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新书架丨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
书籍核心观点 - 《德福一致:〈群书治要〉中的德福观》系统阐释了中国传统伦理中德与福的辩证关系 强调德是福的基础和前提 德福一致思想贯穿《群书治要》全书[2][3] - 该书从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和制度伦理三个维度 分析德福一致在传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并探讨其现代学术与实践价值[2][4] 德与福的内涵定义 -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 包含形而上、伦理和为政等多层面内涵 具有自觉觉他之义 如《大学》所述"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2] - "福"从祭祀祈福延伸为多元概念 既包含具体物质性内容 也包含抽象精神层面的内在自足[2] 德福关系论述 - 德是福的重要内容:《尚书·洪范》将"攸好德"(修养美德)列为五福之一 表明修德是有福的前提[2] - 德行是福祉的基础:《国语·晋语六》以"德 福之基也"比喻 德如树根 福如枝叶 根深方能叶茂[3] - 《群书治要》通过《周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尚书》"作善降百祥"等引述 强调德福一致的必然性[3] 文化价值与现代意义 - 《群书治要》蕴藏的治国理政思想 特别是个人祸福与国家盛衰的规律 是历经数千年考验的结晶[3] - 研究德福一致思想对坚定文化自信 实施新时代道德教育 建设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