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污染

搜索文档
2025年高考试卷中的科技元素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2025年高考试卷科技元素分析 核心观点 - 2025年高考试题融入大量前沿科技内容,包括微塑料污染治理方案、CR450动车组和"天都一号"卫星等大国重器、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考察 [1][2] - 试题设计强调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结合,注重情境创新和基础能力考查 [2] - 通过科技成就展示国家科研实力,激发民族自信与科技报国志向 [5][6] 微塑料污染治理方案 - 英语全国一卷阅读D篇聚焦微塑料污染问题,介绍中国科研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将水煮沸后过滤可去除84%微塑料 [3] - 研究基于全球67个地区水质数据,发现煮沸水摄入微塑料量比自来水少2-5倍 [3] - 该方案由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和暨南大学曾永平团队于2024年2月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 [3] 大国重器相关考题 - 物理全国卷出现CR450动车组内容:该动车组时速达400公里,能耗与噪声指标与350公里时速的复兴号相当 [5] - CR450已完成样车设计并下线,正进行性能验证试验 [6] - "天都一号"卫星考题涉及2024年3月发射的深空探测成果,包括首次实现白天激光测距和2024年5月完成的关键轨道转换 [6] 人工智能时代思维考察 - 语文全国一卷阅读材料选自《花经》,以问答形式考察植物栽培技术,要求考生根据逻辑自行设计问题 [7][8] - 教育部专家指出该题型针对AI时代核心能力,强调系统思维和逻辑提问能力 [8] -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评价该命题未直接提及AI但隐含应对AI挑战的思维训练 [8]
PNAS:陈春英院士团队发现,微塑料可作为碳源进入体内碳循环,干扰代谢和肠道健康
生物世界· 2025-05-12 07:49
微塑料污染与健康风险 - 人类每周微塑料颗粒摄入量在0.1-5克左右,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中[2] - 聚乳酸(PLA)作为生物可降解塑料被大量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和生物医学载体[2] - PLA微塑料比传统石油基塑料产生更多微塑料,可能引发炎症和更大潜在隐患[2] 聚乳酸微塑料的肠道代谢机制 - 结肠微生物通过分泌酯酶FrsA高效降解PLA微塑料,主要依赖鼷鼠螺杆菌和居肠巴恩斯氏菌[4][6] - 降解后产生乳酸小分子,进一步转化为尿酸和D-乳酸等有害副产品,可能引发痛风并阻碍尿酸排泄[6] - PLA微塑料的碳原子被肠道细胞利用合成氨基酸和遗传物质,但导致短链脂肪酸减少,削弱肠道屏障功能[6] 可降解塑料的健康影响 - 长期摄入PLA微塑料导致小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肠道菌群紊乱且代谢异常持续21天以上[7] - PLA在人体肠道37℃环境下降解效率低,微塑料滞留时间长,可能破坏膳食纤维代谢平衡[10] - PLA微塑料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显示毒性作用,与传统石油基微塑料机制一致[14][17] 行业与社会启示 - 可降解塑料并非完全无害,需重新评估其安全性标准并推动无害材料研发[12][13] - 建议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避免高温食物接触PLA包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维护肠道健康[12] - 研究首次阐明PLA微塑料在肠道的完整碳循环过程,为评估可降解塑料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