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时代价值评价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三类投资人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综合价值管理
上海证券报· 2025-07-21 01:38
上市公司综合价值体系 - 上市公司综合价值由金融投资价值、产业投资价值和多元社会价值三类构成,是多元投资主体评价的综合体现[1][8] - 金融投资价值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产业投资价值体现产业链地位和技术壁垒,多元社会价值涵盖ESG和品牌声誉等维度[8][9] - 三类价值相互影响:产业价值提升可改善财务数据,社会价值通过形象判定间接影响股价[10] 投资主体分类与评价差异 - 金融投资人包括股权/债权/信用投资人,关注PE、ROE等财务指标[11] - 产业投资人含实业/科技/风险投资人,侧重市场份额和供应链掌控力[11] - 其他社会投资人如政府/NGO,以ESG和社会责任为评价标准[11] - 三类主体关注点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化:初创期重成长性,成熟期看资产效率[12][13] 资本市场现状与估值分化 - A股上市公司达5429家,16%无研究覆盖,传统行业51%煤炭企业无机构关注[4][5] - 新兴与传统行业估值差距扩大:2024年计算机PE 160倍 vs 银行6.4倍[5] - 同一行业龙头与中小公司估值差拉大,芯片龙头PE差距从40倍增至158倍[6] - 8%公司破净但78家净利增长超10%,计算机行业205家净利负增长[6] 数字化对价值评估的影响 - 数据要素改变企业成本结构和商业模式,数字化领先行业获更高估值[7] - 平台经济使企业家个人IP成为价值评估关键因素,科技公司创始人受市场高度关注[13] 综合价值管理实施路径 - 需贯穿战略/制度/运营三层级:战略决定技术路径,制度优化治理结构,运营提升周转效率[14][15] - 全链条管理包括:研发投入创造价值(科创板2024年研发占比12%)、金融市场形成估值、分红回购实现价值(2024年分红2.34万亿)[16][17] - 市值管理从单纯股价提振转向综合价值提升,证监会2024年发布专项监管指引[17]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 需平衡金融投资人短期回报需求与产业投资人长期技术投入目标[19] - 建议健全独董制度,引入产业/金融/社会专家参与决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