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负水平
搜索文档
不确定时代的“上海韧性”
远川研究所· 2025-10-26 21:08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办。 在中国国家馆内,有一幅长128米、高6.5米的《清明上河图》,它用最新的动效技术让11世纪北宋东京 的繁荣再次重现:原作中587个人被增加到1068个,被复刻的叫卖声、驼铃声和市井喧闹声,把人们拉 回到那个繁华年代。 在许多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都会举办两个标志性的盛会,奥运会和世博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则 完成了这极具历史意义的第二步,同时这也意味着上海本身的新生与复兴。 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迅速迸发出巨大的活力。2010年,上海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 心,上海的集装箱吨位数超过新加坡,跃居为世界第一大港,它以占全国不到2%的人口、0.06%的土 地,贡献了全国八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尽管上海在全球化浪潮的黄金年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当逆全球化的寒潮涌起、这座城市过往的 经验与模式,也正迎来一场真正的考验。 时代浪潮,永远是任何经验、任何模式最公平的试炼者。 值得庆幸的是,上海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的战略基调,由此锻造出 来的 韧性 ,让上海在如今这个黑天鹅满天飞的不确定时代,给予了中国经济一种极其可贵的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