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脱钩

搜索文档
亚马逊关停中国最后AI堡垒:10亿项目一夜解散,中美科技“旋转门”正在卡死
36氪· 2025-07-23 19:21
亚马逊关闭上海AI研究中心 - 亚马逊关闭其在上海的最后一家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标志着其在中国本土研发力量的彻底撤离 [1] - 该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由纽约大学上海分校教授张正牵头创立 [2] - 团队开发的开源软件工具Deep Graph Library (DGL)为亚马逊电商业务带来近10亿美元收入 [1] 团队成就与影响 - 团队规模虽小但科研实力强,在全球顶级会议上发表超过100篇学术论文 [3] - 该团队的解散被视为中美科技合作环境变化的显著信号 [3] - 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敏杰称过去六年是外国研究机构在中国的"黄金时代" [1] 中美科技角力背景 - 中美在科技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7] - 美国对华实施高性能AI芯片和云服务技术出口管制 [8] - 中国要求重要数据本地化并对外国科技产品进行严格网络安全审查 [8] 企业应对策略 - 西方企业选择"去风险"策略,逐步缩减或关闭在华研发业务 [9] - 撤离中国市场意味着放弃海量用户数据和独特应用场景 [10][11] - 关闭研发中心切断了与中国顶尖AI研究人才的联系 [11] 全球科技格局变化 - 中美加速走向自主"技术主义"路线,中国推动AI自主创新 [14]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政策促使供应链回流 [14] - 全球创新资源被分割导致资源内耗和效率下降 [14] 人才流动与创新网络 - IBM关闭在华32年的研发部门导致1800人失业 [28] - 微软逐步关闭上海AI实验室并将专家转移至其他国家 [28] - 研发中心关闭破坏了连接中美的"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31] 投资机会分析 - 中国本土科技巨头如阿里云、百度等将获得市场份额扩大机会 [38] - 网络安全和跨境数据合规服务需求激增 [40][41] - 垂直领域AI应用如工业制造、生命科学等可能迎来发展机遇 [43] 新兴市场潜力 - 印度、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可能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 [35] - 微软、谷歌等已在印度大幅增加AI投入 [36] - 新兴市场需建立开放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吸引人才和投资 [36] 技术标准与创新模式 - 中国技术标准正成为新兴市场的"通用语言" [46] - 中国构建"开源共享+场景赋能"的创新模式 [45] - 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