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协同促消费

搜索文档
供需发力做大消费“蛋糕” 政策协同做强国内大循环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9
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 入夏以来龙虾节、啤酒节、露营节、美食节等活动出圈走红,消费场景业态不断更新 [1] - 河南、福建、广东等地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稳定就业、促进增收、发放消费券、鼓励带薪休假等举措 [1] 服务消费扩容 - 托育券、结婚消费券等新型消费券受到关注,地方将消费补贴投向增长潜力较大的服务领域 [2] - 广东启动"2025年惠民托育券"发放工作,托育券分为5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四个档次 [2] - 河南、上海、福建等地出台育儿补贴和产假社保补贴等措施,福建鼓励发放结婚消费券、托育券 [2] - 托育、养老等服务消费占比提高,补贴相关领域有望拉动消费增长 [2] - 城镇化进程深化催生更多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服务需求,扩大多元化服务供给将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2] 文旅消费壮大 - 河南组织"四季河南"主题活动,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旅游""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尚,带动商贸、餐饮、体育等消费业态发展 [3] 消费政策协同 - 上海、贵州加大政府投资对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的支持 [4]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养老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4] - 广东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4] - 海南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4] 国内需求扩大 - 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带动销售超过1400亿元,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前4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清算,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 [6] - 推动汽车等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培育出行消费新增长点 [6] - 加力支持公共服务投资,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6]
经济热点|消费政策的全面性升级与创新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7 08:27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标志我国消费政策全面升级与创新 预计2025年社零增速有望实现4.8%左右增长 较去年提升1.3个百分点 成为应对外部风险重要压舱石 [1][3] 事件 - 3月16日 新华社受权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部署8方面30项重点任务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2] 《方案》背景及意义 - 2024年二季度以来我国消费面临下行压力 社零增速3.5%低于预期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44.5%较往年显著下降 《方案》兼顾多维度全面发力 标志我国消费政策全面升级与创新 [3]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 -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包括加大就业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多地最低工资标准已“普调” [4]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通过稳市机制建设、中长线资金入市、央国企市值管理等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4] - 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强调中小微企业账款“应付快付、应付尽付” [5] 全方位增强消费能力保障 - 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呼和浩特已打响“第一枪” 预计全国育儿补贴方案后续落地 [6] - 强化教育支撑 落实提升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延续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等政策 [6] - 提高医疗保障能力 推动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 释放其消费潜力 [6]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 支持地方收储存量商品房 房价止跌回稳将活跃社会消费活动 增加房产交易量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 推动房价温和反弹 [7] - 简化购物中心日常运营管制 有利于社会消费提振和租金回升 [7] 促进消费供给侧优化 - 服务消费方面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等 改善服务供给激发居民潜在消费需求 补贴政策有望扩展到服务消费领域 [8] - 商品消费方面 强化消费品牌引领等 重视IP衍生类消费和科技创新类产品等新业态 [8] 优化消费环境 - 保障居民“闲暇时间” 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 [9] -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规范网络销售等不合理经营行为 引导网购“反内卷” 有助于CPI改善 [9] - 优化汽车限购政策 推动汽车消费向使用管理转变 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需求 [10] 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 - 财政政策方面 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服务业经营主体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促消费与惠民生、补短板结合 [11] - 货币金融政策方面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 优化偿还方式 开展续贷工作 [11] - 强化投资对消费的支撑作用 扩大消费相关领域有效投资 支持相关项目发行REITs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