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

搜索文档
西安大医的港股“大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3:0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国产放疗设备龙头,主攻伽玛刀等放射治疗产品,2024年在中国伽玛刀市场占有率高达75.8% [1]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成立的深圳奥沃,1995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台伽玛刀,1998年推出国产首台体部伽玛刀 [3][4][6] - 2011年承载"二次创业"使命在西安成立,2014年刘海峰担任董事长并进入核心管理层 [5][7] 技术优势与产品 - 核心产品包括CybeRay(全球首款获FDA批准的头体部肿瘤治疗伽玛刀)和TaiChiRT Pro(国内首个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X/γ射线一体化系统) [20] - TaiChi平台解决方案为第一大营收来源,2023-2024年营收占比从42%提升至60.6%,毛利率分别为65.3%和54.9% [21][22] - 产品已入驻北京协和医院等百余家医疗机构,三甲医院覆盖率达85% [26]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2.61亿元和2.64亿元,净亏损6978万元和9457.2万元,累计亏损达7.77亿元 [23][24] - 研发投入占比极高,2023-2024年分别为37.6%和43.01%,2018-2020年期间均超38% [4][23] 资本运作 - 已完成7轮融资总额15.71亿元,最后一轮投后估值51亿元 [12][13][14] - 2021年曾冲刺科创板但撤回,2025年转战港股IPO拟利用18A规则上市 [10][11][14] - IPO前创始人刘海峰家族通过一致行动人持有52.99%表决权,治理结构呈现家族化特征 [15] 行业与市场 - 全球放射外科市场规模2024年达924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1389亿美元(CAGR 7%) [17] - 2018年伽玛刀从甲类设备调至乙类目录,审批门槛降低推动公立医院配置需求 [8] - 公司正推动产品适应症向肺结节、心血管等方向拓展以突破增长瓶颈 [26][27] 战略规划 - 港股IPO旨在缓解资金压力并获取国际资本市场认可,同时为全球化布局铺路 [28][30] - 技术优势向更广泛适应症转化被视为扭亏为盈的关键 [27]
大医集团转战港交所:高瓴突击转股,刘海峰家族企业套现近5亿
新浪财经· 2025-05-12 18:47
公司概况 - 大医集团于2024年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浦银国际、民银资本[1] - 公司创立于2011年,专注于放射治疗领域,在中国伽玛放射外科医疗设备市场排名第一,2024年市占率达75.8%[1][7]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亏损达7.77亿元人民币[1][7]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产品管线共有16条,其中8款产品已获批上市,覆盖肿瘤及非肿瘤适应症的放射外科治疗体系[4] - 主要依赖两款产品CybeRay和TaiChiRT Pro组成的TaiChi平台,2023年和2024年分别贡献收入的42.0%和60.6%[6] - 在中国放疗医疗设备整体市场中,2024年公司市占率为4.7%,在境内企业中排名第二[9]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2.61亿元和2.64亿元人民币,呈现微增态势[6][8]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6978万元和9457.2万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扩大[7][8] - 研发开支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9787.6万元增至2024年的1.13亿元[8] 股权结构 - 创始人顾伟航已去世,目前由刘海峰家族实际控制,IPO前通过关联公司共同持有52.99%表决权[11][20] - 公司执行董事中三位为家族成员:刘海峰任董事长,女儿刘怡辰任副董事长,女婿昝鹏任首席产品官[21] - 2016年刘海峰家族以4500万美元收购顾家持有的HHC股权,分两阶段完成交易[14][16] 融资与上市历程 - IPO前共完成7轮融资,总额达15.71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51亿元[22][24] - 2021年曾申请科创板上市但撤回,原因为审批程序不明朗及不利市况[25] - 高瓴在递表前3天转让149.12万股股份,套现5000万元,引发市场关注[3][27] 行业竞争 - 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2024年每10台售出的伽玛放射外科产品中有7台来自大医品牌[1] - 但相比联影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企业,公司规模较小,联影2023-2024年营收超百亿,净利润超10亿[9] - 竞争对手玛西普在头部伽玛刀市场占有率超过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