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
搜索文档
叶翰、陈赟对谈儒家、制度与超越
新浪财经· 2025-11-15 10:47
马克斯·韦伯的中国论述 - 马克斯·韦伯的中国论述对整个西方汉学界影响较大,但很多汉学家也批评他对中国的理解不深[3] - 韦伯将当时汉学家写的所有资料结合,形成自己的看法,其想法很不错,但存在细微错误[3] - 韦伯针对的是他那个时代的中国情况,认为儒教教育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一旦儒教教育失灵(如1905年教育制度改变),中国就会立刻改换制度[3] - 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仅产生于西方的论述深刻影响对现代性和现代化的理解,而现代性和现代化曾是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中国思想界的主导性关切[5] - 韦伯把中国刻画为"儒教国家",即作为儒家文明的担当国家[5] 儒家在当代中国的定位 - 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是非儒家性的,是两种文化及其张力的复合体: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经验(百年传统),以及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千年传统)[7] - 在政治等制度构造层面更多是前者,在"日用而不知"的社会心理层面,后者的影响和渗透不可忽视[7] -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但儒家文化对改革开放参与者的熏陶和教育绝对不能忽视,早期农民工群体有来自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勤俭、节约、持家、安分守己的品质及家国情怀[8] - 在当代中国,个人本位的社会构造一旦确立就难以逆转,儒家文化至多只能成为极少数人欣赏的偏好选项,缺失影响日用生活的社会功能[8] - 现代中国家庭变小,家庭称呼简化,年轻人思想受影响,人越来越原子化,成为漂浮的无根之人,基于家庭的亲亲和人情感越来越弱,人越来越孤独化[9] 汉代儒家与国家的关系 - 儒家在董仲舒时代相对于国家掌权者有了第一次胜利,在《盐铁论》时代有了第二次胜利,儒家思想通过博士制度等变成了建制化的学术,进入了国家教育体制系统[12] - 皇帝更喜欢懂得法律制度的人才,但那批人不一定是儒生,汉宣帝强调"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12] - 懂法律制度一直很重要,后来发现也有精通法律的儒生,并非所有儒生想法都一样[13] - 史学家如司马迁、班固的描述可能与事实并不全然一致,他们会描述不同的儒家团体及其对比[13] - 司马迁对孔子有复杂态度,《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看似肯定孔子,但司马迁把孔子安排在《史记》的特定位置可能不是为了塑造圣人形象,而是为了安排资料[14] 儒家的超越向度与"狂" - 韦伯认为儒家缺少救赎精神或超越性精神,引用莱布尼茨的话认为儒家可能认为现存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16] - 罗哲海批评韦伯,认为儒家有超越习俗伦理的向度,有用普遍性的天道对抗君王的一面,如子思说常常说君王不好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荀子讲"从道不从君",孟子讲"有天爵者,有人爵者"[17] - 班固认为在儒家中最重要的是,虽然君主很重要,但你自己比君主更重要,君主如果犯错误就要反对他[18] - 汉代儒者上面有天,下面有地,中间有自己的良心,还有百姓,然后才是君王,有多种标准和尺度,这些标准跟君王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19] - 圣人以及由圣人创建的神圣文本(如《六经》)确立了高于世俗世界和君主权力的典范和标准,发展出批判的态度和超越的视角[19] "狂"的概念与意义 - 在中国古代,关于"狂"的想法很重要,班固在《汉书》里经常提到"狂",佩服狂人因为他们做自己愿意做的事[20] - 《论语》和《孟子》提到狂人,很多人认为狂人所做不"中道",但"中道"很难,现实中可能不存在,狂人或狷人才是真正有意思的人[20] - 圣人是该狂的时候"狂",该狷的时候"狷",能出能入,具有灵活性,现实中的中道不是狂者和狷者之外的另一种人[20] - 狂者坚持来自天道的法则和世俗礼法之间的张力,捍卫天道的法则而蔑视甚至质疑世俗礼法规矩,宁愿得罪于人也不愿得罪于天[27] - 狂人气质在儒家思想中并非被否定,它会抵抗给定的身份伦理和习俗伦理[27] "德"与"仁"的翻译与内涵 - 韦伯对中国的礼、孝悌描述较多,但对仁的阐发较少,礼被理解为外在的、习俗的、建制化的东西,缺乏内在的精神基础[29] - "仁"很重要,但当时大部分汉学家不太懂"仁"字的内涵,"仁"比较复杂[29] - "德"被翻译成"Persönlichkeit"(人格),因为Persönlichkeit指自己对他人的影响,人有各式各样的施为、做法,别人会佩服你,而翻译成"virtue"只切中"德"意涵中很小的一部分[30] - "德"在周代更多指向王朝的、贵族的或统治阶层的品质,孔子把"德"提炼出来作为个人品质、人格、特质,从西周到孔子时代再到汉代逐渐分化[31] - "德"不仅仅在人这里,还在物这里,物得以生谓之德,人不仅是父母所生,还是天所生,是一个人双生子,属于天的层面[33] 汉学与哲学的汇通 - 在西方有两种中国哲学传统:一种与哲学不一样,是汉学自身的传统;另一种是与哲学结合乃至从哲学出发而形成的汉学传统[35] - 西方的哲学制度与汉学没有太多共同之处,沟通二者并不容易,但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哲学共同处其实也不少[37] - 有必要在汉学与哲学二者关于中国论述之间建立连接,扩大学术视野[37] - 很多汉学家在哲学方面缺乏训练,但像弗朗索瓦·于连和毕来德就把汉学与哲学联系起来[38] "气"与华夏认同 - 从"气"上讲中国,而不是从"理"上讲中国,清代满人认为种族、族类不重要,文明才重要,"中国"问题的关键不是民族,而在于礼义[43] - 中国古人认为儒家教育不存在了就会变为其他人,中国文化很强大,外来人受到这些教育也会变成自己人,这种想法至今在中国很强[43] - "气"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贯通在我们与世界之中,地气不同会导致区域的地理、天文上的差异,影响族群、民性[45] - 《礼记·王制》用"气"解释五方之民,形成夷狄与华夏非常不一样的"气",华夏的地气有特殊根基性作用[45]
“民主社会主义者”当选“资本主义首都”市长,美国民主党何去何从?
环球时报· 2025-11-06 07:53
选举结果与候选人背景 - 34岁的民主党左翼人士、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祖赫兰·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第111任市长,获得50.4%的选票[1][2] - 马姆达尼在民主党建制派不支持、共和党反对及两党金主联合阻击的情况下获胜,其胜选被视为现代美国政治中最不可思议的颠覆[1][3] - 马姆达尼的崛起标志着“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DSA)运动自20世纪初以来受关注度最高,该运动主张通过公共政策限制资本与寡头控制,推动财富与权力公平分配[2] 胜选原因与社会经济背景 - 民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贫富分化加剧,越来越多美国人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信任危机[3][4] - 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最底层93%人口的财富总和,60%的美国人生活拮据,纽约市有15万名儿童无家可归[3] - 盖洛普公司调查显示,54%的美国成年人对资本主义持正面看法,较15年前下降约7个百分点;民主党支持者中仅42%对资本主义持正面看法,66%对社会主义持正面看法[4] - 62%的18-29岁美国人对社会主义抱有好感,这一比例在冷战时期无法想象[4] 对民主党的影响与内部反应 - 马姆达尼的胜选引发关于民主党未来及中期选举的辩论,近2/3选民不看好民主党,自2020年大选以来美国3100多个县中的绝大多数向右倾斜[5] - 马姆达尼成为民主党内部代际变化的象征,其主张对富人加税、冻结租金、提供免费公交和儿童保育,帮助建立多种族及工薪阶层联盟[6][7] - 民主党建制派大多保持观望态度,众议院领袖杰弗里斯在选举前一天才表示支持,参议院领导人舒默未表态;中间派担心马姆达尼的胜利会使民主党在2026年夺回参众两院的机会渺茫[8] 政策主张与潜在挑战 - 马姆达尼以反传统政客形象参选,拒绝墨守成规,将让工薪阶层负担得起生活作为与富人对抗的关键[6][8] - 其经济政策可能让不少民主党人敬而远之,并赶走企业和高收入者;管理纽约市时需应对强大工会、商业巨头和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争夺[9][10] -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显示,在2024年各类选举初选中,主流民主党人表现超过进步派候选人,赢得约2/3选票[9] 对美国政治生态的象征意义 - 选举结果凸显美国政治分裂加剧,红蓝阵营日益敌对,两极分化蔓延至市政选举[10] - 马姆达尼既可能为民主党提供迎战共和党的“胜利路线图”,也可能加剧党内分裂;既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分裂,也可能为“淹没在两极分化中的美国”提供“潜在解药”[1][10]
【环时深度】“民主社会主义者”当选“资本主义首都”市长,美国民主党何去何从?
环球时报· 2025-11-06 06:57
选举结果与候选人背景 - 民主党候选人、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纽约州众议员祖赫兰·马姆达尼以50.4%的得票率当选纽约市第111任市长[3] - 马姆达尼在民主党建制派不支持、共和党反对以及两党金主联合阻击的情况下获胜[1] - 马姆达尼的崛起标志着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组织自20世纪初以来受关注最多的时期[3] 胜选原因与社会经济背景 - 民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贫富分化加剧导致越来越多美国人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信任危机[4] - 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最底层93%人口的财富总和,60%的美国人生活拮据[4] - 纽约市现有15万名儿童无家可归,而此前历任市长均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该问题[4] - 盖洛普公司调查显示仅54%的美国人对资本主义持正面看法,较15年前下降约7个百分点,民主党支持者中仅42%对资本主义持正面看法[5] - 62%的18-29岁美国人对社会主义抱有好感[5] 政治影响与党内反应 - 马姆达尼的胜选引发关于民主党未来及中期选举影响的辩论,民主党自2020年大选后处于萎靡不振状态[7] - 马姆达尼主张对富人加税、冻结租金并提供免费公交和儿童保育,建立了多种族及工薪阶层联盟[8] - 其竞选策略被支持者视为可复制的胜利蓝图,为民主党对抗右翼民粹主义提供途径[8][9] - 民主党建制派持观望态度,众议院领袖杰弗里斯直至选举前一天才表示支持,参议院领导人舒默未表态[10] - 中间派民主党人担忧马姆达尼的胜利可能使民主党在2026年夺回参众两院的机会变得渺茫[10] 政策主张与潜在挑战 - 马姆达尼需要管理美国最大城市并向政界证明其议程可在全国复制[11] - 其经验不足可能在管理纽约市时暴露,需面对强大工会、商业巨头和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挑战[11] - 经济政策可能让不少民主党人敬而远之,并赶走企业和高收入者[12]
资本主义病了,得治
虎嗅· 2025-09-29 16:09
资本主义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机器在2019年已显现出严重问题,并在后疫情时代加速恶化[1] - 资本主义通过金钱回报生产性活动并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9][10] - 当前系统产生自我强化反馈循环,扩大收入/财富/机会差距,使资本主义和美国梦处于危险之中[118] 收入与财富不平等 - 1980年以来收入底层60%壮年劳动者实际收入毫无增长,而前10%收入翻倍,顶层1%收入增长两倍[19][20][21] - 前1%人口财富总量超过后90%人口总和,财富差距达1930年代末以来峰值[25][28] - 前40%人群平均财富是后60%人群十倍以上,较1980年六倍差距显著扩大[31] 社会流动性下降 - 子女成年后收入超过父母的比例从1970年90%降至现今50%[23] - 底层五分之一人口在10年内上升到中间五分之一概率从1990年23%降至2011年14%[36] - 美国经济流动率现为发达国家中最差之一,父亲收入最低四分之一的子女仅8%机会进入最高四分之一[38][39] 教育体系不平等 - 美国儿童贫困率17.5%,高贫困学校PISA测试成绩比富裕学校低25%左右[44][49] - 贫困社区每名学生获得州和地方资助比富裕社区少1000美元,低收入地区学校资金严重不足[65][66] - 私立学校生均支出约23000美元比公立学校14000美元高出70%,私立学校PISA测试成绩平均高出4.3%-6.9%[73][74] 劳动力市场与公司行为 - 企业收入中用于利润的百分比相对员工薪酬份额自1929年来持续增加[125] - 公司为追求利润开发替代人力技术,并将生产转移至其他国家,这对公司利润有利但对美国工人收入不利[122][123] - 中央银行印钞推高金融资产价格,使拥有金融资产的富人更富,而大多数穷人因信誉差难以获得信贷[129][131] 政策改革方向 - 需要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投资社会和经济绩效双底线项目[143] - 通过税收从顶层筹集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底层人群,并以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方式支出[145] - 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货币信贷从储蓄倾向高的群体转移至消费倾向高的群体[147][148]
Concha: This was a 'LAST STRAW MOMENT' for Disney
Youtube· 2025-09-19 08:30
吉米·坎摩尔被解约事件 - 吉米·坎摩尔因发表关于查理·柯克枪击案的虚假信息而被迪士尼旗下美国广播公司解约 解约涉及其1500万美元的薪酬 [2][3] - 该节目收视率表现不佳 长期位列第三名 竞争对手格雷格·古特菲尔德的节目观众规模可达其两到三倍 尽管资源仅为其一百二十分之一 [4] - 节目内容对品牌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被描述为“有毒的” 导致广告联播网合作伙伴辛克莱广播集团和奈克斯特星传媒无法忍受 [3][4] 媒体行业与品牌管理 - 公司有权解雇在工作场所发表不当言论的员工 因为员工代表公司品牌 第一修正案不保护工作场所的言论 [1][2] - 此次解约被视为自由市场供需关系的体现 即当节目内容(供给)具有毒性且需求几乎不存在时 商业决策是明确的 [4] - 被解约的主持人仍可通过其他渠道如播客行使言论自由权利 但这与受雇于品牌平台是两回事 [2][8] 媒体环境与行业动态 - 部分媒体和民主党人将解约事件称为对言论自由的攻击 但评论认为这体现了其对资本主义和品牌运作机制缺乏理解 [5][6] - 同一批媒体曾呼吁在埃隆·马斯克收购推特后取消该平台 并支持拜登政府的信息治理委员会进行审查 显示出矛盾立场 [8] - “转折点”美国组织在此事件后影响力显著增长 收到54000个新分会设立申请 显示出保守派媒体影响力的扩张 [9][11]
谁打败了法西斯?西方在撒谎,我们必须揭示真相
虎嗅· 2025-09-03 09:50
二战历史叙事争议 - 文章核心观点是挑战西方关于二战胜利的传统叙事,强调苏联和中国在击败法西斯主义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巨大牺牲,同时批评西方列强的绥靖政策和自私算计 [1][2][8] 战争时间线与开端 - 真正的二战开端始于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而非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3] - 中国在1931-1937年间孤军对抗日本侵略,而西方列强优先考虑经济利益 [3][9] - 苏联在1931-1941年间强行推进工业化,为预期中的战争做准备 [3][4][5] 西方列强的战略与行为 - 西方列强采取让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自相残杀的自私战略 [6][10] - 1931-1937年间,西方银行继续在东京营业,并向日本提供石油和废铁等战略物资 [9] - 美国在1941年前提供日本80%的石油和90%的钢铁 [9][140] - 英国在1939年对德宣战后采取"假战"策略,八个月内按兵不动,指望希特勒进攻苏联 [10] - 美国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才参战,比德国入侵苏联晚六个月,比日本侵华晚十年 [14] 经济与军事资源对比 - 1941年世界GDP总额约4.5-5万亿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 [21] - 英美帝国核心区占世界GDP的30.2%,其中美国占22-24%(10940亿美元),英国占7-8%(3440亿美元) [21] - 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中国)仅占世界GDP的8%(3590亿美元) [23] - 1941年,美国军事支出仅占GNP的11%,部署兵力162万,占人口1.3% [21] - 同期德国军事支出占GNP的52%,部署兵力340万(占人口4.8%);苏联军事支出占GNP的28%,部署兵力550万(占人口2.9%) [21][22][23] - 中国拥有世界20-22%的人口(4.9-5.25亿),但GDP仅占世界5% [25] 援助模式与优先事项 - 1937-1941年间,苏联向中国提供超过2.5亿美元贷款、1235架飞机、数千门火炮及其他物资,占苏联年度GDP的0.07% [26][143] -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对华援助近乎零;参战后中国仅获16亿美元租借援助,而英国获得314亿美元 [27][146] - 1945-1948年,美国向蒋介石提供至少14亿美元援助,其中超一半为军事援助 [28] 人员伤亡与牺牲 - 二战总死亡人数8262万,占当时世界人口3.6% [45] - 苏联死亡2700万人,占其1940年人口13.8%;德国总军事伤亡1110万中,900万(80.8%)发生在东线 [14][48] - 中国1931-1945年间有记载死亡人数2407万,总伤亡达3500万;若计入未出生人口,总损失超5000万 [50] - 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死亡人数占总数72.5%,英美仅占1% [46][75] 军事贡献与战略创新 - 苏联红军歼灭或决定性击败607个德国及轴心国师团 [14] - 中国牵制100多万日军,否则这些兵力可能用于进攻苏联或太平洋战场 [29] - 中共军队牵制60%日军和95%伪军 [62][148] - 苏联创新纵深作战理论,并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关键战役中击败德军 [67][69] - 中国采用游击战、地道战等策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62][72] 战后背叛与历史修正主义 - 《旧金山和约》(1951年)将中国和苏联排除在外,违背了战时承诺 [125] -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迅速转向对抗社会主义,如1950年入侵朝鲜 [83][84] - 好莱坞和学术机构被指控系统性地篡改历史,夸大西方贡献,抹杀社会主义国家的牺牲 [102][103][109] 经济数据表(1941年) | 国家 | GDP(十亿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 | 占世界GDP百分比 | 人口(百万) |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 |------|----------------------------------|------------------|--------------|------------------| | 德国 | 412 | 8.7% | 70.2 | 3.1% | | 日本 | 196 | 4.1% | 74.0 | 3.3% | | 英国 | 344 | 7.2% | 48.2 | 2.1% | | 美国 | 1,094 | 23.0% | 133.9 | 5.9% | | 苏联 | 359 | 7.5% | 192.4 | 8.5% | | 中国 | 238 | 5.0% | 521.5 | 23.1% | | 世界总计 | 4,759 | 100.0% | 2,260.4 | 100.0% | [32]
当马克思回答稳定币:我们有了创造天堂的技术,却用它来建造一个更精致的地狱
36氪· 2025-07-23 11:26
资本主义与金融市场 - 股市繁荣根植于对未来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其价值不直接对应实际资产,而是对工人未来被剥削程度的预期,形成脱离实际的泡沫 [4] - 金融衍生品将虚拟资本进一步虚拟化,创造出复杂的金融工具,导致危机爆发时的破坏力远超19世纪 [4] - 全民持股现象是资产阶级通过小额股票分红诱使工人和中产阶级与金融体系捆绑,制造"共同利益"假象以消解阶级意识 [4] 美国债务危机本质 - 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的虚拟资本,是美国作为"总资本家"开具的空头支票,依赖于对未来全球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持续剥削 [6] - 美国政府以暴力机器和全球霸权为抵押,向全球资本家保证有能力从各国劳动人民身上榨取足够价值偿还债务 [6] - 当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时,资本逃离生产领域进入金融投机,国家通过大规模举债人为创造需求掩盖生产过剩危机 [6] 美元稳定币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创造7x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投机场所,资本疯狂追逐数字符号,进一步抽干实体经济血液 [8] - 将美元形态与私人公司稳定币捆绑意味着部分铸币权让渡给金融寡头和科技巨头,导致新形式垄断和权力集中 [8] - 美元稳定币是对其他国家货币主权的挑战,试图绕过资本管制将危机转嫁全球,必然引发更激烈的金融反抗和去美元化进程 [8] 美元稳定币的全球机制 - 美元稳定币使全球数字资产交易以美元计价结算,实现对数字金融领域的先发性殖民 [14][15][16] - 稳定币发行商将全球用户兑换的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形成全球向美国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的价值汲取机制 [20] - 主流美元稳定币体系高度中心化和可监控,使美国能够追踪、冻结甚至没收任何被视为"敌对"的数字资产 [20]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美元稳定币削弱发展中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效力,侵蚀其货币主权,使经济命脉受美联储政策遥控 [21] - 稳定币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问题可能引发全球恐慌性抛售,冲击深度融入该体系的发展中国家 [21] - 美元稳定币体系强化中心-外围全球结构,美国处于金融链顶端制定规则并收取贡赋,发展中国家承担系统性风险 [21]
沃尔夫冈·施特雷克:当下美欧政策变化是出于绝望的盲动,切勿赋予其过高的战略意义
搜狐财经· 2025-07-06 15:14
资本主义债务危机与合法性模式 - 战后资本主义通过"债务国家"模式将经济承诺转嫁给后代,导致偿债能力与经济增长潜力脱钩[1] -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欧盟"复苏基金"完全由债务融资但缺乏明确偿还计划[1][2] - 美国政策走向失控,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化解债务危机,可能引发全球连锁反应[1][2] 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崩溃 - 去全球化进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进行,美国通过军事实力维持例外地位[5] - 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已无法持续,政策变动更多出于绝望而非战略考量[5] - 民族主义是全球主义危机的结果而非原因,源于新自由主义整合的失败[6] 金融资本与民主政治冲突 - 金融资本通过"央行-银行-市场"三元结构使经济决策脱离民主制度[6] - 量化宽松政策使金融衍生品规模膨胀至GDP十余倍,形成"虚拟资本优先"治理逻辑[6] - 资本对劳动力形成非对称依赖,依托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实现跨境流动[7] 财富分配与阶级分化机制 - 1980-2020年间德国前10%人群财富占比从45%升至55%,基尼系数从0.28升至0.32[7] - 债务国家仍征税但征税能力衰减,资本流动性增强加剧避税行为[7] - 全球化成为"寡头再分配"核心机制,改变资本与劳动力权力平衡[7] 超国家机构与治理真空 - 欧盟通过紧缩政策收回成员国经济主权,形成去国家化官僚体系[9] - 成员国政府将责任归咎于欧盟机构,后者既无能力也无意愿解决问题[9] - 公共债务持续增长导致西方民主国家合法性丧失,右翼民粹主义兴起[10]
比尔·盖茨谈退休计划:在教育医疗领域未来20年投入超两千亿美元,AI将有巨大潜力
36氪· 2025-05-22 08:15
慈善承诺 - 比尔·盖茨承诺未来20年将其个人和盖茨基金会的全部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投入全球健康和教育领域 [1] - 资金将重点用于挽救数千万人的生命 [1] 全球卫生与疫苗 - 过去25年儿童年死亡数从千万降至五百万 但每年仍有500万儿童死亡 [2] - 美国和欧洲削减疫苗和HIV药物援助引发担忧 [2] - 呼吁政府至少拿出1%预算援助贫困人群 [2] 集中投入与接班规划 - 选择20年内集中投入而非长期永续 以提高效率 [3] - 计划培养接班人 希望未来有新一代富豪接手慈善事业 [3] 全球合作与美国责任 - 批评美国削减全球卫生预算 呼吁维持小布什时期的HIV/疟疾项目 [4] - 美国政府的全球卫生支出是盖茨基金会的四倍 [4] 战略性慈善 - 慈善不仅是救助生命 也是全球经济和战略稳定的投资 [5] - 1%的预算即可大幅降低全球儿童死亡率 [5] 技术与教育 - AI将改变教育 提升全球学习质量 [6] - AI在医疗领域可弥补医生短缺 [6] - 基金会资助HIV、结核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6] 价值观与责任 - 承袭父母教导的"所有生命价值平等"理念 [7] - 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捐赠是承担社会责任 [7] 对未来的乐观 - 对未来20年减少儿童死亡率至300万以下保持乐观 [8] 资本主义与美国贡献 - 美国在医学研究、知识共享和慈善模式上的贡献值得骄傲 [9] - 资本主义虽然不完美 但整体提升了人类寿命和福祉 [9] 宗教观与价值观 - 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价值 作为慈善工作的指导原则 [10]
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800字精华版来了(附全文)
2025-05-06 10:2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伯克希尔 - 哈撒韦、日本商社、Portillo's、Geico、苹果、《华盛顿邮报》、黑石、阿波罗、KKR、可口可乐 - **行业**:贸易、保险、房地产、汽车保险、能源、公用事业、医疗保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贸易 - **核心观点**:贸易不应成为武器,美国应寻求与他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严重错误 [2][21][22] - **论据**:美国从一无所有发展成重要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能让各国做擅长之事,贸易越多越好;保护主义政策长期可能对美国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不良态度,让世界其他国家对美国好感降低 美国 - **核心观点**:财政政策是在美国最担心的问题,全力押注美国,支持美国例外论 [3][46][47] - **论据**:政府采取不负责任行动时货币价值可能“令人恐惧”;美国从农业国家发展至今,经历诸多变革仍经济表现良好,出生在美国是幸运的 日本 - **核心观点**:继续持有日本商社股票五六十年,不考虑因日本央行加息抛售,希望当初投资 1000 亿美元而非 200 亿 [5][25][26] - **论据**:日本这些公司经营历史优秀,符合伯克希尔投资理念,目前运营成功,计划进一步扩大合作 美股 - **核心观点**:近期美股波动不是重大波动,不算剧烈熊市 [7][55][57] - **论据**:过去 60 年里,伯克希尔公司股价下跌 50%的情况不到三次,且期间公司无基本面问题;与 1929 年股市崩盘等时期相比,当前走势不算重大波动 创纪录现金储备 - **核心观点**:未来五年内可能有投资机会,希望减少手头现金至 500 亿美元 [8][27][28] - **论据**:伯克希尔机会主义色彩浓厚,偶尔会有诱人机会,近日差点斥资 100 亿美元投资 接班人 - **核心观点**: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负责人阿贝尔年底接任 CEO,不会抛售所持股份,将逐步捐赠 [10][101][102] - **论据**:阿贝尔做事认真,有自主性,乐于接受建议,是出色的经营者,能将运营和资产配置工作结合得很好 伯克希尔 - **核心观点**:股价下跌一半是机会,盈利能力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 [11][12][84] - **论据**:股价波动不影响对价值的评估;公司进行了一些投资,如今年花 100 亿美元投资,且会保留赚到的钱并理性决策 投资公司 - **核心观点**:资产负债表是评估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良好起点 [13][70] - **论据**:花在研究资产负债表上的时间比看利润表多,有些东西在资产负债表上更难隐藏或操纵 年轻人投资 - **核心观点**:让尊敬、渴望成为的人成为朋友,与优秀的人同行是最快的成功路径 [13][51][54] - **论据**:身边优秀的人能带来积极影响,如伯克希尔的前董事 Tom Murphy 和 Walter Scott 等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运营利润 96.4 亿美元,同比下跌 14%,不及分析师预期;因美元贬值外汇损失 7.13 亿美元,去年同期收益 5.97 亿美元;连续第十个季度成为股票净卖出方,一季度净卖出 15 亿美元股票资产;现金储备达 3477 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暂缓回购部分源于法律对股票回购征 1%消费税 [15] - **股东大会现场情况**:今年有 1.97 万人出席,See's Candies 糖果销售额 31.7 万美元,Brooks 跑鞋销售额 31 万美元,Jazwares 旗下玩具等产品售出 25 万美元;限量发售纪念图书约 8000 本,已售出约 4000 本 [18] - **Geico 情况**:曾面临费率结构和精算定价机制问题,现已解决并转化为利润;1970 年代花 5000 万美元部分持股,现 100%拥有,一季度利润可达 20 亿美元,手上有 290 亿美元流动现金;CEO Todd Combs 转型中表现出色,精简人员结构 [40][41][42] - **私募公司竞争保险业**:私募股权公司进入保险领域使伯克希尔投资更困难,在寿险领域失去竞争力;私募采用高杠杆和激进策略,经济良好时获利,但存在监管风险,伯克希尔选择不再竞争 [49] - **自动驾驶对保险的影响**:自动驾驶不会立刻带来本质改变,可能降低事故几率,普及后保险会相应调整;保险行业未来走势难预测,需结合多方面看待 [59][60][61] - **能源行业**:公用事业业务不如几年前,需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伯克希尔在爱荷华投资 160 亿美元建设风电项目,淘汰燃煤机组,但仍需燃煤机组维持稳定电力供应 [82][83][96] - **美国医保改革**:伯克希尔终止与摩根大通和亚马逊在医疗保健领域合作是因为面临变革阻力太大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