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敦煌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愿一生一世守护敦煌艺术”(赓续历史文脉)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52
常沙娜近照。 常沙娜在设计展览馆外立面图案。 常沙娜设计的天顶装饰效果图。 人物小传 常沙娜,1931年生,浙江杭州人。曾任教于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 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称号,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她系统 整理和研究敦煌图案,先后参与人民大会堂外立面和宴会厅建筑装饰的图案设计,民族文化宫、首都剧 场、首都国际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建筑装饰设计和壁画创作,主持设计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 区的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作为总顾问参与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工程建筑外立面装饰工 程的设计工作等。 常沙娜临摹的飞天像。 以上图片均为常沙娜工作室提供 北京顺义区一栋安静的小楼里,阳光斜斜穿过窗户,在木质餐桌上投下光影。常沙娜坐在桌边,看见记 者手捧鲜花,她的眼睛骤然亮了,"来啦。" 她缓缓起身,执意要亲自打理。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仔细拣出舒展绽放的向日葵、玫瑰,剪去多余 枝叶,修整成同一高度,动作慢却很稳。家人接过花枝,依着她眼神示意的方向,插入花瓶。 对花的喜爱,早已融入常沙娜的生命,如同她对敦煌艺术的执着,从未稍减。 12岁那年,她跟随父亲常 ...
敦煌文化传薪者:张大千的破壁风波与常书鸿的守窟人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6-30 15:11
敦煌艺术大展 - 北京展览馆举办"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首次公开展出复刻的盛唐第217窟特窟 [1] - 展览吸引大量观众,复刻洞窟内壁画上的石青与朱砂矿物颜料在幽暗灯光下闪烁 [1] 张大千的敦煌艺术探索 - 张大千1941年抵达敦煌,原计划停留3个月,最终延长至2年多,系统编号309个洞窟,成为首位全面编号的中国学者 [1][2] - 其团队完成276幅壁画临摹作品,在兰州首展时引发内地艺术界轰动 [2] - 临摹过程中采用传统工艺,亲手研磨矿物颜料并使用土法处理粗布 [2] 张大千的争议事件 - 1943年因"剥离壁画"行为遭历史学家向达弹劾,指控其故意剥离宋、西夏表层壁画以临摹底层盛唐壁画,导致部分文物永久损毁 [3] - 争议涉及第465窟(西夏)和第20窟(宋/盛唐),张大千解释为"破壁"研究断代 [4] - 教育部迫于舆论压力要求甘肃省政府查办,最终促成驱逐决策 [3] 常书鸿的敦煌守护 - 常书鸿1943年接替张大千抵达敦煌,放弃法国艺术生涯,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 [4][6] - 初期面临极端生存条件,饮食仅"白面拌醋",带领团队临摹第254窟北魏壁画《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以自勉 [6] - 坚守60余年,被称为"敦煌守护神",其妻因无法忍受艰苦环境离去 [6] 两位大师的传承与影响 - 张大千离开时赠予常书鸿莫高窟周边可食用蘑菇分布图及研究成果,成为敦煌艺术研究所首批核心资料 [5][6] - 张大千后续创作融入敦煌元素,如《明月清荷》以壁画莲花宝座为灵感,2015年拍卖亮相 [7] - 常书鸿的坚守带动段文杰、樊锦诗等后继者,形成数字化保护等新传承方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