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术出版
icon
搜索文档
明日开幕!学术盛会即将启幕,共绘全球合作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8-22 23:01
会议背景与主题 - 会议聚焦中国与全球南方现代化路径重塑 探讨全球经济秩序解体和结构性调整需求 [2] - 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关税计划推动全球经济秩序解体与重塑 [2] -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性调整关键时刻 [2] -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刻重构社会生产关系和跨国生产关系 [2] - 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向全球南方转移 呈现向东盟国家和印度倾斜态势 [2] 现代化范式转型 - 世界发展范式超越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二元对立 走向多元分化新阶段 [3] - 国际社会需以全球南方经验为核心探索现代化新路径 [3] - 全球南方正在重塑现代化认知理解 需探索共识凝聚和团结实现方式 [3] - 全球化放缓碎片化背景下 全球南方国家需突围并重新概念化过去几十年现代化经验 [3] 会议参与机构与人员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会议于广州笃行楼501会议厅 [19]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担任圆桌讨论主持人 [4][6] - 印度尼西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埃薇·菲特里亚妮参与会议 [10] - 牛津大学发展政治学教授尼基塔·苏德参与会议 [12] -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嘉诚经济学教授柯成兴担任会议召集人 [14]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参与会议 [16][17] 会议形式与传播 - 会议通过IPP评论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 使用中英文原声 [19] - 会议时间为2025年8月23日 [19]
脱碳技术由中国主导
日经中文网· 2025-08-22 16:00
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 2023年中国研究机构发表气候变化相关论文约1.4万篇 超过美国约1.3万篇[2][5] - 2024年全球发表论文约7.7万篇 其中中国贡献约1.7万篇占20% 美国逾1.4万篇[5] - 中国在2004-2024年间被引用次数前1000篇论文数量于2022年超过美国跃居首位[7] 研究数据与方法论 - 分析基于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中约65万篇含"气候变化"关键词的论文[4] - 统计时间跨度为1992-2024年共33年 涵盖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未来预测及对策评估等领域[4] - 联合国IPCC以这些研究文献为基础制定报告 并作为COP会议的科学依据[4] 中国在脱碳领域的技术领导力 - 中国企业2024年第四季度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份额达55%居首位[5] - 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比例达50% 超越火力发电成为主力[5] - 中国提出"3060目标"计划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7] 国际研究格局变化 - 日本研究排名从1999年第7位降至2024年第16位[7] - 中国研究人员在IPCC机构中担任要职 如气候变暖评估工作组联合主席[7] - 美国在特朗普政府下提议大幅削减2026年度气候变化研究预算[8]
精准选刊不踩坑!Springer Nature旗下OA期刊+全新指标解析,助你提升学术影响力!
生物世界· 2025-08-22 12:15
公司开放获取出版组合 - 公司拥有全面的开放获取(OA)出版组合,旗下品牌包括BMC、Nature Portfolio、Springer和Palmer Macmillan,提供严格且高影响力的开放获取选项[1] - 公司与知名学术团体合作出版,支持其实现开放研究目标[1] 纯OA期刊规模与影响力 - 公司拥有约700种纯OA期刊,2023年纯OA期刊文章的累计引用量和每篇文章平均被引次数均高于业内同行[3] - 2023年出版的纯OA文章平均每篇被引6.3次[3] - 500+种纯OA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62%的期刊影响因子实现增长[4] - 309种纯OA期刊在一个或多个学科类别中位于Q1,占比达57%[4] - 450种纯OA期刊位列学科领域前50%,占比高达83%[4] - 106种纯OA期刊位居学科领域Top 10,部分期刊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在学科排名第一[4] Springer开放获取期刊 - Springer创立于1842年,是全球知名的科学、技术、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出版品牌[5] - 旗下期刊业务包含2000余种混合和开放获取期刊,涵盖STM和HSS广泛的学科领域[5] BMC开放获取期刊 - BMC是开放获取出版的先驱,拥有大约300种经同行评审的完全OA期刊[7] - BMC在2000年成为第一家商业OA出版机构,领先制定了支持开放科学政策和实践的行业标准[7] - BMC发表的所有文章均为开放获取,发表后可立即在线免费获取[8] Discover期刊系列 - Discover是公司推出的纯OA期刊品牌,支持研究人员快速、开放地发表科研成果[14] - 该系列涵盖应用科学、物理、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学科的所有热门主题[14] - 目标是在投稿后7-10周内发表论文,同时保持高标准和科学严谨性[14] 自然合作期刊(npj) - npj是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在线开放获取期刊,与全球杰出科学家和学术机构合作[19] - 发表高质量的OA研究,涵盖物理、应用科学、生命和健康科学、社会和环境[19] - 由外部编辑处理稿件、内部专职编辑提供支持,结合领先的出版流程和架构[19] 《通讯》系列期刊 - 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通讯》系列期刊均为开放获取,注重以多样化的社区为中心[23] - 执行多学科、公平和包容的出版标准,使命是发表能够提升学科领域并带来新见解的研究成果[23] 《自然-通讯》期刊 - 《自然-通讯》是高度精选型的多学科纯OA期刊,推出已10多年[27] - 通过内部专业编辑团队管理的快速而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发表生物、健康、物理、化学、地球、社会、数学、应用和工程科学等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27] - 2024年影响因子为15.7,总引用量达911,428次(全球第二大高被引期刊),下载量达177,272,701次[30] - 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8天[30] 《科学报告》期刊 - 《科学报告》是Nature Portfolio旗下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发表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心理学、医学及工程学所有领域[30] - 2024年影响因子为3.9,总引用量达834,622次(全球第三大高被引期刊),下载量达225,665,481次[34] - 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21天[34] 《人文和社会科学通讯》期刊 - 《人文和社会科学通讯》是纯OA期刊,为人文社科所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平台[35] - 鼓励提交与人文科学、行为科学或社会科学进展相关的跨学科观点或研究[35] - 2024年影响因子为3.6,下载量达10,654,567次,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28天[38]
理性之上,重新审视科学的认知“盲点”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08-22 08:07
核心观点 - 科学存在认知盲点 导致对科学的理解存在偏差 过度依赖抽象理论而忽视直接经验是科学危机的根源 [3][6][7] - 现代科学在应对时间本质 意识起源等复杂问题时显现局限性 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中也暴露不足 [7][11] - 需要平视科学 认识其人类经验根源 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 科学是人类创造的工具而非绝对真理 [6][8][12] 书籍内容结构 - 第一部分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盲点的哲学起源 指出科学用数学抽象替代人类直接经验的现象 [10] - 第二部分聚焦物理学领域 分析时间等自然要素被抽象化的过程 如生活时间被时钟时间取代 [10] - 第三部分讨论生命科学盲点 批判用机器隐喻解释生命的还原主义视角 强调生命整体性 [11] - 第四部分反思盲点对地球的影响 指出将自然简化为资源的观念催生了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 [11] 作者立场与解决方案 - 作者不否定科学价值 但反对忽视人类经验的盲点世界观 认为科学仍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 [8][12] - 超越盲点需避免"悄然替代""经验失忆症"等错误 重新重视生活世界和直接经验 [12] - 书籍旨在引起对盲点的关注 为参与科学讨论提供思想资源 帮助读者建立更完整的科学认知 [6][12]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举办 发布“学术科协”平台
环球网资讯· 2025-07-11 14:38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破界·重构·赋能——共筑学术出版新生态" [1] - 设置1个主旨报告和4个专题研讨板块 包括平台支撑期刊提质 期刊自主评价体系构建 一流期刊建设 学会主导型期刊平台建设 [1] - 论坛正值"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任务全面推开关键之年 受到科技界和期刊界广泛关注 [8] 主旨报告内容 - 多位专家作主旨报告 涵盖期刊助力产业创新 AI赋能学术平台 构建国际话语权 推动融合出版 促进数据共享等方向 [3] - 报告人包括《极端制造》主编郭东明院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主编孙坦 《芯片》执行主编金贤敏等 [3] 学术科协平台 - 论坛发布"学术科协"平台 由科技导报社建设 [5] - 平台整合中国科协两级学会科技期刊文献和数据资源 实现编辑出版全流程一体化运行和文献数据本地安全存储 [5] - 平台将为期刊提供出版传播和学术诚信监测服务 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 [5] 论坛讨论重点 - 与会代表聚焦加快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加快自主出版和数据平台建设等热点话题 [8] - 开展理论争鸣 学术探讨和实践分享 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8]
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中国保持第一
新华社· 2025-06-11 22:55
科研产出排名 - 中国在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中继续保持第一 份额达32122 同比增长约17% [1] - 美国排名第二 份额为22083 德国 英国 日本和法国紧随其后 [1] - 全球机构十强中8家为中国机构 包括中国科学院(第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3) 浙江大学(第4)等 [1] 区域科研格局变化 - 亚洲国家整体优势增强 韩国排名升至第7 超过加拿大(第8) 印度保持第9 [1] - 西方国家调整后份额连续第二年下降 加拿大 法国 瑞士 英国和美国降幅至少7% 澳大利亚和德国降幅不到3% [1] 科研发展趋势 - 中国对科技的持续投入转化为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 在物理和化学等领域远超西方国家 [2] - 自然指数科研领导者榜单每年基于上一年数据发布 属于自然指数数据库的一部分 [2]
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科研人才外流加剧,欧洲和亚洲能否接住?
第一财经· 2025-04-23 19:51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科研人员的海外职位申请数量和浏览量均同比增长30%以上。 目前已有多个欧洲国家和学术机构向美国科研人才抛出"橄榄枝"。 随着美国政府大幅削减科研经费,数据显示美国科研人才正在将目光瞄向海外机会。 《自然》杂志对全球科研人员求职平台自然职场(Nature Careers)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今年第一 季度美国科研人员的海外职位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2%,美国用户的海外职位浏览量同比增加35%。 仅在3月,美国用户对海外职位浏览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8%。当月,超过200项用于艾滋病相关研究的联 邦拨款被突然终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削减用于新冠肺炎研究的拨款,并且先后冻结了 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4亿美元和1.75亿美元的联邦经费。 "往美国的申请数量和浏览量大幅下降,而希望离开的人数却出现类似增长,这真是史无前例。"世界著 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团全球人才解决方案团队负责人理查兹( James Richards)称。 欧洲向美国科研人才抛出"橄榄枝" 《自然》杂志3月末对1600多名科研人员和科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75%的受访者希望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