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传承与创新
搜索文档
话剧《北京人》《海鸥》登上桂林舞台
广西日报· 2025-10-30 10:21
10月28日晚,话剧《北京人》《海鸥》分别在漓江歌剧院和桂林大剧院上演。两部作品均由中央戏 剧学院师生创排演出,为观众带来了对经典剧作的当代解读。 许多观众都表示,两部作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以当代舞台语言形成了新的情感共鸣,展现了戏 剧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无限可能。(刘豫 柳思羽) "每一版《北京人》的演出,都是对曹禺戏剧美学精神的再次探索和体现。"导演曹艳表示,他们创 排的这一版《北京人》,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一场关于原生家庭、个体觉醒与精神出路的现代对 话。他们选择将曹禺的线性结构叙事变为环形结构,不断重述剧中人物曾文清的出走,也是希望以此折 射出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营造出"绝望深处藏微光"的诗化意境。 同一时间,契诃夫笔下的那只象征艺术理想与人性挣扎的《海鸥》,带着全新的舞台呈现与情感表 达,"飞"入桂林大剧院。这部由中央戏剧学院与俄罗斯鲍里斯·史楚金戏剧学院联合打造的剧目,将观 众带入19世纪末的俄罗斯庄园,亲历了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幻灭的深刻对话。"虽然我没有细 读过契诃夫的原著,但是演员的情感表达十分细腻,让人沉浸其中。"观众林女士在观看《海鸥》后 说。 由中央戏剧学院京 ...
让观众领略戏剧艺术多元魅力,为戏剧生态多样性注入活力 从中国戏剧节看传承与创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07
行业创新理念与导向 - 本届戏剧节释放创新信号,尊重艺术规律,打破“唯首演”门槛,鼓励精益求精,坚持“为观众多演出”,推动戏剧走进城市空间 [1] - 办节理念传递“改变、改进、改革”的新意,规则改变体现对艺术创作规律的尊重,弘扬“十年磨一戏”精神,鼓励持续打造精品,拒绝“短效辉煌”,追求“长效经典” [4][5][6] - 评价标准提出不能“唯题材论”,表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作品都是“主旋律” [9] 剧目规模与多样性 - 本届戏剧节共42部剧目入围,包括29部参演剧目、1部特邀剧目和12部展演剧目,涵盖20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滑稽戏、木偶戏等艺术门类 [2] - 作品涵盖门类格外丰富,集中呈现我国戏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丰硕成果,既有京剧、昆剧等受众广泛的剧种,也包含山东柳子戏、湖南祁剧、满族新城戏、新疆曲子戏等首次登台的特色稀有剧种 [2] - 剧目题材类型多样化,包括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古装故事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以及现实题材作品,展现一剧一格、百花齐放的创作成果 [3] 质量提升与评价机制 - 戏剧节将以往的剧本改稿会升级为剧目提升会,组织专家对入围剧目进行打磨 [3] - 推出系列文艺评论“杭州有戏”,分别让“专家评”、“青年评”、“观众评”,共同为剧目把脉支招 [3] - 鼓励院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激励演员对角色精雕细琢、塑造典型,助推剧目保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3] 科技应用与艺术本体 - 善用科技赋能,更要坚守戏剧本体,更好地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0][11] - 合理运用新技术的关键是把握好度和效、服务于剧目审美表达,剧作本身的基本艺术元素必须有较高的“成色” [12] - 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减法”中提炼生活的本质真实,让舞台艺术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12] 市场拓展与城市融合 - 坚持“为观众多演出”的创作导向,让深受观众喜爱、演出场次多的剧目优先上演,“还戏于民”,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8] - 打破舞台与观众的界限,戏剧预热演出活动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呈现,通过戏剧“快闪”、讲座等活动让戏剧浸润城市生活、融入城市文化风景 [13] - 推动戏剧与城市双向赋能,对于优化戏剧生态、拓宽观众群体、提升市场效益大有裨益 [13] 可持续发展与运营 - 本届戏剧节提倡绿色低碳办节,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公众广泛参与的低碳互动场景 [13] - 舞美设计制作倡导凝练节制、“一装多演”,反对不计成本、浪费奢靡的所谓“大制作”,道具多是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质 [13] - 鼓励“为观众多演出”,充分发挥戏剧价值,在演出中不断接受观众检验,使作品持续提升 [8]
琼剧时隔十年再入围全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盛会
海南日报· 2025-09-17 10:14
行业动态 - 琼剧《黄道婆》亮相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 该活动是全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艺术盛会[1][3] - 本届中国戏剧节入围42部优秀剧目 涵盖20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等多种戏剧艺术门类[4] - 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 每两年举办一次 是全国戏剧界展示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3] 公司表现 - 琼剧《黄道婆》是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作品 历经三年打磨、十次改稿才完成[3] - 该剧汇聚了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编剧、大咖演员等重量级阵容 是凝聚全院之力打造的精良之作[3] - 此次入围中国戏剧节是对琼剧《黄道婆》艺术水平的极大肯定 也是琼剧院人多年来追寻的梦想[4] 市场反响 - 演出获得观众热烈好评 有首次观看琼剧的观众表示惊喜并期待更多精彩琼剧[3] - 在温州生活的海南人特地盛装观看 在他乡听到乡音感到激动 并希望未来有更多琼剧来浙江演出[3] - 公司希望通过该剧让更多人认识黄道婆事迹 了解并爱上琼剧 感受海南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韵味[4]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9月在杭启幕
杭州日报· 2025-08-08 10:51
活动概况 -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于9月5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浙江省委宣传部及杭州市政府承办,多家文化机构联合执行[1] - 戏剧节为两年一届的全国性戏剧展示平台,2023年已举办至第18届,本届共42部剧目入围,包括杭州29部参演剧目、1部特邀剧目及温州12部展演剧目[1] - 剧目覆盖21个省区市,涵盖20个戏曲剧种及话剧、歌剧、舞剧等多元艺术形式[1] 内容特色 - 作品聚焦革命历史与凡人故事,如《前哨》《老阿姨》以壮阔叙事传递理想信念,话剧《谁在敲门》探索人性,黄梅戏《百鸟朝凤》弘扬工匠精神[2] - 传统与创新融合:包含整理改编传统戏(晋剧《望海楼台》)、新编古装剧(琼剧《黄道婆》)、历史剧(秦腔《无字碑》)、现代戏(京剧《齐白石》)及革命题材(音乐剧《八女投江》)[3] - 经典文学改编作品丰富,如粤剧《程婴救孤》、昆剧《世说新语》、话剧《北上》及实验性剧目彝族史诗剧《星回》[3] 文化推广与惠民措施 - 首次为湖南祁剧、山东柳子戏等地方剧种提供展示平台,木偶戏首度亮相以吸引青少年观众[4] - 开设戏剧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及专题座谈会,并举行"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4] - 推出1万张惠民票,最低票价50元,8月12日起通过多个票务平台开放购票[4] - 策划戏剧快闪、进校园活动,推出"杭州文旅66潮玩卡"及旅游演艺购票优惠,实现文旅融合与全民参与[4]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9月再临杭城
每日商报· 2025-08-07 11:34
活动概况 -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将于2025年9月5日至25日在杭州举办 这是时隔两年后再次举办[1] - 活动定位为"人民的节日" 最低票价50元 共计推出1万张惠民票[2] - 8月12日起可通过"有好剧"票务、杭州大剧院官方小程序、开吧App、大麦、猫眼等平台购买杭州30部剧目的演出票[2] 剧目内容 - 确定入围42部优秀剧目 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 - 涵盖20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滑稽戏、木偶戏等不同戏剧艺术门类[1] - 木偶戏首次加入戏剧节阵容 湖南祁剧、山东柳子戏、满族新城戏、新疆曲子戏均为首次登上戏剧节舞台[1] 推广活动 - 8月中下旬将在西子湖畔、金沙湖大剧院、天目里等多个文化地标策划开展戏剧"快闪"活动[2] - 戏剧节期间将举办"一剧一推介"线上访谈直播 观众可线上与剧目主创团队深度交流[2] - 展演剧目与杭州文旅资源创新融合 推出文旅消费优惠 购票观众及演职人员可优惠购买杭州文旅66潮玩卡[2] - 凭相关凭证可享受宋城千古情、如梦上塘、今夕共西溪等杭州旅游演艺购票优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