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号二次验证
icon
搜索文档
医生做手术时手机突然因“涉诈”被停机 二十多天未能复机
经济观察网· 2025-11-09 16:36
反诈模型触发与停机现象 - 系统模型基于用户通信行为自动监测停机,触发规则包括一天内频繁呼叫不同号码、号码长期闲置、机主突然前往外地、将SIM卡插入其他手机等[11] - 模型判定存在涉诈风险后实施“保护性停机”或“涉诈治理停机”,运营商称此举为保护用户权益[5][9] - 停机前通知时间极短,有案例显示用户在收到短信10分钟后即被停机[10] 复通流程与规则差异 - 复通规则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客服要求提供公安部门开具的无涉案证明,部分则仅需机主线下学习并签订承诺书[6] - 异地号码复通面临障碍,通常要求机主返回号码归属地的指定营业厅办理线下复通[2][7] - 线上复通渠道不稳定,同一事件中一方通过线上核验快速恢复,另一方仍被要求线下办理[7] 用户影响与投诉案例 - 医生因工作性质需要频繁通话,手机号被停二十多天,严重影响与病人联系和工作生活[2][5] - 老年用户旅居外地时遭遇停机,家人因无法联系而报警,经当地民警协助后方才解决[9] - 用户反映停机前缺乏有效告知,复通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引发强烈不满[8][10] 运营商回应与系统透明度 - 运营商客服将停机原因归结为系统大数据排查,但无法提供具体的风险判定标准[9][11] - 营业厅工作人员坦言不了解模型的具体规则,仅能协助用户操作复机流程[11] - 不同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均出现类似情况,表明此为行业普遍现象[10][11]
医生做手术时手机突然因“涉诈”被停机,二十多天未能复机,“无法与病人取得联系”!最新进展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9:23
反诈治理措施与用户影响 - 运营商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采取重新实名核验、限制或暂停电话卡功能等措施[6] - 系统通过大数据模型自动监测用户通信行为,触发停机的行为特征包括:一天内频繁拨打数十个不同号码、新办号码数月无通话、机主突然前往外地、将电话卡插入另一台手机等[10] - 运营商客服将此类停机称为“保护性关停”,旨在保护用户权益,防止号码被不法分子利用[7][8] 用户申诉与复通流程 - 手机号被“涉诈治理停机”后,复通流程存在差异:部分情况需机主本人前往号码归属地指定营业厅学习反诈法律风险告知书并签订承诺书[5],部分情况则要求提供公安部门开具的无涉案证明[5] - 用户可通过线上渠道申诉,但杨女士丈夫的手机号被关停26天后才收到线上快速核验短信并恢复通讯,而杨女士本人仍未获得线上办理渠道[6] - 异地号码复通存在障碍,沅陵营业厅因权限问题无法处理长沙归属地号码,要求用户返回长沙办理[1][5] 运营商执行标准与透明度问题 - 不同运营商客服对复通规则的表述不一致,中国移动客服对是否需要公安证明材料的说法存在矛盾[5] - 运营商工作人员表示,反诈骗模型的自动规则并未向一线人员展示,具体判定标准不透明[10] - 系统停机前会发送短信通知,但陶先生案例中从收到短信到实际停机仅间隔10分钟[9] 用户权益与行业争议 - 手机号被无故停机对用户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杨女士丈夫在手术时手机被停,医生无法联系病人[1] - 有专家指出,运营商启动二次验证具有合法性,但触发标准亟待明晰,操作流程需减少主观模糊性和一刀切[10] - 人大代表指出当前存在运营商权限过大、用户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强调实名注册用户应拥有号码优先使用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