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ay

搜索文档
西安大医的港股“大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23:01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国产放疗设备龙头,主攻伽玛刀等放射治疗产品,2024年在中国伽玛刀市场占有率高达75.8% [1]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成立的深圳奥沃,1995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台伽玛刀,1998年推出国产首台体部伽玛刀 [3][4][6] - 2011年承载"二次创业"使命在西安成立,2014年刘海峰担任董事长并进入核心管理层 [5][7] 技术优势与产品 - 核心产品包括CybeRay(全球首款获FDA批准的头体部肿瘤治疗伽玛刀)和TaiChiRT Pro(国内首个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X/γ射线一体化系统) [20] - TaiChi平台解决方案为第一大营收来源,2023-2024年营收占比从42%提升至60.6%,毛利率分别为65.3%和54.9% [21][22] - 产品已入驻北京协和医院等百余家医疗机构,三甲医院覆盖率达85% [26]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2.61亿元和2.64亿元,净亏损6978万元和9457.2万元,累计亏损达7.77亿元 [23][24] - 研发投入占比极高,2023-2024年分别为37.6%和43.01%,2018-2020年期间均超38% [4][23] 资本运作 - 已完成7轮融资总额15.71亿元,最后一轮投后估值51亿元 [12][13][14] - 2021年曾冲刺科创板但撤回,2025年转战港股IPO拟利用18A规则上市 [10][11][14] - IPO前创始人刘海峰家族通过一致行动人持有52.99%表决权,治理结构呈现家族化特征 [15] 行业与市场 - 全球放射外科市场规模2024年达924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1389亿美元(CAGR 7%) [17] - 2018年伽玛刀从甲类设备调至乙类目录,审批门槛降低推动公立医院配置需求 [8] - 公司正推动产品适应症向肺结节、心血管等方向拓展以突破增长瓶颈 [26][27] 战略规划 - 港股IPO旨在缓解资金压力并获取国际资本市场认可,同时为全球化布局铺路 [28][30] - 技术优势向更广泛适应症转化被视为扭亏为盈的关键 [27]
靠IPO“输血”?“伽玛刀王者”大医集团转道港交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21:51
公司概况 - 大医集团是中国伽玛刀市场绝对领导者,2024年市场份额高达70% [1] - 公司核心产品CybeRay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中美药监机构批准的集成实时成像伽玛放射治疗设备 [3] - 另一核心产品TaiChiRT Pro为全球首款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X/伽玛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 [3] - 公司累计完成7轮融资总额15.71亿元,最后一轮投后估值达51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2.61亿元和2.64亿元,低于2020年的2.95亿元 [6] - 2023年和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6978万元和9457.2万元,较2020年1771.96万元亏损扩大数倍 [6] - 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9788万元和1.13亿元,占比较高 [6] - 现金储备从2023年末3.34亿元降至2024年末1.26亿元,2025年2月底不足6000万元 [7] 市场环境 - 全球放射外科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924亿美元增至2030年1389亿美元 [3] - 中国放射外科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94亿元增至2030年1058亿元 [3] - 中国伽玛刀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亿元增至2030年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 [4] - 中国一体化放射治疗设备市场预计从2024年18亿元激增至2030年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5% [4] 竞争格局 - 大医集团在中国整体放疗设备市场份额仅4.7%,落后于国际巨头和本土龙头 [4] - 2020年底全国配置直线加速器3405台,伽玛刀仅296台 [4] - 到2025年国内新增伽玛刀规划仅95台 [4] 战略调整 - 对旗舰产品TaiChiRT Pro推出可后期升级的基础版 [7] - 投入四项临床试验探索将伽玛刀适应证拓展至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7] 资本动态 - 高瓴资本通过上海汇育、珠海嵩恒累计投资超2亿元,入股价格分别为17.85元/股和26.54元/股 [8] - 2024年8月实控人以36.33元/股回购中比基金和海富长江持有的228.6万股,总金额8300万元 [9] - 若港交所上市失败可能触发与投资机构签订的回购协议 [2][9][10]
大医集团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控股股东的认定情况等事项
智通财经· 2025-07-04 20:16
公司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 - 证监会国际司对5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 其中大医集团需补充说明控股股东认定情况 A股上市计划及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事项 [1] - 要求律师核查并明确3名自然人是否构成共同实际控制人 解释备案材料中控股股东认定不一致的原因及标准 [1] - 需说明近12个月内股权转让价格及定价依据 并对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的合法性出具结论性意见 [1] 股权结构与合规性 - 要求说明上海汇育医学技术合伙企业股份转让及工商登记进展 是否涉及"全流通"方案变化 需列表对比上市前后股权结构差异 [1] - 需披露国有股东标识办理进度 以及公司业务是否涉及外商投资限制领域 确保符合外资准入政策 [2] - 需核查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股份是否存在质押 冻结等权利瑕疵情形 [3] A股上市计划与数据合规 - 要求说明前期A股上市申请具体情况 是否继续推进A股上市及相关安排 评估对本次港股上市的影响 [2] - 需披露公司及子公司是否开发运营APP 小程序等产品 如涉及个人信息收集需说明数据规模及使用情况 [2] 核心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为全球创新放射外科解决方案领导者 核心产品CybeRay为全球首个实时影像引导伽玛放射外科系统 已获FDA及中国药监局批准 [3] - 旗舰产品TaiChiRT Pro是全球首款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X╱伽玛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 [3]
现金告急,“伽玛刀王者”大医集团再冲IPO:70%市占率为何赚不到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14:41
公司概况 - 大医集团是中国伽玛刀市场龙头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高达70% [1] - 公司核心产品CybeRay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中美药监机构批准的集成实时成像模块伽玛放射治疗设备 [3] - 另一核心产品TaiChiRT Pro是全球首款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X/伽玛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 [3] - 公司已完成7轮融资,总额达15.71亿元,最后一轮投后估值51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2.61亿元和2.64亿元,低于2020年的2.95亿元 [5] - 2023年和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6978万元和9457.2万元,较2020年的1771.96万元显著扩大 [5] - 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9788万元和1.13亿元,占比较高 [5] - 2024年末现金储备仅1.26亿元,较2023年末的3.34亿元大幅减少 [6] 市场环境 - 中国伽玛放射外科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亿元增至2030年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0% [3] - 中国一体化放射治疗设备市场预计从2024年18亿元激增至2030年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5% [3] - 2020年底全国配置直线加速器3405台,伽玛刀仅296台 [4] - 大医集团在中国整体放疗设备市场份额仅4.7% [4] 产品与技术 - 伽玛刀精准度高但治疗部位主要集中于头部 [1] - 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可实现全身多部位治疗,正在医疗机构采购中占据更大比重 [1] - 公司正探索将伽玛刀适应证拓展至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6] 资本动态 - 高瓴资本通过两家有限合伙企业累计投资超2亿元 [7] - 2024年8月实控人刘海峰以8300万元回购部分早期投资者股份 [8] - 若港交所上市失败,实控人可能触发与投资机构签订的回购协议 [9][10]
“伽玛刀之王”大医集团赴港IPO:产品商业化难掩亏损逐年扩大,IPO前投资者集体套现离场
华夏时报· 2025-05-31 10:10
公司上市动态 - 大医集团再次递表港交所拟通过第18A章登陆港股市场距离上次冲击IPO已过去4年[2] - 2021年6月曾递表上交所科创板半年后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此次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浦银国际民银资本2021年保荐人仅海通证券[2] - 撤回A股上市申请原因为A股整体审批程序及当时不利市况令上市时间表不明朗[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收入2.64亿元相比于2023年的2.61亿元基本持平同期净亏损0.97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35.53%[5] - 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9500万元2亿元2.9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4380万元840万元1770万元[5] - 2023年及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9790万元和1.13亿元分别占当期毛利润的76.45%和81.71%[7]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亏损2.3425亿元[5] 业务结构 - 2024年TaiChi平台解决方案贡献60.6%收入GMD平台解决方案贡献25.9%收入两者合计占比86.5%显示公司较为依赖单一产品[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过一半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58.4%53.4%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21.6%14.9%[7] - 在中国伽玛放射外科医疗设备市场以75.8%份额排名第一但在中国放射治疗医疗设备市场仅占4.7%份额[5] 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CybeRay是全球首个实时影像引导伽玛放射外科系统2021年获FDA及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8] - 旗舰产品TaiChiRT Pro于2021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22年在中国获批用于头部及身体实体瘤治疗[8] - 产品管线共有16条其中8款产品已获得上市批准覆盖肿瘤及非肿瘤适应症的放射外科治疗体系[9] 融资与股权 - 成立至今累计获得7轮股权融资募资总额达15.71亿元2019-2022年进行6轮融资引入高瓴等10余家机构合计融资超8亿元[10] - 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增至51.35亿元较科创板递表前的33.15亿元增长约55%[11] - 控股股东通过委托书一致行动协议等共同有权行使公司已发行股本约52.99%表决权显示家族控股权集中[12] 行业背景 - 2023年医用电子加速器细分领域公开中标金额占放射治疗设备市场九成以上伽马刀等占比较小[7] - 医疗服务赛道技术迭代使得成本投入较高业内有"早期靠融资发展靠上市"的说法[5]
技术狂人的“放疗革命”:烧光15亿融资,难破增长魔咒
凤凰网财经· 2025-05-18 20:33
行业前景与市场机会 - 全球癌症病例到2050年预计激增77%,死亡人数飙升90%,五年存活期患者中40%接受放射外科治疗[1] - 伽玛刀作为精准放射外科代表技术,在中国市场渗透率显著,2024年大医品牌占伽玛放射外科产品销量的70%[1] - 中国伽玛刀市场市占率达75.8%,但在整体放疗设备市场仅占4.7%,远低于国际巨头瓦里安和医科达(合计超50%)[13] 公司技术与产品 - 核心产品CybeRay以0.3毫米定位精度获FDA认证,占据中国伽玛刀市场超70%份额;TaiChiRT Pro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2] - 产品收入高度依赖CybeRay和TaiChiRT Pro,2024年两款产品贡献超60%收入,非肿瘤适应症研发仍处早期[12][13] - 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达43%(2024年1.13亿元),远超行业均值,但适应症扩展临床试验刚启动,技术迭代风险高[6][8] 财务表现与经营风险 - 2023-2024年收入仅从2.61亿微增至2.64亿,亏损从6978万扩大至9457万,累计亏损达7.77亿元[4][5] - 毛利率从49.2%提升至52.7%,但主要依赖高毛利产品结构调整,非实际效率提升[11][12] - 存货规模2.81亿元,周转周期894天,远超行业均值;2024年末现金储备仅剩1.2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7][9] 客户与市场策略 - 前五大客户贡献53.4%收入,应收账款账期从172天拉长至322天,2.71亿元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28%[11] - 产品线单一问题突出,数字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35.7%降至6.1%(2023-2024年)[12][13] 资本运作与治理结构 - 高瓴在招股书披露前三天突击套现5000万元,引发市场对前景质疑,此前累计投资超2亿元[14] - 创始人刘海峰家族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掌控52.99%表决权,核心管理层多为家族成员,治理透明度存隐忧[14][15] - 七轮股权融资累计15.71亿元,最后一轮估值51亿元,但商业化能力未验证,港股IPO面临估值可持续性挑战[15]
大医集团IPO:估值超50亿元,放射外科国产替代中会“填空”就有胜算?
搜狐财经· 2025-05-17 12:01
行业概况 - 中国先进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和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进口商占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50%,高端放射治疗设备进口商份额高达85%左右 [5] - 中国放射治疗设备人均水平为每百万居民2.74台,远低于美国的11.40台/百万居民,显示巨大未满足需求 [7] - 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82.47万例,占全球24.1%,死亡病例257.42万例,占全球26.5%,凸显放射治疗市场潜力 [7] 政策环境 - 《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规定医用直线加速器国产采购比例75%,图像引导加速器放射治疗系统要求100%国产采购 [8] - 伽玛放射外科设备配置审批从国家下放至省级,3000万元以下医疗设备取消配置许可,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8] 公司竞争力 - 按2024年销售额计,公司在中国放射外科医疗器械市场国内厂商排名第二(总排名第五),市场份额4.7% [10] - 伽玛放射外科细分领域市场份额75.8%,每10台售出设备中7台来自该公司 [10] - 核心产品CybeRay是唯一同时获中国NMPA和美国FDA批准的集成实时成像模块伽玛治疗设备,TaiChiRT Pro是唯一获批的一体化多射线治疗设备 [12] 产品技术优势 - CybeRay配备四维实时肿瘤追踪技术,解决传统放疗中肿瘤移动导致的靶向不准问题 [14] - TaiChiRT Pro可同步进行X射线调强放疗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缩短治疗周期50%以上 [14] - 2023-2024年营收稳定在2.6亿元左右,毛利率从49.1%提升至52.6% [14][18] 市场拓展方向 - 当前产品主要覆盖肿瘤治疗,非肿瘤适应症(如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仍处早期探索阶段 [16] - 正在构建覆盖肿瘤及非肿瘤适应症的精准放射外科治疗体系,已布局头部功能障碍、动静脉畸形等新适应症 [16] 财务与融资 - 2023-2024年分别亏损6978万元和9457万元,研发开支从9787万元增至1.13亿元,占营收比例达43% [17][18] - 截至2024年底现金储备仅1.26亿元,2024年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51.35亿元(每股33.53元) [17][18]
大医集团港股闯关:高瓴临阵撤退、家族控股权集中与财务失血三重绞杀
新浪证券· 2025-05-16 14:13
公司概况 -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28日递表港交所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浦银国际、民银资本 [1] - 公司深耕放射治疗领域 在中国伽玛放射外科医疗设备市场排名第一 2024年每10台售出的伽玛放射外科产品中有7台来自大医品牌 [1] 财务状况 - 2023年及2024年分别净亏损6978万元和9457万元 累计亏损达7.77亿元 [2]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52.7% 但收入增长几乎停滞(仅增长1.2%) 主要依赖高毛利的TaiChi平台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 低毛利的数字化业务收入骤降82.7% [2] - 经营性现金流连续八年为负 2024年末现金储备仅1.26亿元 按当前消耗速率仅能支撑约40个月运营 [2] - 存货周转天数高达894天 存货减值风险显著 [2] 客户与应收账款 - 收入高度依赖前五大客户 2023年及2024年占比分别为58.4%和53.4% 最大客户贡献度一度达21.6% [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1.59亿元增至2024年的2.71亿元 占流动资产28% 平均回款周期从172天延长至322天 坏账拨备压力加剧 [3] 技术与研发 - CybeRay和TaiChiRT Pro两款核心产品在伽马刀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市占率75.8%) 但整体放疗设备市场份额仅4.7% [4] - 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高达43% 显著高于迈瑞医疗(10%)等同行 但核心产品适应症扩展仍处临床试验阶段 商业化进程缓慢 [4] 股权结构与治理 - 刘海峰家族通过多层架构控制公司52.99%的表决权 多名家族成员占据核心管理职位 存在决策集中化风险 [5] - 高瓴在IPO前夕突击转让股权套现5000万元 引发市场对机构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担忧 [5] - 历史上关联交易(如收购美国Prowess公司)未充分披露细节 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或合规争议 [5] 行业竞争与政策 - 国内放疗设备市场85%份额由进口厂商主导 公司面临联影医疗(2024年营收超百亿元)等综合型巨头的挤压 [6] - 政策端对医疗器械审批严格 产品注册周期长且存在不确定性 TaiChiB多模式放疗系统尚未完成临床试验 若获批失败将影响市场拓展 [6] - 公司曾于2021年撤回A股上市申请 多次融资后估值达51亿元但盈利能力未获验证 高瓴等机构减持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及管理能力的质疑 [6]
大医集团转战港交所:高瓴突击转股,刘海峰家族企业套现近5亿
新浪财经· 2025-05-12 18:47
公司概况 - 大医集团于2024年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浦银国际、民银资本[1] - 公司创立于2011年,专注于放射治疗领域,在中国伽玛放射外科医疗设备市场排名第一,2024年市占率达75.8%[1][7]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亏损达7.77亿元人民币[1][7]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产品管线共有16条,其中8款产品已获批上市,覆盖肿瘤及非肿瘤适应症的放射外科治疗体系[4] - 主要依赖两款产品CybeRay和TaiChiRT Pro组成的TaiChi平台,2023年和2024年分别贡献收入的42.0%和60.6%[6] - 在中国放疗医疗设备整体市场中,2024年公司市占率为4.7%,在境内企业中排名第二[9]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2.61亿元和2.64亿元人民币,呈现微增态势[6][8]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6978万元和9457.2万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扩大[7][8] - 研发开支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9787.6万元增至2024年的1.13亿元[8] 股权结构 - 创始人顾伟航已去世,目前由刘海峰家族实际控制,IPO前通过关联公司共同持有52.99%表决权[11][20] - 公司执行董事中三位为家族成员:刘海峰任董事长,女儿刘怡辰任副董事长,女婿昝鹏任首席产品官[21] - 2016年刘海峰家族以4500万美元收购顾家持有的HHC股权,分两阶段完成交易[14][16] 融资与上市历程 - IPO前共完成7轮融资,总额达15.71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51亿元[22][24] - 2021年曾申请科创板上市但撤回,原因为审批程序不明朗及不利市况[25] - 高瓴在递表前3天转让149.12万股股份,套现5000万元,引发市场关注[3][27] 行业竞争 - 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2024年每10台售出的伽玛放射外科产品中有7台来自大医品牌[1] - 但相比联影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企业,公司规模较小,联影2023-2024年营收超百亿,净利润超10亿[9] - 竞争对手玛西普在头部伽玛刀市场占有率超过50%[8]
新股前瞻|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加速,大医集团能否撑起50亿估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0:12
公司概况 - 大医集团是创新放射外科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企业,核心产品包括CybeRay和TaiChiRT Pro,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获得FDA及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 [1] - 公司历经七轮股权融资,最新投后估值为51.35亿元,投资方包括高瓴、方略等知名机构 [1] - 2020年曾申请科创板上市未果,现转道港股递交上市申请 [1]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2.61亿元和2.64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6978万元和9457.2万元 [2][3] - 毛利率从2023年的49.2%提升至2024年的52.7%,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4] - 研发开支持续高企,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9787.6万元和1.13亿元 [6] - 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1.66亿元增长80%至2024年的2.98亿元,周转天数从172天增至322天 [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的3.34亿元显著减少至2024年的1.26亿元 [6] 业务结构 - TaiChi平台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42%提升至2024年的60.6%,GMD平台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16.1%提升至25.9% [5] - 数字化运营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35.7%大幅下降至6.1% [5] - 维护服务收入占比从6.2%小幅提升至7.4% [5] 行业机遇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23年营收达1.31万亿元,2014-2023年CAGR为10%,药械比2.9显著低于全球平均1.4的水平 [7] - 2024年Q4医疗设备招投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8.46%,环比增长56.45% [8] - 2025年Q1医疗专项债发行565.12亿元,同比增29.1%,环比增174.06% [8] - 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加速,外资在中高端产品和大中型医院仍占主导 [7] 市场竞争 - 按2024年销售额计,大医集团在中国放射外科医疗器械市场国内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五,市场份额4.7% [10] - 在中国伽玛放射外科医疗器械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75.8% [10] - 联影医疗和迈瑞医疗为可比公司,2025年Q1营收分别为25.68亿元和95.68亿元 [11] - 联影医疗推出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可能对大医集团形成竞争 [11] 产品技术 - CybeRay是全球首个实时影像引导伽玛放射外科系统,唯一获FDA批准用于头部及体部治疗的同类产品 [8] - TaiChiRT Pro是首款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的X/伽玛射线一体化放射治疗系统 [8] - 伽玛放射外科设备主要用于治疗脑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与直线加速器适用范围存在差异 [12][13] - 直线加速器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中占比显著高于伽玛刀,可能挤压市场空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