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琼剧《黄道婆》
icon
搜索文档
琼剧首次亮相中国—东盟戏剧周
海南日报· 2025-10-30 09:49
《黄道婆》南宁绽彩,推动琼剧跨境文化交流 琼剧首次亮相中国—东盟戏剧周 海南日报南宁10月29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10月28日晚,琼剧再一次站上链接世界的 舞台。当晚,海南省琼剧院携原创琼剧《黄道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东盟 (南宁)戏剧周优秀剧目展演。这也是琼剧首次亮相中国—东盟戏剧周。 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于10月28日至11月1日在南宁举办。2025年适逢中国—东盟人文 交流年,本届戏剧周以"丝路起航新时代 戏海扬帆新征程"为主题,通过剧目展演、艺术展览、交流座 谈等方式,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戏剧交流互鉴、共同繁荣,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 体。 当晚8时许,《黄道婆》在广西民族剧院准时开演,剧场内座无虚席,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加设座 椅。这部由海南省琼剧院历时三年精心打磨的原创剧目,以元代纺织技艺革新先驱黄道婆为主人公,讲 述其从黎峒走出、传艺江南、泽被万民的人生历程。该剧巧妙融合琼剧"唱念做打"的程式语言与现代舞 台美学,在戏台之上铺展成一幅动人的女性文明史诗。 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在异乡听到家乡的琼剧,太难得了!"广西海南商会 ...
匠心琼剧《黄道婆》在三亚精彩上演
海南日报· 2025-10-22 09:21
匠心琼剧《黄道婆》在三亚精彩上演 守护文化根脉 共赏非遗盛宴 10月21日,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走进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展演。 海南日报三亚10月21日电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操 见习记者 陈苡琪)10月21日晚8时,海南省琼剧院 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演艺团队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开展文化展演,琼剧婉 转唱腔与非遗技艺的创新表达,展现了黄道婆从崖州逆境重生到革新纺织技艺、泽被天下的壮阔历程,不仅 让七百年前纺织先驱黄道婆的故事焕发新生,也让近千名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夜幕降临,随着舞台灯光渐暗,一阵悠远的螺号声划破寂静,琼剧《黄道婆》正式开演。舞台上,演员 身着绣工精美的戏装,头戴玲珑雅致的头饰,一招一式韵味醇厚,一唱一和婉转悠扬。剧情以黄道婆的传奇 一生为主线,从她年少时的坎坷磨难,到远渡重洋来崖州学纺织技艺,再到归乡后倾囊传授技术、带领乡亲 发展纺织业,情节跌宕起伏,让台下观众感动不已。演出落幕时,全场观众报以长时间掌声,为这位纺织先 驱的丰功伟绩致以崇高敬意。 居住在海棠区的王福生告诉记者,琼剧《黄道婆》感人、生动,演员们 ...
《黄道婆》沪浙“首秀”,秀出了啥?
海南日报· 2025-09-21 09:06
刘晓惠 琼剧"走出去",并非新鲜话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琼剧的足迹就已遍布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它的身影也时常活跃在 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舞台上。 但琼剧走进沪浙一带,却是少见。 9月7日至19日,海南省琼剧院携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赴上海、浙江开展演出交流。这部剧不仅 代表琼剧首次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更登上了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 9月19日晚,《黄道婆》在上海艺海剧院完成收官演出。 不少观众、专家学者在看完后,都给出了"震撼""感动""好看"的评价。 实践表明,琼剧不仅能"走出去",还能走得很好,在戏剧竞相绽放的沪浙地区也引来了一众喝彩。 事实上,琼剧《黄道婆》此次"出征"带着明确的目标,不仅要让沪浙观众看见琼剧,更要带着"三 年磨一剑、十改剧本"的精良品质,冲击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这一行业标杆。 "此次参评白玉兰奖,就是要把这张琼剧名片,郑重递送到中国戏剧的最高殿堂。"海南省琼剧院院 长杨济铭透露,此次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获奖名单2026年才会公布,无论最终是否获 奖,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激励着琼剧的发展。"琼剧的舞台,可以很大很大,我们也可以走进中国戏剧的 中心舞台 ...
让海南文化之美被更多人看见
海南日报· 2025-09-20 09:46
近日,沪、浙刮起了"黄道婆旋风"。琼剧《黄道婆》在沪、浙的演出光彩夺目,这也是琼剧历史上 首次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如果说宋末元初著名棉纺织专家和技术改革家黄道婆是连接海南 和上海的一个历史文化符号,那么,琼剧《黄道婆》赋予了这个符号新的内涵,让她以鲜活的形象重返 故土。 韩慧 琼剧是海南文化的"活化石",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凝聚了海南人民的历史记忆与艺 术智慧。历史人物黄道婆,往来崖州、松江间,书写了文化融合的千古佳话。为此,琼剧《黄道婆》, 不仅是对历史片段的再现,更是对海南文化多元交融特质的诠释。此次琼剧主动走出海岛,走进沪、浙 等地,展现出当前海南文化所具有的自觉与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黄道婆》在艺术呈现上有许多创新尝试。该剧在保留琼剧传统唱腔、伴奏乐器等 核心要素的同时,大胆融入现代舞台设计和导演手法,使古老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实 践,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为海南其他文化形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海南文化的传承发 展、"跨海传播",需要更多这样的实践探索。 其实,不只是琼剧《黄道婆》,近年来海南加强文化建设,创作推出民族舞剧《碧海长歌》、歌舞 剧《追寻》、话 ...
琼剧《黄道婆》沪浙巡演收官
海南日报· 2025-09-20 09:46
作为一门扎根海南的地方剧种,即便全程用海南方言演绎,琼剧不仅不会让观众感到理解隔阂,反 而因这份浓郁的地域特色更添独特韵味。 "一开始听海南方言确实需要适应几分钟,但很快就被紧凑的剧情、婉转的音乐勾住了注意力。况 且现场有字幕辅助,理解起来一点不费劲。" 浙江观众肖雯雯分享观剧感受,说这场演出彻底为她打开 了"戏曲新世界",期待有更多琼剧走出海南,让更多人看到这门艺术的精彩。 琼剧《黄道婆》沪浙巡演收官 首次参评白玉兰奖、亮相中国戏剧节,搭建长三角与海南自贸港文化交流桥梁 海南日报上海9月19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9 月19日21时许,在上海市艺海剧院,一首松江童谣旋律渐歇,琼剧《黄道婆》落下帷幕。为期近两周的 琼剧《黄道婆》赴沪浙演出交流活动正式画上了句号。 9月7日至19日,13天,上海、浙江两地,170多位演职人员,4场演出,4场交流活动,站上白玉兰 奖、中国戏剧节两个重量级舞台。用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的话说,这是该院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 模、长时间、意义深远的演出交流活动。 琼剧《黄道婆》是省琼剧院"三年磨一戏""十改剧本"的精良之作,编剧、导演、演 ...
琼剧《黄道婆》、黎锦技艺走进沪上社区
海南日报· 2025-09-19 09:57
琼剧《黄道婆》、黎锦技艺走进沪上社区 经纬交织间,上海学子对话海南非遗 学生们与琼剧演员互动。通讯员 刘妍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这个线是怎么染色的?""这条围巾要织多久?""这些图案是什么意思?"……9月18日下午,上海市徐汇区凌 云文化中心里,好奇的提问声此起彼伏。 一群学生簇拥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春芳身旁,小脑袋凑得紧紧的。有人小心 翼翼地伸出手轻抚黎锦,有人满眼期待地望着腰织机,想立刻上手体验这门古老技艺。 当天,"寻黄道婆足迹,读懂传统纺织技艺里的科学智慧"活动在凌云文化中心举办,上海中小学生近距 离接触了琼剧《黄道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海南非遗。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的学生林筱添第一个举起手,"老师,我想体验织黎锦!"传承人笑着帮她系好腰 织机,她立刻低下头,认真打量着织机上纵横交错的经线,小心翼翼拿起提棕杆,逐根数清线条,慢慢勾选 花纹。 没一会儿,林筱添就忍不住揉了揉腰,却笑着感慨:"原来织黎锦这么不容易!腰都酸了,可它实在太有 意思了,我真想好好学下去!" "黄四娘——"不一会,一段清亮婉转的琼剧唱段飘来。不同于往常的剧场演出,这次琼剧《黄道婆》特 ...
琼剧时隔十年再入围全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盛会
海南日报· 2025-09-17 10:14
行业动态 - 琼剧《黄道婆》亮相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 该活动是全国戏剧艺术领域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艺术盛会[1][3] - 本届中国戏剧节入围42部优秀剧目 涵盖20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等多种戏剧艺术门类[4] - 中国戏剧节创办于1988年 每两年举办一次 是全国戏剧界展示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3] 公司表现 - 琼剧《黄道婆》是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作品 历经三年打磨、十次改稿才完成[3] - 该剧汇聚了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编剧、大咖演员等重量级阵容 是凝聚全院之力打造的精良之作[3] - 此次入围中国戏剧节是对琼剧《黄道婆》艺术水平的极大肯定 也是琼剧院人多年来追寻的梦想[4] 市场反响 - 演出获得观众热烈好评 有首次观看琼剧的观众表示惊喜并期待更多精彩琼剧[3] - 在温州生活的海南人特地盛装观看 在他乡听到乡音感到激动 并希望未来有更多琼剧来浙江演出[3] - 公司希望通过该剧让更多人认识黄道婆事迹 了解并爱上琼剧 感受海南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韵味[4]
琼剧《黄道婆》主创:用琼剧讲好“纺织女神”的人间情
海南日报· 2025-09-17 10:01
琼剧《黄道婆》主创: 用琼剧讲好"纺织女神"的人间情 琼剧《黄道婆》剧照。通讯员 梁学武 摄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9月15日晚,在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前夕,大型原创 琼剧《黄道婆》分享会在浙江温州大剧院举行。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该剧编剧池浚、唱腔音乐设计张 发长三位主创,揭秘这部凝聚三年心血的琼剧背后的创作故事。 据悉,琼剧《黄道婆》于9月16日登上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的展演舞台。这是琼剧首次登陆温州,也是海 南省琼剧院时隔10年再度亮相中国戏剧节舞台,意义非凡。 剧本创作: 以"人"为核、以"情"为线 "琼剧的魂,在唱腔,在音乐。"张发长的分享,将焦点转向这部剧的"听觉魅力"。他介绍,《黄道婆》 的音乐创作秉持"守正创新"理念——"传统但不守旧,创新但不离根",最终形成三大亮点,让琼剧的韵味与 黄道婆的跨地域人生完美契合。 第一个亮点是"激活古老曲牌,唤醒琼剧基因"。琼剧声腔丰富,其中板腔分为四大类,多达几十种,此 次创作用了17种板腔,激活了一批濒临失传的古老曲牌。 "比如'苦程途',我们用分声部合唱与帮腔改编,让它成为剧目的主题音乐;还有'长拉腔',在'万回千度怎 忍离'的唱 ...
原创琼剧《黄道婆》参评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7:25
中新网海口9月12日电 (古敏)由海南省琼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11日晚亮相第34届上海白 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舞台,悠悠琼韵回荡在上海临港演艺中心。该剧生动刻画纺织先贤黄道婆的传 奇人生,谱写了一部深情而坚韧的女性奋斗史诗。 9月11日晚,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亮相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舞台。 (海南省琼剧 院供图) 当晚,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审专家及观摩团一行50人到场观演。 这部原创琼剧聚焦宋末元初的传奇故事:松江黄四娘漂泊崖州,拜黎族峒主为师,苦学织锦,与木匠宋 五哥携手创制二锭纺车,三十余年如一日,种棉授徒,终使崖州布远销四海,被尊为"黄道婆"。此时童 年挚友千里寻来,泣诉松江百姓衣不蔽体、织坊凋零。黄道婆决然辞别崖州亲人,怀抱棉种,重返故 土,重燃江南棉业之火。 帷幕初启,琼音低徊,松江风雨扑面而来,一声悠长的黎族鼻箫将观众引入宋末元初的历史时空。少女 黄四娘立于江畔,江涛汹涌间,织出她被迫离乡的序章。 舞台亮起,黎峒风貌徐徐铺展,山林、藤蔓、船屋尽显热带海岛之美,演员们身着黎族特色服饰依次登 场。"崖州重生""黎锦织虹"两幕温婉隽永,织机轻响,纱线翻飞,黎 ...
琼剧《黄道婆》冲击白玉兰奖
海南日报· 2025-09-12 09:49
琼剧《黄道婆》亮相上海临港演艺中心。通讯员 梁学武 摄 三年打磨、九改剧本、"大咖"汇聚 琼剧《黄道婆》冲击白玉兰奖 据了解,第34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获奖名单,将于2026年3月公布。接下来,琼剧《黄道婆》还将 走进东华大学、上海艺海剧院等地演出,并赴浙江温州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展演。 海南日报上海9月11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海南与上海,琼剧与白玉兰,9月11日,它们 被"黄道婆"用棉线串联。当晚,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亮相上海临港演艺中心,代表琼剧首 次参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当天21时许,演出在观众的掌声中落幕,台下掌声经久不息、余韵绵长。上海市民方女士说:"原以为琼 剧会有语言隔阂,没想到我完全被剧情和表演打动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优秀琼剧来上海,让我们多感受这 种地方剧种的魅力!" "这部作品是海南省琼剧院历时近三年精心打磨、倾注全院之力打造的一部重点剧目。"海南省琼剧院院 长杨济铭说,从2022年初启动策划以来,剧本历经九次重大修改,同时特邀上海著名导演王青执导,汇聚了 国内一流的编剧、作曲、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专业力量,还有两位梅花奖得主——林川媚、符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