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冷链

搜索文档
华中最大冷链食品交易基地试运营 预计冻品年交易额超200亿
长江商报· 2025-05-20 09:52
项目概况 - 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于5月18日正式开仓运营,是华中首个全温区冷链商贸综合体,首期启用D1、D2两座冷库,各拥有7000吨库容 [1][2] - 项目规划8座冷库,总库容达21.4万吨,货物涵盖阿根廷、巴西、美国进口牛肉及国产禽类、海鲜等,预计全面投用后年交易量100万吨,年交易额超200亿元 [1][2][4] - 该项目为湖北省重点项目,由香港玉湖集团投资,2021年12月签订协议,2023年扩展至襄阳,形成全国布局的重要节点 [2][4] 运营优势 - 依托武汉"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冷链食品24小时达全国、48小时达全球,物流成本比传统体系降低25% [2][3] - 配备26个智能垛口及全天候温控穿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精准控温,未来将形成"超级冰箱"集群效应 [2] - 首批入驻企业荆楚食品已存入上千吨货物,利用毗邻滠口火车站与阳逻港的区位优势,跨境物流成本下降25%,集采功能每年可节省上亿元成本 [3] 行业影响 - 首创"四流合一"(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字化模式,通过OMO(线上交易线下交付)解决行业割裂问题,提升履约效率 [4] - 已吸引超300家国内外冷链企业签约入驻,覆盖贸易、物流、加工全产业链 [4] - 作为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将强化"一带一路"冷链物流支点作用,与广州、成都园区形成年吞吐500万吨的冷链三角矩阵 [4][5] 政策与战略意义 - 获中央财政补助1000万元,是湖北省投资额最大的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项目,可提升物资流通效率并保障应急供应稳定 [4] - 项目推动传统冷链向智慧供应链转型,为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支撑 [5]
红星冷链转战港股IPO:市占率触及区域天花板 “内忧外患”下业绩增长停滞
新浪证券· 2025-04-30 11:17
公司概况 - 红星冷链成立于2006年,是领先的冷冻食品交易和冷冻仓储服务综合服务平台 [3] - 公司形成"交易+仓储"双轮驱动模式,自营交易市场面积达3.6万平方米,库容超100万立方米 [4] - 2024年冷冻食品交易服务实现约400亿元交易总值,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二,湖南省排名第一 [4]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仓储服务提供商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在2.0亿元左右小幅波动,净利润保持在7500万至8300万元区间 [7] - 毛利率稳定在50%以上 [7] - 2020年、2021年1-9月收入已达2.4亿元 [7] - 2024年研发成本仅有11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不到1% [12] 运营数据 - 平台租用率常年超94%,仓储设施利用率超88% [4] - 2022年至2024年总冷库空置率分别为3.3%、5.7%及11.9%,呈逐年上升趋势 [9] - 北部冷冻仓储基地2024年空置率达32.2%,较2022年上升近20个百分点 [9] - 客户数量从279断崖下滑至67,每吨月均冷冻仓储费累计降幅达13.45% [9] 行业竞争 - 2024年我国冷库求租量1759.5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6.51%;出租量3653.71万立方米,同比激增33.44% [8] - 出租量是求租量的2.08倍,意味着全国有超过一半冷库可能难以租出 [8] - 顺丰、京东、菜鸟等巨头已在二三线城市全面布局,冷链前百强市占率从2017年10.20%提升至2022年22.80% [12] - 玉湖冷链长沙项目用地约400亩,拟建设四大板块综合性产业园 [14] - 玉湖冷链全国布局10+一级交易中心和30+二级交易中心,总冷库库容超135万吨 [17] 发展挑战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89.8%,2022-2024年折旧摊销占销售成本比重从27.0%上升至38.8% [8] - 超过九成收入来自湖南省,外拓布局尚未成型 [10] - 科技化水平与行业巨头差距较大,全国市场品牌认知度偏低 [10] - 面临顺丰、京东等全国性网络渗透和盒马、美团等新零售势力自建冷链的双重竞争压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