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碎片化
搜索文档
日本政坛,重大转折!
第一财经· 2025-10-12 19:56
2025.10. 12 本文字数:217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封图 | 10月10日,在日本东京,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右)与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准备会谈。新华社/共同社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10日在与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会面时,正式表达退出执政联盟的方针,两党长达26年的结盟 关系宣告结束。 分析人士认为,公明党突然提出与自民党"分手",有政策和人事安排等原因,背后是理念不合、选情不佳等因素。此 事不仅给高市接任日本首相增添变数,也给自民党带来多重打击。日本政治或将迎来新一轮乱局,开启"多党化时 代"。 舆论对这次公明党突然宣布"分手"颇感意外。自民党与公明党结盟已有26年,其间虽经历过2009年下野等波折,但 结盟关系一直持续。公明党这次给出的"分手"理由是,公明党要求加强对企业和团体政治献金的管制,自民党对此未 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但分析人士认为,原因不仅于此。 多重原因致"分手" 高市当选自民党新总裁后于7日任命自民党高层职务,其中党内大佬、前首相麻生太郎出任副总裁;"黑金"丑闻重要 涉事者之一、原"安倍派"骨干萩生田光一出任党内要职干事长代行,相当于党内二号人物干事长的首席代理。日本 《朝日新闻 ...
国际观察|26年政治联盟破裂 日本进入“多党化时代”?
新华社· 2025-10-12 13:17
事件概述 - 日本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于10月10日正式向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表达退出执政联盟的方针,宣告两党长达26年的结盟关系结束 [1] 联盟破裂原因 - 公明党提出的直接理由是自民党未能就加强企业和团体政治献金管制的要求给出满意答复 [2] - 自民党新总裁高市早苗在人事安排上任命了公明党不满的人物,包括前首相麻生太郎出任副总裁及“黑金”丑闻涉事者萩生田光一出任干事长代行 [4] - 高市早苗上任后偏重与国民民主党互动,被指“轻视公明党”,引发公明党不信任感超过临界点 [4] - 两党存在深层理念分歧,自民党为保守派主张修宪,公明党崇尚自由主义态度谨慎,高市早苗的右翼保守言行加剧了公明党不满 [4] - “黑金”丑闻导致自民党选情接连失利并拖累公明党议席缩水,高市早苗称问题已翻篇并任命问题人物,摧毁了两党结盟的利益基础 [4][5] 对首相选举的影响 -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明确表示该党议员不会在首相指名选举第一轮投票中支持高市早苗 [7] - 失去公明党支持后,即便自民党获得国民民主党选票也无法在国会拿到过半数选票,给高市早苗争夺首相之位带来极大变数 [7] - 各党围绕首相指名选举的政治角力将更加激烈,在野党是否团结将是决定未来首相人选的关键 [9] 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 此次执政联盟解体被视为平成时代以来日本政治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日本可能进入“多党化时代” [10] - 自民党在众议院议席已跌破半数且难以找到盟友,日本或将开启新一轮政治乱局 [10] - 即便高市早苗当选首相,自民党执政基础削弱,需至少拉拢两个在野党才能在众议院过半,政策推行将更加困难,可能陷入选情恶化的恶性循环 [10] - 日本政局变化与部分西方国家政治“碎片化”趋势一致,传统政党衰落、民粹主义抬头、政治共识更难形成 [12]
国际观察|26年政治联盟破裂 日本进入“多党化时代”?
新华社· 2025-10-11 21:21
事件概述 - 日本公明党党首正式表达退出与自民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的方针 [1] - 分析认为此事给自民党新总裁高市早苗接任首相增添变数,并可能使日本政治开启"多党化时代" [1] 联盟破裂原因 - 直接原因为公明党要求加强政治献金管制,自民党未能给出满意答复 [2] - 自民党新总裁高市早苗的人事安排引发公明党不满,包括任命"黑金"丑闻涉事者萩生田光一出任党内要职 [2] - 高市早苗上任后加紧拉拢国民民主党,被指"轻视公明党",引发后者不信任感超过临界点 [2] - 两党存在深层理念分歧,自民党为保守派主张修宪,公明党崇尚自由主义态度谨慎,高市早苗的右翼保守言论及参拜靖国神社行为加剧了矛盾 [2] - "黑金"丑闻导致自民党选举接连失利并拖累公明党议席缩水,高市早苗称问题"已翻篇"并任命问题人物,摧毁了两党结盟的利益基础 [3] 对首相选举的影响 - 公明党党首明确表示其议员不会在首相指名选举第一轮投票中支持高市早苗 [4] - 失去公明党支持后,自民党即便得到国民民主党选票也无法在国会获得过半票数,为高市早苗争夺首相之位带来极大变数 [4] - 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呼吁在野党团结实现"政权更迭",并暗示可支持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 [4] - 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表示有担任首相的决心,要求立宪民主党在政策上向其靠拢 [4] - 各党围绕首相指名选举,特别是在第二轮投票的政治角力将更加激烈 [5] 长期政治格局影响 - 日本媒体视此事为平成时代以来日本政治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进入"多党化时代" [6] - 当前局面与1993年自民党分裂导致政治乱局的历史有相似之处,自民党众议院议席跌破半数且难以找到盟友 [6] - 即便高市早苗当选首相,自民党也需至少拉拢两个在野党才能在众议院过半,组建执政联盟或政策协调将更加困难 [6] - 政策推行困难将使自民党更难重获支持,选情恶化可能导致国会席位进一步缩水,形成恶性循环 [6] - 日本政局与部分西方国家政治"碎片化"趋势一致,传统政党衰落,民粹主义抬头,各政治势力更难形成共识 [6] - 分析认为日本或许正在滑向"碎片化和无效政治" [7]
连遭不信任动议,冯德莱恩为何左右不讨好
环球时报· 2025-09-23 07:54
欧盟委员会面临的政治挑战 - 欧洲议会极右翼“欧洲爱国者”党团和左翼党团分别于9月10日提出对冯德莱恩及其领导的欧盟委员会的不信任动议,投票定于10月6日至9日进行 [1][3] - 极右翼党团指责欧盟委员会在缺乏成员国议会授权的情况下推动有争议的贸易协议,削弱欧洲经济实力与战略自主;左翼党团则批评其在巴以冲突期间消极不作为 [3] - 同时遭到两项不信任动议被描述为“前所未有的”,凸显了欧盟内部严重的政治分裂 [3] 冯德莱恩“盟情咨文”的政策分歧 - 冯德莱恩宣布推进第19轮对俄罗斯制裁,考虑加快淘汰俄化石燃料,此举得到部分成员国支持,但遭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反对,后者认为将推高能源价格并需要多年投资重组供应链 [4] - 在加沙问题上,冯德莱恩宣布计划暂停对以色列的部分双边支持、实施制裁、部分中止《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的贸易事项,但社会民主党党团批评该提议太晚太弱,左翼党团则指责欧盟外交政策存在双重标准 [4][5] - 冯德莱恩为近期欧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辩护,称其确保了“可能的最佳结果”,但遭到“欧洲爱国者”党团主席抨击为使欧洲变成美国“附庸国”,民调显示在欧盟五大成员国中,52%的人认为该协议是“羞辱”,75%的人认为冯德莱恩在捍卫欧洲利益方面做得糟糕 [5] 欧盟内部的政治碎片化趋势 - 欧洲政治格局特点是民粹主义政党迅速崛起和高度党派政治碎片化,亲欧盟力量在议会和委员会中的多数地位已变得脆弱,带来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8] - 传统中左和中右主流政党及联盟的支持度碎裂成新的右翼、左翼政党及其他派别,对政党有强烈认同感的人口比例急剧下降,多国组阁时间变长,欧盟达成一致的难度增加 [8] - 政治碎片化导致政府施政难度大增,多国领导人面临国家难以治理的挑战,受预算紧张、管理不力、议会分裂等问题困扰,只能在左翼和右翼间组成笨拙联盟进行治理 [9] 欧盟的改革呼声与挑战 - 欧洲议会议长梅措拉和冯德莱恩均呼吁欧盟必须做出改变和“改变方向”,冯德莱恩提出在外交政策等领域摆脱一致投票制,转向合格多数投票制 [10] - 一致投票制常被成员国用于维护本国利益,例如匈牙利在制裁俄罗斯议题上、法国在农业政策上、德国在选举法改革上 [11] - 有分析认为,废除一致投票制不可行,因需要各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放弃该制度,建议仿效欧元区和申根制度,围绕具体政策组建不同小联盟并设定退出机制,以增加灵活性 [11][12]
【环时深度】连遭不信任动议,冯德莱恩为何左右不讨好
环球时报· 2025-09-23 06:43
【环球时报驻德国、西班牙特约记者 昭东 王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逸】 编者的话: "对冯德莱恩的不信任投票定于10月初举行。"美国"政治新闻 网"报道称,欧洲议会极右翼党团和左翼党团分别在9月10日提出对冯德莱恩及其领导的欧盟委员会的不信任动议。当天冯德莱恩发表的年度"盟情 咨文"也是喝彩与倒彩共存。有分析认为,无论是针对冯德莱恩的不信任动议,还是对其演讲的毁誉参半,都反映了欧盟内部政治分裂的加剧,需 要通过改革予以弥合。欧盟领导人早就表示该组织需要"改变方向",但进行改革需要各方达成共识,而各方难以达成共识正是欧盟目前面临的困 境。 " 顺了姑情失嫂意 "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9月16日报道,该媒体看到的一封来自欧洲议会议长梅措拉的电子邮件显示,欧洲议会将在10月6日至9日的全体会议上就针对 冯德莱恩及其领导的欧盟委员会的两项不信任动议进行辩论和投票。这两项动议分别由欧洲议会极右翼的"欧洲爱国者"党团和左翼党团提出。"欧 洲爱国者"党团指责欧盟委员会在缺乏成员国议会授权的情况下推动多项有争议的贸易协议,严重削弱欧洲经济实力与战略自主。左翼党团则批评 欧盟委员会在本轮巴以冲突期间消极不作为。"在欧洲议会,同 ...
法国频换总理,症结在于财政困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43
法国政治与财政状况 - 法国两年内更换五位总理 反映政治不稳定性和财政治理挑战 [1] - 新总理勒科尔尼面临高债务与财政失衡问题 需解决经济竞争力下滑等深层次问题 [1] - 74岁前总理贝鲁因削减财政预算赤字被投票下台 曾强行通过2025年财政预算案 [1] 财政预算与政策困境 - 2026年财政预算案需同时削减支出和增加税收 包括减少两个公共假期的措施引发民众不满 [2] - 贝鲁尝试将预算案与信任案捆绑投票但失败 反映执政困难 [2] - 国民议会呈现左中右"三足鼎立"分裂局面 无派别获得半数以上席位 极右翼崛起加剧执政难度 [2] 债务与赤字历史数据 - 法国政府债务率在2009年欧债危机期间从69.8%升至84.1% [3] - 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债务率攀升至114.9%历史高位 2024年仍维持在113% [4] - 政府赤字率2009年达7.9% 2020年升至8.84% 2024年处于5.8%阶段高位 持续超过3%国际警戒线 [4] 经济结构与政策约束 - 高福利政策导致福利支出易增难减 是财政不可持续性的底层原因 [2] - 分散财政政策与统一货币政策使法国无法通过货币政策解决财政问题 [4] - 2012年至今经济增速除2022年外持续在1%左右低位徘徊 加剧政治更替 [4] 新任总理挑战 - 勒科尔尼需应对俄乌冲突需求 但核心挑战在于解决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失衡问题 [4] - 经济不振与民众对削减高福利的抗拒 将直接影响其任期稳定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