混合和开放获取期刊,涵盖STM和HSS广泛的学科领域[5] BMC开放获取期刊 - BMC是开放获取出版的先驱,拥有大约300种经同行评审的完全OA期刊[7] - BMC在2000年成为第一家商业OA出版机构,领先制定了支持开放科学政策和实践的行业标准[7] - BMC发表的所有文章均为开放获取,发表后可立即在线免费获取[8] Discover期刊系列 - Discover是公司推出的纯OA期刊品牌,支持研究人员快速、开放地发表科研成果[14] - 该系列涵盖应用科学、物理、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学科的所有热门主题[14] - 目标是在投稿后7-10周内发表论文,同时保持高标准和科学严谨性[14] 自然合作期刊(npj) - npj是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在线开放获取期刊,与全球杰出科学家和学术机构合作[19] - 发表高质量的OA研究,涵盖物理、应用科学、生命和健康科学、社会和环境[19] - 由外部编辑处理稿件、内部专职编辑提供支持,结合领先的出版流程和架构[19] 《通讯》系列期刊 - 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通讯》系列期刊均为开放获取,注重以多样化的社区为中心[23] - 执行多学科、公平和包容的出版标准,使命是发表能够提升学科领域并带来新见解的研究成果[23] 《自然-通讯》期刊 - 《自然-通讯》是高度精选型的多学科纯OA期刊,推出已10多年[27] - 通过内部专业编辑团队管理的快速而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发表生物、健康、物理、化学、地球、社会、数学、应用和工程科学等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27] - 2024年影响因子为15.7,总引用量达911,428次(全球第二大高被引期刊),下载量达177,272,701次[30] - 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8天[30] 《科学报告》期刊 - 《科学报告》是Nature Portfolio旗下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发表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心理学、医学及工程学所有领域[30] - 2024年影响因子为3.9,总引用量达834,622次(全球第三大高被引期刊),下载量达225,665,481次[34] - 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21天[34] 《人文和社会科学通讯》期刊 - 《人文和社会科学通讯》是纯OA期刊,为人文社科所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平台[35] - 鼓励提交与人文科学、行为科学或社会科学进展相关的跨学科观点或研究[35] - 2024年影响因子为3.6,下载量达10,654,567次,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28天[38]
什么?9000万条高质量科技文献数据免费开放,还能AI解读!
仪器信息网· 2025-07-04 16:03
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发布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东壁科技数据联合发布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dbdatacom,收录全球近9000万条高质量科技文献元数据,并引入AI功能,基础功能免费开放[2] - 该平台旨在打破西方科技出版企业对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垄断,解决我国科技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建设自主可控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2] - 平台基于自主创立的"中国视角的SCI评价标准"——东壁指数,采用"种子期刊引文追溯+引文网络层级结构分级"理论方法,突破传统评价指标单纯依赖引用数量的局限[4] 传统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局限性 - 全球应用最广泛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基于1955年提出的"引文认可理论"和"影响因子"评价指标,存在易被人为操纵等缺陷[3] - 传统评价指标体系70年来未有实质性突破,收录大量学术水平较低的论文,降低了数据库的学术参考价值[3] - 传统数据库未考虑中国科研人员的学科分类习惯,缺乏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学科分类的映射关系[4] 东壁科技数据平台的特点 - 平台依据中国科研人员使用习惯重新构建学科分类体系,便于科研工作者了解学科边界,为管理部门提供精准决策支撑[4] - 平台引入AI大模型功能,包括"学者成果解读"和"综述自动生成",为用户提供AI助手服务[5] - 平台由专注于科技大数据研究的青年科学家团队创办,采用自主创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论[4]
补短板!中国机构自主创建的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上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08:06
平台发布与背景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东壁科技数据联合发布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dbdatacom 收录全球近9000万条高质量科技文献元数据 [1] - 平台引入AI功能 基础功能对全球用户免费开放 提供文献检索、引文分析和数据追踪等服务 [1] - 当前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库由西方少数国家科技出版企业垄断 存在对中国关闭的风险 建设自主可控平台刻不容缓 [1]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全球最广泛使用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1亿多条科技文献数据 但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易被操纵等缺陷 [2] - 传统评价指标单纯依赖引用数量 70年来未有实质性突破 导致收录大量低水平论文 降低数据库学术价值 [2][3] - 现有分类体系与中国科研人员使用习惯不匹配 缺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学科分类的映射关系 [3] 平台创新与优势 - 平台基于自主创立的"东壁指数"评价标准 采用"种子期刊引文追溯+引文网络层级结构分级"理论方法 [3] - 新增质量分级 突破传统引用数量局限 更客观反映期刊权威性与影响力 [3] - 根据中国科研习惯重新构建学科分类体系 帮助科研人员明确学科边界 为管理部门提供精准决策支撑 [3] 技术应用 - 平台引入AI大模型功能 包括"学者成果解读"和"综述自动生成"两大AI助手功能 [4] - 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查询学者研究方向、特色贡献及学者间对比等信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