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搜索文档
浙江20年持续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7-30 06:22
文化阵地建设 - 浙江协同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全域文明立体图景 宁波连续七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2] - 建成5万余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1.86万家农村文化礼堂 1.4万多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7] - 102家省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实现纸质书通借通还 "信阅"借书服务覆盖全国用户 [6][7] 公共文化服务 - 新型公共书苑在乐清市遍地开花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 [4][5] - 高标准建设浙江美术馆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 之江文化中心等重大文化地标 [7] - 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 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文化供给形式 [4][7] 文化遗产保护 - 构建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体系 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9][11] - 13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全国第一 [11] - 为太湖溇港专门立法保护 开创大遗址保护研究利用的"良渚模式" [9][15] 文化产业发展 - 之江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数字文化/影视/艺创设计/动漫游戏四大产业 [13] - 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蓬勃发展 带动文化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攀升 [14] - 丝绸营收占全国50% 茶叶出口量和黄酒产量全国第一 木雕占全国四大木雕两席 [15] 文化企业案例 - 浙江大丰实业成为全球领先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参与北京冬奥会及杭州亚运会火炬装置 [12] - 万事利丝绸转型为丝绸文创和高新科技企业 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设计垂类模型 [12] - 横店影视城培育出《藏海传》等现象级文化出海作品 在19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 [13]
建设文化强国的壮美实践——浙江20年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纪事
新华社· 2025-07-29 22:19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的滋养悄然浸润之江大地。浙江,既是经济热土,也是"文化名邦", 建设文化大省责无旁贷。如何将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通过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生发出绵 绵不绝的创造力?20年前的宏大蓝图,至今熠熠生辉,指引航向。 2005年7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主导下,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中共浙江 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 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 20年,久久为功,"八项工程"形成了丰厚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指引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绘就 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兴霞蔚"的美丽画卷,不断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省域创新实践与经验。 以文兴省,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习近平同志曾在《之江新语》里写过一篇《文化是灵魂》,深刻指出:"文化力量对政治制度、政治体 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 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个"灵魂",浙江省以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为统领,20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在文化 事业主要发展指标上都走在全国前列的文化大省跃然在东海之滨。 这 ...
王浩专题调研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有关工作并赴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调度
杭州日报· 2025-07-28 10:36
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 - 省委书记王浩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新起点,推动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1] - 要求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 [1] - 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标杆 [4] 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是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的重要目标,要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精品意识 [2] -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注重"第一选题"、精品出版、新营销模式场景和出版融合发展 [2] - 宋城演艺是文旅融合先行者,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做强文旅融合特色品牌 [2] 文化"新三样"出海 - 推动网文、网剧、网游等文化"新三样"出海是发展文化贸易、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3] - 浙江要加快形成文化出海全产业链,打好"政策+服务+改革"组合拳,壮大头部企业 [3] - 推进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应用,将文化"新三样"打造为高科技产品、数字经贸产品 [4] 文旅深度融合 - 浙江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态丰富,为文旅融合提供"文化活水" [2] - 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突出抓好文旅重大项目,丰富产品供给、强化业态创新 [4] - 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要以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助力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4] 文化科技融合 - 深入推进"文化+科技"改革,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标志性成果 [4] - 推进AI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应用,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4] - 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中国网络作家村和杭州电魂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文化科技融合代表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