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行业务违规
icon
搜索文档
6000万罚单压顶!东海证券投行业务三连滑,IPO进程再添堵
证券之星· 2025-07-09 13:41
东海证券面临巨额罚没 - 公司因2015年金洲慈航重组项目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拟采取"没一罚三"顶格处罚,合计罚没6000万元,其中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罚款4500万元 [1][2][3] - 罚没金额是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2348 71万元的2 56倍,对财务和声誉造成重大冲击 [1][3] - 违规行为包括持续督导断层、未审慎核查中介报告、未验证标的公司业绩承诺等 [3] 投行业务持续恶化 - 投行手续费净收入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4 69亿元→2023年3 36亿元(降28 51%)→2024年1 99亿元(降40 8%) [4] - 2024年投行业务营收同比减少38 86%,细分领域中证券保荐与承销业务降40 74%、财务顾问业务降42 36% [4] - 2024年IPO保荐项目全部失败,仅1单再融资完成,反映项目质量把控问题 [4] 盈利结构依赖高风险自营业务 - 2024年营业收入14 69亿元(+125 94%),归母净利润2348 71万元(扭亏),但自营业务贡献2 66亿元收入 [5] - 自营业务波动极大:2023年亏损4 76亿元(同比降267 97%),2024年转为盈利但可持续性存疑 [6] - 盈利质量不高,缺乏业务协同支撑长期发展 [6] A股上市进程受阻 - 自2022年3月启动转板A股计划,但2023年2月因金洲慈航案被立案调查 [7] - 2025年7月行政处罚若落实,可能触发36个月内"情节严重"处罚的上市障碍 [7] - 叠加业绩波动(2023年亏4 92亿元)、投行低迷、合规问题,IPO前景不明朗 [7][8]
东海证券因并购旧案吃6000万罚单,多家券商年内因投行业务被罚
第一财经· 2025-07-08 23:16
东海证券被罚事件 - 东海证券因金洲慈航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并罚没6000万元(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罚款4500万元)[1][2] - 金洲慈航2017-2018年年报虚假记载,合计虚增收入11.31亿元、虚增利润12.93亿元,导致公司时任董事长朱要文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2][3] - 金洲慈航2015年以59.5亿元收购丰汇租赁90%股权,但收购标的在业绩承诺期后迅速亏损,2020年该股权仅以1029.18万元被拍卖[2][3] - 金洲慈航2018-2022年连续五年亏损,累计扣非净利润亏损达157.84亿元,最终于2023年因股价低于1元面值退市[3] 投行业务监管动态 - 2023年上半年多家龙头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受罚,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元证券、国金证券等[5][7] - 东兴证券2名保代因泽达易盛科创板IPO项目未勤勉尽责被监管约谈,该项目涉及连续6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收入超5.6亿元[6] - 国元证券2名保代因安芯电子IPO项目被禁业6个月,国金证券2名保代因想念食品IPO项目违规被禁业24个月[7] - 东吴证券因国美通讯、紫鑫药业定增项目文件虚假记载,被罚没超1500万元,涉及4名保代[8] 重大资产重组违规细节 - 金洲慈航2015年重组丰汇租赁时未披露关联交易,且丰汇租赁承诺2015-2017年扣非净利润需达5亿、8亿、10亿元(实际承诺期后2018年亏损22.33亿元)[2][3] - 东海证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的文件存在重大遗漏和虚假记载,导致监管认定其未勤勉尽责[4]
涉投行业务违规 中信、国投等多家券商遭监管警示
快讯· 2025-05-18 18:33
监管警示 - 中信证券、国投证券因违反上市公司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适用规定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1] - 华福证券、五矿证券因投行业务执业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分别被上交所和深交所书面警示 [1] 行业监管趋势 - 截至5月18日,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被监管"点名" [1] - 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违规行为采取"罚到痛处、禁到怕处"的严厉措施 [1] - 监管加强了对中介机构收费、投行内控等方面的审查力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