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中心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完成最后高难度施工,中国杂技艺术中心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新京报· 2025-06-05 22:47
项目概况 - 北京首个专业杂技演出剧场中国杂技艺术中心完成钢结构施工,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1][2] - 项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总面积约6.2万平方米,包含1950座大型剧场、800座曲剧场、300座多功能厅等 [2] - 项目由北京演艺集团建设,北京建工集团施工,2023年5月开工,计划6月底外墙封围,年底外檐亮相 [2][6] 建筑特色 - 1950座大型剧场采用球状外观,双曲面UHPC波浪形造型板,设计理念为"匠心凝聚,技艺之冠" [2] - 剧场拥有26米挑高,舞台空间和观众席布局增强沉浸感与视觉张力,可兼容杂技、音乐会、演唱会等多功能需求 [3] - 剧场配备专属轨道飞行器装置、机械式升降舞台等专业设施,后舞台和主舞台含10层钢结构吊挂结构,总重量460余吨 [4][5] 施工技术 - 采用自主专利技术对吊挂楼层钢结构进行全过程模拟计算,使用隔楼层手动提升施工工法,就位精度达3毫米 [5] - 完成10层吊挂楼层钢结构施工耗时3个月,包含2000多根杆件和300多根18米长吊杆,施工难度类比"工程高空杂技" [4][5] 行业影响 - 项目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举措,建成后将拓展北京文化(000802)辐射范围并丰富演出市场 [2][7] - 目标打造京南地区展演文化建筑新标杆,为市民提供精品文化工程 [3][6]
着眼更好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以首善标准打造首都文化产业园区靓丽名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0 05:43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 -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强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园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窗口 [1] -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需聚焦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突出特色、聚集品牌企业、丰富业态、配备专业运营团队 [3] - 深化文商融合、文科融合、文旅融合是激发园区活力的关键路径 [3] 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与企业动态 - 航星文化科技产业园聚焦数智科技+数字文娱产业,入驻企业涵盖影视、游戏、传媒、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等领域 [1] - 光线传媒被鼓励拓宽内容创作领域,延伸产业链至影视发行和衍生品开发,加强内容与运营模式创新 [1] - 万达电影构建了投资、制作、发行、放映一体化的影视生态体系,正午阳光被期望创作更多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品剧作 [2]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策略 - 园区需明确差异化定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挖掘历史文化元素以提升吸引力 [3] - 优化营商环境包括提升人才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加大金融支持,并利用"两区"政策助力发展 [4] - 殷勇市长提出释放园区溢出效应,促进文化与科技、商务、消费融合,支持企业打造现象级文化活动和便利化跨境交易措施 [5] 政府支持与政策导向 - 政府将加强产业协同与空间联动,推动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数字文化场景落地 [3][5] - 政策支持涵盖园区更新改造、精准供给文化消费新趋势相关资源,以及落实"服务包"制度便利企业 [5] -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作为重要平台,汇集多类型产业园区代表意见 [2]
超900家文化类社会组织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
新京报· 2025-05-16 15:36
北京市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 - 北京市目前有900余家文化类社会组织 其中市级社会组织480余家 是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1] - 文化类社会组织在挖掘民间文化遗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 - 民政部门将加强文化领域社会组织管理服务 引导其发挥专业与资源优势 推动多样化文化资源融入百姓生活 [3] 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 - 该博物馆于1999年开馆 是中国首家专题类非国有紫檀艺术博物馆 2023年获评"5A级社会组织" [1] - 近期推出1:10比例小叶紫檀复刻朝阳门城楼 采用纯榫卯结构 集古建文化 檀雕技艺和历史文化于一体 [1] - 年均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每月第一个周六及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开放 [1] 今日美术馆艺术展览 - 正在举办阿尔丰斯·穆夏大型艺术展 展出近200幅作品 包含10余幅罕见手稿 采用光影和AI交互技术 [2] - 该馆成立于2002年 通过展览 公共活动 教育课程等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2] - 同期开放冯唐等三个展览 博物馆日前后将举办音乐沙龙 艺术疗愈系列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