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用中国经验回答时代之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7 06:26
论坛概况与核心主题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办,围绕永久主题“传承·创新·互鉴”和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包含近800名中外嘉宾、6大平行论坛及20余场专业沙龙 [2] - 论坛聚焦于搭建文化之桥、深化交流对话及推动人文合作,旨在通过“中国方案”回应时代关键议题 [2]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 - 数字技术在文明存续与互鉴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三维数字扫描和5G网络的应用为文化保护树立新标准 [3] - 故宫博物院利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技术,“故宫名画记”的扫描精度达10亿至60亿像素,便于观众检索文物 [5] - 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覆盖78个国家,访问量超2000万次 [5] - 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已发布1.2万余种、12万余册古籍数字化资源 [5] -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云上中轴”项目累计吸引109万名公众参与,实现“人人可巡查、人人可守护” [5] 文化产业的市场表现与消费拉动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于2025年3月突破百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带动文创销售3500万元,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5] - 3A游戏《黑神话:悟空》总销售额破百亿元,直接拉动旅游消费,2024年国庆期间山西27个文物景点累计接待游客188.54万人次 [6]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位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周边销售额超3亿元,淘宝平台下单购买哪吒相关产品的用户达200万人 [6] 人工智能对文化创作的影响与挑战 - AI技术显著提升影视行业效率,例如将舞剧《只此青绿》搬上银幕时,传统需一周完成的镜头AI仅需一人半天即可实现降本增效 [7] - AI为创作者提供更高自由度,使电影人以更低成本追寻内心影像表达,但同时也需构建适配的版权新生态 [7] - 未来AI生成内容版权治理可能聚焦训练数据规范使用、创作过程可追溯、平台治理责任及跨境规则协调等方向 [7] 文化科技融合的战略前景 -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为智能时代文明演化提供“和合共生”的实践路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 北京正形成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廊,即世界第四大“全球创新圈”,旨在重构文化叙事体系 [9] - 文化产业被视为社会向心力的重要纽带,在政府与市场协同促进下面临大好发展环境 [6]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沈阳召开
辽宁日报· 2025-09-24 09:02
会议核心议程 - 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1] - 会议核心议程是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进行协商议政 [1] - 会议审议通过了人事事项 [1] 文化科技融合与产业升级 - 提出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并通过数智赋能文化强省建设的建议 [1] - 建议通过数智赋能推动传统媒体进行系统性变革 [1] 文体旅产业与消费动能 - 建议以筹办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为契机大力推动辽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提出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 - 建议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以激活消费新动能 [1] - 提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倾力打造全国工业旅游强省的建议 [1] 公共文化服务与文艺创作 - 建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 - 提出提高文化原创力促进辽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建议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24日举办 年度主题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8-25 18:57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1] - 论坛永久主题为"传承 创新 互鉴"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1] - 论坛旨在搭建文化之桥 深化交流对话 推动人文合作 以文化文明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 论坛活动安排 - 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1] - 将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 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等配套活动[1] 论坛参与方 - 邀请约800名中外嘉宾出席 包括中央和各地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世界知名文化机构代表 头部文化企业代表 文化名人 行业领军人物[1] 论坛议题 - 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