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平权

搜索文档
专访北京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张向宏:未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一定会收敛成一条,核心是将供数、用数和服务主体放进同一个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14:37
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 - 核心目标是解决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问题,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3] - 衡量成效的两大指标:海量数据流通规模(如滴滴、美团等平台亿级用户数据)及流通过程安全性 [4][5] - 关键技术包括区块链、隐私计算、数联网、数据元件、数场、可信数据空间六种路线,需兼顾效率与安全 [5]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 - 国家政策专项支持可信数据空间,计划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社会探索活跃度高于其他技术路线 [9] - 未来技术路线将收敛为统一平台/空间/场,核心需整合供数主体、用数主体和服务主体 [10] - 构建技术可能涉及隐私计算、区块链等,但名称不重要,关键在于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流通 [10] 行业应用与数据平权 - 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趋同,国家需填平"数据鸿沟",优先推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数据应用 [12] - 数据基础设施将支撑人工智能发展,解决数据质量与规模问题,减少大模型幻觉等缺陷 [13][14] - 当前AI发展需突破数据瓶颈,算力与算法已部分解决,高质量数据集是下一阶段重点 [13] 技术挑战与突破方向 - 隐私计算等技术目前效率低、成本高,仅限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需优化联邦学习等以降低应用门槛 [5] - 传统TCP/IP协议等无法保障安全,新兴技术需平衡安全性与流通速率 [5][6] - 数据流通基础设施需融合安全与发展技术,突破历史割裂现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