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组织
搜索文档
不是所有买单者都在屏幕前:揭示葡萄酒市场的被忽视群体
搜狐财经· 2025-11-11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 白酒的"权力社交"基因和啤酒的"工业廉价"品质正在被市场淘汰,为追求品质、悦己、健康微醺和个性化表达的葡萄酒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1] - 葡萄酒行业需进行系统性"价值重构",从单一产品销售者进化为集高附加值产品、高共鸣文化、高效率组织和高精度管理于一体的"价值综合体",才能抓住机遇[1][26][28] - 行业变革需同步推进产品、文化、组织和管理四大板块的深度整合与重塑,而非依赖单一降价或爆款[1][28] 产品层面:从"卖产品"到"卖价值" - 产品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打造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利润支柱,而非聚焦低价跑量的"大单品"[3] - 高附加值源于高价值感,而非单纯高价格,其支撑包括专业主义背书(如专家选品能力和品质担保)、稀缺性与故事感(如独特风土和匠心故事)以及针对特定消费场景的解决方案[3][5][6] - 企业需砍掉平庸的中间产品,集中资源打造具备专业背书、稀缺故事和场景解决能力的高附加值产品[8] 文化层面:从"讲故事"到"建信仰" - 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自身信仰,而非讲述距离遥远的他人故事[9][10] - 品牌信仰需连接"天"(倡导健康理性饮酒方式)、"地"(传递对风土匠心的敬畏)和"人"(品牌精神与新一代消费者追求的悦己、真实、个性化相契合)[11] - 文化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灵魂容器",企业需将文化建设提升至品牌核心战略高度,使其统领产品、营销和服务[11] 组织层面:从"金字塔"到"扁平化" - 传统金字塔式科层制组织决策链长、反应迟钝,已无法适应由AI和短视频驱动的瞬息万变的市场[13][14] - 扁平化组织意味着缩短决策链(如创始人一线感知市场并快速决策)、赋能一线(建立被充分授权的敏捷营销小组)以及专业人做专业事(内容创作与销售执行专业化)[16][17][18] - 组织需变得更轻、更快、更专业,以跟上AI时代传播节奏,实现品牌文化的精准高效传递[18] 管理层面:从"经验主义"到"数字驱动" - 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工具是企业管理增效的核心要素,用以替代高度依赖经验主义和人情关系的传统管理模式[19][21][22] - 数字化工具用于精准洞察客户(通过CRM、ERP及AI社交聆听工具实现客户画像和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和优化运营(管理重库存、重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确保成本与现金流的精准控制)[23][24] - 数字化管理是支撑营销扁平化组织高效运转的"神经系统",确保前端需求与后端响应的协同[24]
“无老板”和“扁平化”的未来可行吗?
虎嗅· 2025-09-12 07:10
文章核心观点 - 书籍《管理者为何重要》挑战了流行的“无老板公司”叙事,论证科层制和管理者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在技术快速变革的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关键作用和有效性 [4][16][17] 扁平化组织的现实审视 - 所谓的“无老板”或扁平化组织,通常仍存在承担最终裁决角色的个人或团体,组织层级的减少并未导致老板的消失 [8] - 扁平化可能导致企业内权力集中度不降反升,因为一部分原本属于中层管理者的权力被转移给了老板 [8] - 对协调与合作的需求会在权力真空中催生非正式小团体,擅长社交的成员成为核心,这并非真正的管理者缺失 [9] - 即便在高度扁平化的组织中,其组织架构和初始规则仍需管理者设计,例如维基百科的底层代码和运行模式是事先设定的 [9] 科层制的有效性辩护 - 没有证据表明科层制在收集和处理外部信息方面会系统性落后于扁平化组织,信息流的构建和回应仍需科层制保障 [12] - 科层制内部的信息流在辅助协调、合作和决策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尽管流动速度可能较慢 [13] - 信息技术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使更多活动可整合进企业 [13] - 科层制企业出现并广泛传播于技术变革剧烈的历史时期(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及一战後),证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13] - 科层制并不抵制创新,其内部分工可能提高创新效率,在推进创新项目的能力和质量上可能更具优势 [14] 管理者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作用 - 组织本身是一个状态,需要管理者将其转化为“组织起来”的行动,这在外部条件快速变化的时代至关重要 [16] - 科层制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协调、合作与决策的分工,将管理职能赋予有比较优势的群体是分工的自然结果 [17] - 科层制允许管理的动态调整,通过动态授权(角色职责快速调动、决定被推翻、责任被剥夺)来应对外部瞬息万变的条件 [17] - 扁平化本身是通过授权实现的,这恰恰是管理者行使权威的过程,证明了管理者的重要性 [18] - 管理者是在灵活外部条件与稳健内部体系之间的平衡者,是连接企业组织与市场秩序的纽结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