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研文化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权益突围!
华尔街见闻· 2025-05-19 19:28
核心观点 - 永赢基金作为后发基金公司,通过前瞻布局、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实现非货基金规模从2016年末不到35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3400亿元以上,九年增长近100倍,行业排名进入前18名,银行系位居前三 [2] - 公司在市场低迷、行业规模缩水的下行周期中逆势增长,权益投资业绩显著提升,涌现永赢睿信、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永赢数字经济智选等业绩耀眼产品 [1][2] - 成功关键在于高管团队年轻化(平均40+)、员工年轻化(平均30+),以及全员勤勉尽责的文化,管理层从董事长到基层均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7][8] - 通过精准定位产品线、创新ETF布局(如业内首只低空经济ETF)、改革权益产品体系,形成"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完整产品矩阵 [10][22][23] - 采用"90分人才产生120分效能"策略,通过细分产品定位匹配基金经理核心能力圈,实现人尽其才 [26][28][29] - 构建包容和谐的投研文化,鼓励团队交流与内部晋升,资深基金经理带动年轻成员成长,形成非零和博弈的互利效应 [31][33] 规模与业绩表现 - 非货基金规模从2016年末不到35亿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3400亿元以上,九年增长近100倍 [2] - 2025年一季度主动权益规模增长162.53亿元、主动含权规模增长298.09亿元,增长规模均位居行业第一 [35] - 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规模超38亿元,通用航空ETF规模近6亿元,多只债券指数基金规模过百亿 [10] - 924行情以来,机器人、创新药、AI计算相关工具型产品业绩均为同类第一 [35] 产品战略与创新 - 首创业内首只低空经济ETF——通用航空ETF,通过前瞻性布局填补市场空白 [10] - "智选系列"定位为国家战略方向早期产业机会的工具型产品,11只产品形成长期一致定位,如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聚焦机器人板块 [15][16] - 权益产品线改革为四大类别:全市场基金(底仓配置)、主题/风格基金、智选系列(细分行业工具)、慧选系列(Smart Beta策略) [22] - 产品会制度确保产品定位从设计到销售全流程一致,智选系列工具化定位和固收+产品线体系均通过该会议确立 [12][13] 团队与文化 - 高管团队平均年龄40+,员工平均30+,全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管理层带头早到 [7][8] - 投研团队形成四轮驱动阵型,引入高楠等知名基金经理,内部提拔新人如单林、王文龙 [2][18] - 高楠加盟后推动权益产品线改革,强调资产波动规律与产品定位匹配,打破同质化业绩 [20][22] - 倡导极致透明的交流文化,资深基金经理(如高楠、李文宾)通过日常讨论和专题培训带教新人 [33] - 采用"90分人才发挥120分效能"策略,根据产品特性匹配基金经理专长(如低空经济基金选股能力优先,半导体基金侧重中观配置) [26][28][29] 行业地位与差异化 - 2012年后成立的公募机构中少数实现主动权益、固定收益、绝对收益、指数量化主流产品全覆盖的公司 [2] - 在指数基金领域通过创新产品(如通用航空ETF)和精准定位打开市场空间,避免与头部公司直接竞争 [10] - 权益业务在行业冰点期(22年)通过产品定位改革和人才引进实现业绩回升,部分产品进入全市场前列 [18][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