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

搜索文档
文创产品新意十足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4
文创产品市场表现 - 文创产品成为旅游观光新潮特产 故宫日历 天宫藻井冰箱贴等成为爆款 深受年轻人喜爱 [1] - 文创产品成交量同比增长前5位类别为日历 冰箱贴 徽章 书签和摆件 其中日历和冰箱贴成交量同比增长均超10倍 [1] - 河北 山西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交量同比增长超10倍 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 [1] 文创产品发展趋势 - 文创热与文博热相互促进 文创店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牌匾 画卷 青铜器等镇馆之宝化身为冰箱贴 钥匙扣等产品 [1] - 文创产品结合AR技术 扫码可看高清动态文物展示 实现文物 文创和数字化融合 [2] - 文创解锁盲盒玩法 衍生出考古盲盒 非遗盲盒等 互动感强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成为人社部认可新职业 [2] 文创产品创新方向 - 文创产品需深耕文化内涵 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避免简单将文化元素印在普通商品上 [2] - 需深度挖掘文化创意表达 防止产品同质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打击盗版抄袭 激发原创者积极性 [2] - 文创产业已形成覆盖设计 生产 营销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1]
总参与人次超220万 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圆满闭幕
深圳商报· 2025-05-27 01:18
展会规模与参展情况 - 本届文博会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其中线下参展3300家(增加224家),线上参展2980家(增加41家)[2] -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广东省21个地市实现"全阵营"参展,头部文化企业超300家携最新成果亮相[2] - 展会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主要指标较上届均大幅度增长[3] 文化消费与商业创新 - 展会设置多个特色专题展区,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游戏电竞、潮玩文化等领域,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潜力释放[3] - 现场首次设立"离境退税专区",境外消费者体验"即买即退",首次推出文博会热销商品榜单[3] - 展期内全馆举办超200场新品发布会,涵盖文化创意产品、数字文化技术、影视动漫作品、出版发行成果等多个领域[5]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AI机器人矩阵展示AI弹奏钢琴、人机棋艺对决、机器人挥毫泼墨、数字算法刺绣等"科技+文化"创新成果[4] - AI展会助手"文小博"首次亮相,提供导览、供采对接等服务,推出首款AI吉祥物小水滴[4] - 通过非遗活化,"博物馆藏品"变身"消费新宠",如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三星堆青铜面具书签、长信宫灯文创冰淇淋等年销量突破百万件[4] 国际化与对外交流 - 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际化"朋友圈"不断扩展[6] - 首次打造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展期五天共组织10余个舞台艺术类型、50余个精品演艺项目进行展演、推介[7] 社会影响与媒体关注 - 国内外文化产业头部大咖参与活动,顶流大咖云集齐赞文博会[8] - 超180家境内外媒体超3000名记者参与采访报道,各媒体刊播报道达8万多篇(条),新媒体直播4000余场,全网阅读量超55亿人次[8] - 推出对外报道2500篇(条),全网覆盖超6亿人次[8]
青年和技术,如何改变了博物馆?|2025国际博物馆日
腾讯研究院· 2025-05-16 14:53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聚焦"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博物馆需在保持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拥抱数字技术创新[1] - 国家文物局特别强调发动青年群体力量,将博物馆空间转化为青年探索社会议题的实验室[4] - 故宫博物院在香港推出沉浸式数字体验展"纹以载道",首次展示故宫纹样数字技术应用[6] 技术驱动的展览与运营变革 - AI、VR、AR技术重塑博物馆藏品管理、展览方式和观众体验,AI可自动化完成编目、元数据创建等传统繁琐工作[7] - 故宫博物院已完成92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构建72万平方米紫禁城三维模型,通过AI+VR技术实现可交互文化空间[8] - 疫情后远程教育和在线展览成为常态,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渠道保持公众联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模式[8] 青年群体需求与文创发展 - 青年观众更注重沉浸式体验和社交分享,博物馆需提升互动性和"拍照友好"设计[10]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53万件,带动门票预约量同比激增10%[12] -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推出"敦煌诗巾"DIY小程序,激活文化遗产当代生命力[14][15] 短视频与文化传播创新 - 短视频平台成为博物馆传播主阵地,故宫"故宫猫"系列通过短视频爆火[17] - 甘肃省博物馆结合"天水麻辣烫"热点推出文创产品,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2.5亿次,销量同比大涨343%[18] - B站UP主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播放量突破4000万,实现文化议题破圈[19] 文化出海与青年创意 - 《黑神话:悟空》团队73%为35岁以下青年,登顶全球100国游戏销量榜,被外媒称为"中国软实力的数字化觉醒"[19][20] - 泡泡玛特2024年欧美市场营收预计突破15亿元,占总海外收入35%,成为文化出海成功案例[20] - 青年通过数字媒介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19][21] 博物馆的核心使命与创新平衡 - 技术无法替代博物馆的人文价值和核心使命,需平衡"变"与"不变"[23] - 博物馆需确保技术变革提升而非削弱其社会功能,保持文化表达的真实性与伦理责任[24] - 未来应深化技术应用、强化青年合作,发挥文化身份连接者和守护者的作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