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控产量
icon
搜索文档
自律控产缘何成为当下钢市“最优解”
行业现状与困境 - 钢铁行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但2023年起面临供给强于需求、价格低迷等多重压力,进入深度转型期 [1] - 行业"内卷"源于产量与需求严重失衡,2023年钢材价格持续低迷,企业大面积亏损,供大于求基本面未改变 [2] - 部分企业为维持市场份额亏损生产,导致"踩踏式恶性竞争",3月粗钢产量同比大增4.6%加剧供需失衡 [7][8] 问题根源分析 - 地方政府GDP导向导致隐性保护产能,企业以"技术升级"名义扩产,形成"产能越淘汰越多"怪圈 [2] - 行业集中度低(CR10不足40%)、产品同质化严重,跨区域重组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债务问题阻碍 [3][4] - 产能利用率不足50%造成资源闲置与环境污染,低效企业僵而不退加剧金融风险 [3][6] 改革路径与措施 政策层面 - 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升级能耗/环保/质量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4] - 对亏损严重企业实施强制性行政限产+自律控产结合政策 [10] 行业整合 - 推动跨区域兼并重组(如宝武重组马钢、鞍钢重组本钢),优化区域布局提升集中度 [4] - 引导低端低效企业有序退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6] 企业转型 - 执行"三定三不要"原则(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无订单不生产、无利润不生产、无现金不销售) [7][9] - 转向精细化生产与供应链协同,通过氢冶金等技术实现绿色转型,高端产品出口消化产能 [5][8] 短期动态与警示 - 2023年Q1行业利润因控产回升,但3月盲目增产导致价格承压,重回"增产不增收"恶性循环 [7][8] - 需求淡季来临叠加出口承压,后期基本面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