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拓扑超导体
icon
搜索文档
一颗芯片,花费巨头数十年
半导体芯闻· 2025-03-17 18:42
量子计算行业竞争 - 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打造实用的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在于两种状态,以指数级速度执行某些计算 [2] - 微软采用的方法比谷歌等竞争对手风险更大且接受度更低,其Station Q团队由数百名化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组成,已研究近20年 [2][3] - 谷歌和D-Wave Quantum等公司已宣布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进展,行业竞争激烈 [4] 微软量子研究进展 - 微软宣布研发出能产生马约拉纳粒子的芯片,该粒子可作为量子计算机基础,可能将量子设备诞生时间从几十年缩短至几年 [3] - 公司每年在量子研究上投入约3亿美元,虽远低于AI等项目,但20年积累近期取得突破 [3] - 微软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已识别并测量马约拉纳粒子中的信息,但学界对其数据真实性存在争议 [5][7] 技术路径与挑战 - 微软采用拓扑超导体技术,通过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的细导线生成马约拉纳粒子,其特性可用于制造量子比特 [5] - 量子比特易受干扰导致错误,可靠性是商业化主要障碍,微软试图通过拓扑方法解决此问题 [5] - 学界批评微软的马约拉纳粒子观察可能是幻象,数据存在差异,但公司表示将发表后续研究并接受独立审查 [7] 历史背景与团队动态 - 微软量子团队负责人Chetan Nayak从高中起受量子物理启蒙,团队分布于加州、雷德蒙德和欧洲实验室 [4][5] - 2016年公司内部曾认为量子研究缺乏商业潜力,但近期进展扭转了高层态度 [3] - Nayak希望在未来几年实现量子比特芯片的稳定性和功能扩展,而非长期投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