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轻薄化
icon
搜索文档
“轻薄”成手机新战场:iPhone Air遇冷 华为Mate 70 Air接棒入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4:32
行业趋势:轻薄手机成为新风潮 - 智能手机行业出现新风潮,三星、苹果等品牌相继推出机身厚度控制在5.5毫米至6毫米之间的超薄机型,并将“极致轻薄”作为核心卖点 [1] - 国产手机厂商迅速跟进,华为于11月6日发布Mate 70 Air,机身厚度为6.6毫米,重量208克,搭载6500mAh硅碳负极电池和7英寸屏幕,售价4199元起 [1] - 行业技术储备为手机轻薄化提供支持,包括硅碳负极电池、堆叠主板、钛合金中框以及分层热管理等创新 [3] 市场表现:超薄机型销售遇冷 - iPhone Air销售呈现高开低走态势,预售阶段曾创下“官网5分钟售罄”纪录,但热度未能持续 [1] - 苹果决定削减iPhone Air生产规模约100万台,原因是市场表现远低于预期 [2] - 三星同类超薄机型Galaxy S25 Edge在上市五个月后因续航缩水和发热等问题被决定停产 [3] 产品挑战:轻薄化与实用性的平衡 - iPhone Air为追求轻薄牺牲实用体验,包括续航缩短,虽推出MagSafe外接电池作为解决方案,但与轻薄理念相悖 [2] - iPhone Air在摄像头配置上做出妥协,仅配备单颗4800万像素主摄像头,取消了超广角与长焦镜头,起售价高达7999元 [2] - iPhone Air仅支持eSIM,在中国市场面临用户习惯挑战,办理流程相较于传统SIM卡更为麻烦,影响其市场表现 [2][3] - 华为Mate 70 Air在追求轻薄的同时保留了实体SIM卡支持,与iPhone Air形成差异 [1] - 行业面临的关键课题是如何在性能、售价和轻薄之间找到平衡点 [3]
小米华为入局轻薄赛道,Air手机团战即将开启?
36氪· 2025-10-30 08:19
行业趋势:轻薄化成为手机设计新焦点 - iPhone Air以"史上最轻旗舰手机"身份引爆全行业模仿热潮,多家厂商积极推出轻薄机型[1][2] - 5G与AI时代手机重量显著增加,厚度从6mm膨胀至9mm,重量从150克升至230克,导致轻薄成为奢侈属性[3] - IDC数据显示超过70%用户认为手机性能已够用,手感和重量成为换机核心判断标准[4]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增长约1%,行业进入微增长阶段,厂商将轻薄设计视为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路径[12] 厂商动态:头部品牌集体布局轻薄赛道 - 华为Mate 70 Air计划11月登场,小米评估17 Air新机,OPPO、vivo、荣耀均有相关轻薄机型计划[2] - 三星、传音、moto等国际品牌同步推出带"Air"、"Slim"、"Edge"后缀的机型,形成全行业跟风态势[3] - 三星因Galaxy S25 Edge遭遇"续航缩水""高温掉帧"等负面评价,已紧急叫停迭代机型并暂时退出轻薄赛道[8] - 中国品牌尝试解决轻薄机型痛点,小米17 Air计划搭载6000毫安时电池与100W快充,华为Mate 70 Air主打长续航方案[10] 产品表现:当前轻薄机型面临体验妥协 - iPhone Air为压缩重量牺牲功能,电池容量仅为Pro版约85%,缩减扬声器腔体与主摄模组,导致发热明显、续航缩短、音质下降[7] - 轻薄机型价格与体验不匹配,iPhone Air起售价7999元但仅支持eSIM、单摄像头、电池不足4000毫安时,而Android旗舰标准版价格普遍低于6000元且功能全面[14] - 市场对轻薄机型反应冷淡,iPhone Air首销未达预期且延缓后续生产,三星Galaxy S25 Edge风评跌至谷底[7][8] 技术前景:轻薄化设计需与用户体验平衡 - 新技术为轻薄化提供支持,包括硅碳负极电池、LIPO/COE封装、堆叠主板、钛合金中框、分层热管理等[16] - 行业需从"极致轻薄"转向"聪明减重",让轻薄成为完整体验的一部分而非牺牲品,例如将轻薄技术辐射至所有机型[16][18] - 2025年被视为"Air试验年",2026年可能成为轻薄旗舰成熟元年,未来轻薄化有望成为手机底层设计特征[18]
十年来最好的iPhone,刚上市就卖不动了
36氪· 2025-10-27 07:24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 - iPhone Air市场需求未达预期,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将产能大幅缩减80%以上,部分零部件在2025年底提前停产[1] - iPhone 17的Pro系列和标准版本已覆盖大部分需求,iPhone Air难以找到新的市场定位[3] - 苹果计划削减100万部iPhone Air产量,同时将iPhone 17系列产量增加200万部[5] - 在iPhone 17系列的整体销量占比中,iPhone Air仅占3%[7] - 线下门店销售反映主动咨询该款手机的消费者不多,更多被视为“备用机”而非主力机[6] 产品设计与功能特点 - iPhone Air被评价为“十年来最好的iPhone”,在用料、精度、设计、手感、性能、流畅度方面表现突出[10] - 产品主打极致轻薄,机身厚度仅5.64毫米,重量165克,是“史上最薄iPhone”[10] - 为实现轻薄设计,产品在功能上做出牺牲:前置18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仅一颗4800万像素摄像头,摄像头模组凸出明显[12] - 音频方面仅配备底部单扬声器,影响横屏视频观看体验[12] - 电池容量为3149mAh,续航能力成为主要问题[12] - 产品仅支持eSIM,在国内激活过程麻烦,需携带身份证和手机至指定营业厅办理,不支持线上操作和异地处理[13] 定价策略与市场竞争 - iPhone Air起售价为7999元,同存储版本比iPhone 17标准版(起售价5999元)贵2000元,但核心配置缩水[14] - iPhone 17标准版配备1-120Hz自适应高刷屏并支持全天候显示[14] - iPhone 17 Pro起售价8999元,仅比iPhone Air贵1000元,但拥有横向矩阵三摄、VC均热板散热等旗舰配置[14] - 在二手平台“闲鱼”上,256GB版本转让价普遍比官方价低300元左右,未出现如iPhone 17系列开售时的溢价现象[6] 历史对比与行业趋势 - iPhone Air的处境与历史上的iPhone mini和Plus系列相似,均因过于执着单一卖点而忽视消费者实际需求[16][18][19] - iPhone 12 mini因屏幕太小无法满足视频观看需求,仅推出两代即停更[16] - iPhone 14 Plus因缺少灵动岛、自适应刷新率等关键配置,贬值率达38.6%,成为该系列最不保值产品,目前已停产[18] - 行业趋势显示,大多数用户偏好配置全面、无明显短板的产品,仅有少数消费者愿意为个性化卖点买单[19] - 尽管iPhone Air的轻薄设计符合未来手机形态的期待,但当前定价使其性价比不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