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进口牛肉
icon
搜索文档
超2000家全球肉类源头企业齐聚郑州 “中原粮仓”走向“世界餐桌”
新华财经· 2025-10-28 13:29
新华财经郑州10月28日电(记者李文哲)27日,2025全球肉类产业博览会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 幕。博览会汇聚超2000家全球肉类源头企业,将开展一系列论坛、赛事、品鉴及精准采销对接活动。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跨境电商与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高翔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对高 品质、多样化肉类产品的需求持续释放,为世界肉类生产国和出口商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增长空间。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通过进口满足国内需求,通过合作促进国际交流。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也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之一。这种'世界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深 度互动与融合,正是全球肉类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动力,彰显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高翔表示。 近年来,农业大省河南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畜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肉类产业重要战略枢纽。位于河 南省会郑州市的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拥有超过100万立方米的冷库容量,是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冷链仓 储基地之一。 "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目前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其中进口牛肉占比近70%。从郑州发货,一天可送达 全国绝大多数省会城市,这是我们能够把进口牛肉卖到全国各地的独特 ...
从买家到超级卖家,武汉进阶“包邮区”
长江日报· 2025-09-19 08:30
物流模式变革 - 进口商品发货地正从上海、厦门等传统口岸向武汉转移,实现次日达的物流速度[1] - 依托花湖国际机场,为高附加值商品开辟新进口通道,香水等商品可从米兰直达鄂州,二次转运距离从超800公里缩短至80公里[5][6] - 综合运输成本因新通道而直接减少15%至30%[6] 商品集散与供应链 - 武汉成为全球好货集散地,阳逻港是中部最大进口牛肉集散中心,每年有近百万吨南美牛肉发往湖北及周边省份[7] - 鲜丰水果华中基地每天有空运进口水果,时令季节从产地到餐桌仅需36小时,辐射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区域[7] - 武汉是东南亚榴莲、广东荔枝、新西兰龙虾等生鲜商品的全国集散地,依托空铁、空陆、空空多式联运实现快速直达[11] “新包邮区”优势 - 武汉升级为“新包邮区”,提供源头直发、次日直达服务,覆盖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等多个省份[8][9] - 新模式实现跨境商品次日达,商品从海外直接抵达武汉完成清关入库,再从武汉发往全国,武汉成为辐射全国的物流首站[9][10] - 通过铁水公空无缝衔接的超级枢纽网络,形成全国性物流价格洼地,商品从武汉走不仅能包邮而且更便宜[10] 产业地位提升 - 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平台将华中物流中心设在武汉,货物先到武汉再发往华中、西南、西北,武汉从买家变成超级卖家和分发中心[11] - 公司实施推进社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11]
深圳口岸200万客流背后:港人为何疯狂“北上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17 21:12
深港消费价格差异 - 香港中环一杯普通奶茶价格35港币(约32元人民币),深圳同款仅需15元,价格差达53% [3] - 香港茶餐厅干炒牛河78港币,深圳仅38元,价格差达51% [3] - 深圳基础美甲收费60-80元,香港同等服务300-400港币,价格差达75-80% [3] - 深圳理发均价50元,香港普遍150港币以上,价格差达67% [3] 跨境消费新趋势 - 周末福田口岸出现大量港人拖着空行李箱北上采购,深圳盒马鲜生进口牛肉比香港便宜30% [5] - 深圳高品质海鲜价格仅为香港一半 [5] - 深圳卓悦汇周末超过30%消费者来自香港,平均消费金额800-1200元,远高于本地顾客 [6] 服务体验升级 - 深圳商场提供宽敞空间、丰富娱乐设施和贴心服务态度吸引港人 [8] - 深圳餐厅推出"港式套餐",美容院增设粤语服务,商场提供跨境物流配送 [8] - 深港融合进入生活方式交融新阶段,香港主妇熟练使用内地支付软件,深圳服务员能说地道粤语 [8]
牛肉行情强势反弹:港口吨价涨200元,消费市场回暖
搜狐财经· 2025-08-11 13:36
港口现货交易回暖 - 进口牛肉市场呈现显著反弹态势 港口现货交易率先回暖 [1] - 主流产品价格每吨上涨约200元 涨幅在相对平稳市场中尤为引人关注 [1] 批发市场量价表现 - 全国牛肉批发市场量价齐升 过去约10天价格普遍上涨2元 [2] - 屠企面临巨大收牛压力 市场出现"抢牛"激烈竞争局面 [2] - 区域价格分化显著 北京天津等地价格在55-64元/公斤 上海江苏等地达66-110元/公斤 [2] - 高端牛肉产品备受青睐 A5和牛、谷饲眼肉等成为市场价格上限 [2] 活牛收购市场状况 - 8月6日全国肥牛收购价12-15元/斤(24-30元/公斤) 散养肥公牛14-15元/斤(28-30元/公斤) [3] - 山东河北等地肥牛价格在13.5-14.7元/斤(27-29.4元/公斤) [3] - 养殖户惜售情绪增强 选择等待更高价格出栏 [3] - 惜售行为加剧活牛供应紧张局面 推动价格站上阶段性高点 [3] 国产牛肉供给状况 - 国内肉牛养殖行业面临困境 导致国产牛肉供给缺口扩大 [4] - 饲料成本高企 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同比上涨8% [4] - 原料价格上涨压缩养殖户利润空间 部分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 [4] - 缺肥公牛和养殖户惜售加剧屠企收牛难度 [4] - 国产牛肉产量增速放缓至1.2% 远低于5%的消费需求增速 [4] 政策与市场影响因素 - 商务部对进口牛肉启动保障措施调查 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5] - 市场预期未来进口量或受限 贸易商纷纷提前囤货 [5] - 餐饮旺季临近 中秋国庆节日需求大幅增加 [5] - 连锁餐饮企业集中采购高端牛肉 带动港口高端部位牛肉成交放量 [5] - 牛小排、雪花肉等高端部位单品价格周涨幅达5% [5] 区域市场差异 - 南北价差进一步拉大 华东地区成为涨价核心区域 [6] - 华北市场以国产鲜牛肉消费为主 价格上涨幅度5-8元/公斤 [6] - 华东华南地区对进口冻品依赖度较高 终端涨幅达10-15元/公斤 [6] - 尽管成本压力增加 下游商家仍继续采购以满足刚性需求 [6] 后市展望 - 餐饮旺季临近 连锁餐饮企业集中采购带动高端牛肉成交放量 [7] - 短期行情以震荡调整为主 小幅回调概率大但跌幅有限(预计不超过3%) [7] - 国内牛肉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支撑价格限制大幅下跌 [7] - 消费者对牛肉的喜爱和健康饮食观念普及 牛肉在饮食结构中地位日益重要 [7]
公布延长对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期限决定
商务部网站· 2025-08-09 01:30
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 - 中国决定延长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期限 [1]
我国对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期限延长至11月26日
齐鲁晚报· 2025-08-07 05:05
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 - 商务部决定延长对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期限3个月至2025年11月26日 [1] - 延长原因是调查工作量大且案情复杂 [1] - 调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及世贸组织规则 [1] - 商务部表示将与各方保持沟通维护国际贸易环境稳定 [1]
商务部:延长对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期限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5:11
调查决定 - 商务部决定延长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期限 [1] - 调查期限将延长至2025年11月26日 [1] 调查背景 - 商务部于2024年12月27日发布公告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 [1] - 本次调查立案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1] - 延长调查期限的原因为本案情况复杂 [1]
开市客开业一年半 香港消费者占15%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07:08
公司运营表现 - 华南首店开业近两年会员规模接近15万,续卡率达70% [6] - 客单价约六七百元,略低于上海门店 [9] - 商品总数超过4000种,进口商品占比约30% [9] - 提供配镜、换轮胎等增值服务,价格与品质优于外部市场 [9] 消费群体分析 - 深圳及龙华本地消费者占比60%,香港消费者占15%,广州东莞等周边城市消费者占一定比例 [6][9] - 香港消费者多通过高铁地铁前来,偏好购买零食、化妆品 [9] - 消费者对高品质差异化商品需求旺盛,进口牛肉、海鲜、特色水果为热门品类 [9] 市场竞争格局 - 深圳商超市场外资品牌加速布局,沃尔玛已有10余家门店,山姆会员店多店落地 [10] - 人人乐、永辉、永旺等本土品牌接连闭店,市场竞争残酷 [10] - 公司较沃尔玛晚20多年进入中国市场,需平衡全球化标准与本土化需求 [10] 区域战略布局 - 华南首店选址龙华民治街道,紧邻地铁4号线红山站,坐拥区位与交通红利 [7] - 深圳及龙华区政策支持现代服务业与高端零售业发展 [7] - 计划2025年建设8层中国总部,发展电子商务与在线业务 [11] 本土化运营策略 - 调整商品包装规格(如贝果单袋售卖)贴合本地消费习惯 [8] - 店长从基层晋升,熟悉商品价格产地品质,担任产品推荐官 [8][9] - 依托全球900余家门店资源筛选优质商品,实现全球标准化运营 [9]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1-5月深圳社零总额4115.90亿元,同比增长4.7%,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0.4% [10] - 新零售浪潮下线上线下融合成为趋势,公司计划布局线上业务 [11] - 龙华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力区,公司入驻提升商业国际化能级 [7][11]
李在明上台,韩国转机将至?
国际金融报· 2025-06-04 22:18
韩国经济现状 - 韩国5月CPI同比上涨1.9%,低于央行2%目标,为五个月来首次回落至2%以下 [1] - 核心CPI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2%,个人服务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外出用膳和其他个人服务分别上涨3.2%和3.1% [3] - 石油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3%,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跌3.5%和5.5%,新鲜食品指数同比下跌5.0% [3] 物价结构分析 - 加工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为2023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拉动整体物价上升0.35个百分点 [4] - 牲畜价格同比上涨6.2%,创202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猪肉、国产牛肉、进口牛肉、鸡蛋价格分别上涨8.4%、5.3%、5.4%和3.8% [4] - 保险服务费(16.3%)、生鱼片(5.6%)、公寓维护费(4.8%)等项目涨幅显著 [3] 经济增长预期 - 韩国央行将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5%下调至0.8%,近乎腰斩 [4] - 41家机构中有21家(51%)预测韩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为0%左右,36家海外投行中有11家预测增长率为0.3%-0.7% [5] - 韩国历史上经济增长率低于1%的情况仅出现过5次 [5] 贸易与政策影响 - 美国将钢铁、铝关税从25%上调至50%,韩国占美国钢铁进口总额的13.1%,5月韩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3% [8] - 韩国国会通过13.8万亿韩元(约725.7亿元人民币)补充预算应对特朗普关税冲击 [4] - 韩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涨超10个基点至2.90%,3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创2022年4月以来新低 [9] 货币政策与市场反应 - 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2.75%下调至2.5%,为2024年10月开启降息周期后的第四次降息 [10] - 高盛预测韩国终端政策利率在年底或降至2.25%,韩元对美元存在升值预期 [10] - 韩国股市迈入"技术性牛市",市场预期新政府将推动经济加速扩张 [10] 新政府经济政策 - 李在明宣布组建紧急经济检查小组,承诺通过财政支持战略行业和治理改革来增强股市 [8][9] - 新政府可能推出更多财政刺激措施,2025年债券发行量或达230万亿韩元(原计划207.1万亿韩元) [9] - 市场担忧财政扩张可能导致政府债券供应量大幅上升,10年期收益率或在下半年升至3.0% [9]
华中最大冷链食品交易基地试运营 预计冻品年交易额超200亿
长江商报· 2025-05-20 09:52
项目概况 - 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于5月18日正式开仓运营,是华中首个全温区冷链商贸综合体,首期启用D1、D2两座冷库,各拥有7000吨库容 [1][2] - 项目规划8座冷库,总库容达21.4万吨,货物涵盖阿根廷、巴西、美国进口牛肉及国产禽类、海鲜等,预计全面投用后年交易量100万吨,年交易额超200亿元 [1][2][4] - 该项目为湖北省重点项目,由香港玉湖集团投资,2021年12月签订协议,2023年扩展至襄阳,形成全国布局的重要节点 [2][4] 运营优势 - 依托武汉"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冷链食品24小时达全国、48小时达全球,物流成本比传统体系降低25% [2][3] - 配备26个智能垛口及全天候温控穿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精准控温,未来将形成"超级冰箱"集群效应 [2] - 首批入驻企业荆楚食品已存入上千吨货物,利用毗邻滠口火车站与阳逻港的区位优势,跨境物流成本下降25%,集采功能每年可节省上亿元成本 [3] 行业影响 - 首创"四流合一"(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字化模式,通过OMO(线上交易线下交付)解决行业割裂问题,提升履约效率 [4] - 已吸引超300家国内外冷链企业签约入驻,覆盖贸易、物流、加工全产业链 [4] - 作为武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项目,将强化"一带一路"冷链物流支点作用,与广州、成都园区形成年吞吐500万吨的冷链三角矩阵 [4][5] 政策与战略意义 - 获中央财政补助1000万元,是湖北省投资额最大的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项目,可提升物资流通效率并保障应急供应稳定 [4] - 项目推动传统冷链向智慧供应链转型,为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支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