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巾

搜索文档
“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9-12 02:10
"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加强品牌建设 促进产品消费 9月10日,"桂字号"河池桑蚕茧丝绸产销对接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崇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军出席活动 并分别致辞。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代表出席活动。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 品商业协会、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越时尚(北京)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花喜绣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谦合诚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龙翔 瑞合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中丝帝锦文化(北京)有限公司、中基工业(北京)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以 及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广西河池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企业家参加活动。 曹崇俊表示,今天的河池,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市场空间广阔无垠,更叠加了左右江革命老区、广西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等多重国家及区域战略红利,正处 在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黄金战略机遇期,诚挚邀请广大投资者将目光聚焦河池、将项目落子河池,携手推进河池蚕桑等特色产业升级发展。河池将始终把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 ...
死亡终局?爱马仕150亿美元股权离奇失踪案
36氪· 2025-08-14 21:35
核心观点 - 爱马仕家族最大个人股东尼古拉斯·皮埃奇名下600万股(价值150亿美元)股份离奇失踪 引发跨国司法纠纷 关键财务顾问埃里克·弗雷蒙德在调查期间自杀身亡 案件成为奢侈品行业最离奇的财富谜案 [4][5][32] - 股权失踪案暴露私人财富管理行业授权监管漏洞 引发行业对全权委托模式的反思 [28][29] - 尽管存在股权纠纷 爱马仕业绩仍保持强劲增长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约15% 凸显家族控股模式对企业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30][24] 股权失踪事件 - 尼古拉斯·皮埃奇作为爱马仕创始家族第五代继承人 持有5.7%股份(约600万股) 为最大个人股东 2022年清点资产时发现股票从账户中消失 按当前市值计算价值150亿美元 [5][7][9] - 皮埃奇指控合作24年的财务顾问弗雷蒙德涉嫌欺诈 在瑞士和法国提起法律诉讼 瑞士法院于2024年7月以证据不足驳回指控 法国法院于2025年7月以伪造文件罪对弗雷蒙德立案调查 [10][13][15] - 弗雷蒙德方提供文件显示 皮埃奇股份通过Dilico控股公司及法国兴业银行在2008-2012年间被逐步转让给LVMH 持股从600万股降至不足14万股 2020年彻底清零 [16] 爱马仕家族控制权 - 2010年LVMH秘密收购爱马仕20%股份 家族成员联合成立H51控股公司 集中51%股权抵御收购 唯皮埃奇未加入并被指控向LVMH转让股份 [7][8] - 爱马仕家族通过H51控股目前仍持有约60%股权 对公司保持绝对控制 现任董事长阿克塞尔·杜马斯确认皮埃奇已不持有股份 [24] 财务影响 - 皮埃奇财富状况急剧恶化 从2023年福布斯预估净资产111亿美元降至2023年末可动用现金仅60万欧元 另持有9600万欧元低流动性投资 [20] - 弗雷蒙德关联公司期间从皮埃奇账户转移3580万欧元至共同账户 最终1500万欧元归入其个人名下 [20] 行业对比 - 爱马仕业绩表现优于同业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5% 亚洲(不含日本)增长7% 皮具与成衣品类持续领跑 凸显头部品牌抗周期能力 [30] - 对比古驰家族因内斗失去品牌控制权 欧莱雅家族遗产纠纷等案例 爱马仕家族六代掌控体现家族治理优势 [24][27][28] 行业启示 - 事件暴露私人财富管理全权委托模式风险 推动行业加强客户授权流程审核及定期资产汇报机制 [28] - 跨国金融交易在司法差异下形成监管灰色地带 瑞士注重直接证据 法国侧重疑点调查 导致关键环节责任归属模糊 [15][29]
海浪发电、废塑成衣、污水变湿地:中国沿海省份的生态经济密码
新华网· 2025-08-13 21:45
海洋潮流能发电 - 中国自主研发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为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 被国际能源署认证[2] - 发电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超783万千瓦时 相当于等效减少使用3132吨标准煤 减排7811吨二氧化碳[3][5] - 度电成本从第一代106元/千瓦时降至1.1元/千瓦时 目标降至0.3元/千瓦时以低于火电价格[5] 海洋塑料循环利用 - 浙江台州创新"蓝色循环"模式 累计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5.45万吨[5][6] - 通过高价回收机制鼓励民众参与 与国际企业合作将海洋塑料制成高附加值消费品[6] - 建立"海上收集-再生利用-碳汇交易"产业链 即将出台全国首部海塑治理地方性法规[6] 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 - 金华市武义县坛头村投入1400余万元进行河滩整治 完成清淤70余万立方米 垃圾清理500余吨[8] - 600多亩臭河滩改造为生态湿地公园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实现生态修复[8] - 村集体经济收入五年跃升168%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 形成"民宿+文创"特色产业链[9]
“西太后”珠宝展亚洲首展亮相
解放日报· 2025-08-13 09:35
2025上海之夏消费季期间,又一国际时尚品牌带来重磅展览。日前,英国设计品牌Vivienne Westwood(西太后)"她和她的珠宝展"在前滩太古里开幕。这是该品牌展首次登陆亚洲,集中呈现品 牌跨越近四十年的珠宝创作珍藏与秀场珠宝。 此次展览系统梳理该品牌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的创作历程,八个主题展厅通过珠宝串联起品牌发 展的脉络与设计风格的演变。 记者 叶宇 一系列围绕展览的周边活动同期举办,为消费者提供打卡、游逛、消费等花式体验。6月14日至9月 15日,前滩太古里携手品牌方于户外广场带来Vivienne Westwood Café快闪活动;展期内商场开设品牌 限时商店,并推出展览特别系列周边产品,包括限量版配饰、珠宝,独家发售的丝巾与T恤;商场沿街 处还放置了一座"西太后"星球徽标巨型艺术装置,消费者可通过在展厅内及限时商店拍照体验等方式参 与。 ...
一块废塑料的逆袭:从台州海域到联合国领奖台|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4:04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模式 - 台州创新推出"蓝色循环"项目 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难题 实现从回收到再利用的全链条管理 [2][3] - 项目调动渔民 当地居民和渔船船东参与回收 通过"小蓝之家"规范化收集点进行分拣 对接下游企业再生造粒 [3] - 目前台州有5家企业专门从事海洋塑料再生利用 产品包括丝巾 手机壳等 [3] 项目成果与认可 - "蓝色循环"项目于2023年10月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从全球2500多个塑料治理项目中脱颖而出 [2][3] - 截至报道时 台州全市已累计回收塑料废弃物5.45万吨 [4] - 项目模式已从台州推广至浙江全省沿海城市 并扩展至青岛 三亚等地 [2] 政策与法规进展 - 台州率先制定全国首部海塑治理地方性法规《台州市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规定》 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4] - 法规通过标志着台州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4] 技术应用 - 项目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 实现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可视化追溯 [3] - 技术应用解决了海洋废弃物收集难 处置难 监管难等问题 [3]
一块废塑料的逆袭:从台州海域到联合国领奖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13:53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 - 台州创新推出"蓝色循环"项目 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难题 实现从回收到再利用的全链条管理 [1][2] - 该项目获得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在2500多个塑料治理项目中脱颖而出 [1][2] - 全球海洋垃圾中塑料占比高达85% 每年约800万吨塑料入海 相当于每分钟一车垃圾 [1] 台州模式特点 - 形成政府引领 企业主导 产业协同 公众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2] - 调动渔民 当地百姓 船东参与回收 通过"小蓝之家"规范化收集点进行分拣 [2] - 目前台州有5家企业专门从事海洋塑料再生利用 产品包括丝巾 手机壳等 [2] 项目成效 - 截至报道时 台州累计回收塑料废弃物5.45万吨 [3] - 项目已在浙江全省沿海城市推广 并扩展至青岛 三亚等地 [1] - 台州率先制定全国首部海塑治理地方性法规 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2][3] 技术应用 - 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 实现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可视化追溯 [2] - 技术源自2019年首创的"海洋云仓"船舶污染物治理系统 [2]
活力中国调研行|陆海生金!浙东沿海绘就“青蓝交织”生态画卷
新华社· 2025-08-09 09:03
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利用 - 海洋废弃塑料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可制成丝巾、背包、运动鞋等生活用品 [1] - 浙江台州涌现专门从事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处理的企业,如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1] - 海洋塑料废弃物通过"蓝色循环"路径实现高价值转化,形成渔民赚钱、企业有动力的良性循环 [3] 海洋清洁能源开发 - 浙江是海洋潮流能资源大省,蕴藏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和盐差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4] - 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工程利用海水涨退潮动能发电,累计上网电量超783万千瓦时,等效减少3132吨标准煤,减排7811吨二氧化碳 [5][7] - 该工程攻克高效涡轮设计、海洋防腐等核心技术,持续稳定运行超过8年 [7] 港口绿色智慧转型 - 宁波舟山港实现岸电设施供电、桥吊远程操控、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绿色智慧运营 [7] - 梅山港区形成"远控桥吊+自动化龙门吊+无人驾驶集卡"的自动化作业集群 [8] - 港区已实现5台风力发电机与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累计绿电发电量超2600万千瓦时,绿电消纳超1550万千瓦时 [10]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100%,集卡电动化率达53%,大型装卸设备清洁能源比例达88% [10]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陆海生金!浙东沿海绘就“青蓝交织”生态画卷
新华社· 2025-08-09 09:00
海洋塑料垃圾回收与再利用 - 海洋废弃塑料垃圾经过加工处理可制成丝巾、背包、运动鞋等生活用品 [1] - 浙江台州涌现专门从事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处理的企业如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1] - 海洋塑料废弃物通过"蓝色循环"路径实现从污染物到再生资源的转化渔民通过收集废弃物获得收入企业通过高价值加工实现盈利 [1][3] 海洋清洁能源开发 - 浙江舟山秀山岛的LHD海洋潮流能发电工程利用潮汐动能发电已持续稳定运行超过8年 [4][5] - 该工程累计上网电量超783万千瓦时等效减少使用3132吨标准煤减排7811吨二氧化碳 [5] - 海洋能资源开发依赖科技突破如高效涡轮设计、海洋防腐等核心技术 [5] 港口绿色智慧化转型 -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实现"远控桥吊+自动化龙门吊+无人驾驶集卡"的自动化作业集群 [6] - 港区大型设备电气化覆盖率100%集卡电动化率达53%大型装卸设备清洁能源比例达88% [8] - 梅山港区建成省内首个低碳码头示范工程累计完成绿电发电量超2600万千瓦时绿电消纳超1550万千瓦时 [8] 海洋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 浙江通过"蓝色循环"、潮流能发电、港口绿色化等措施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 [1][4][8] - 科技在海洋资源开发、废弃物处理、港口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 [5][6][8]
上半年增加值119亿元 浙江嘉兴时尚产业“硬核”突围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0:36
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嘉兴市时尚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9亿元人民币,展现稳健发展势头 [1]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驱动因素包括可持续创新、技术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1] 产业集聚 - 嘉兴形成以海宁、桐乡、平湖和秀洲为核心的时尚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互补联动 [2] - 海宁皮革博览会推动"秀场、市场、工厂"高效联动,桐乡入选浙江省现代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平湖羽绒服异军突起 [2] - 海宁皮革城实现72小时内完成定制返样,产业链响应逻辑升级 [2] 技术升级 - 桐乡纺织企业通过自动化流水线生产高品质粗纺纯羊绒纱线,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嘉兴服装企业20年前已应用ERP系统,近年通过"两化"改造提升工业大数据、"5G+"、"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4] - 行业开发近百款适用纺织服装企业的工业APP,数字赋能成效显著 [4] 文化赋能 - 嘉兴丝绸企业推出敦煌联名、大运河、国潮等文化元素丝巾,线上销售占比达60% [5][6] - 线下门店销售火热,产品设计融合传统与创新,7个茧丝绸项目获浙江省35.8%中央外经贸资金支持 [6] - 行业从"卖产品"向"卖文化"升级,品牌化布局聚焦文化传承与前沿创新 [6]
你敢信?这么美的丝巾竟然是海洋垃圾做的!
新华社· 2025-08-07 12:23
海洋垃圾回收利用模式 - 浙江台州椒江区推出"蓝色循环"海洋生态理念,将海洋垃圾转化为生活用品如衣服、丝巾、购物车、飞盘等 [1] - 当地政府和企业鼓励渔民和塑料分拣人员回收塑料瓶、渔网等海洋垃圾,送至专业企业制作成塑料粒子 [1] - 回收的塑料粒子应用于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领域 [1] - 从利润中提取资金反哺垃圾回收源头,形成闭环经济模式 [1] 商业模式创新 - 建立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 [1] - 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海洋垃圾从回收到加工再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利用 [1] - 商业模式包含回收激励、加工利用和利润反哺三个关键环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