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强国建设绽放新光彩(新时代画卷·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李华时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俯瞰。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耿 辉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 《潮起亚细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四川乐山市文化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邀请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王超给学生讲解动作要 领。 肖 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四五"时期,一幅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文化强国画卷,正 在中华大地壮丽展开。在这幅恢宏的画卷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磅礴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护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坚实依托。开 拓新思路、探索新机制、采用新形式,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如泉涌流。《只此青绿》《哪吒之魔童闹 海》《黑神话:悟空》……一批现象级作品,正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脚。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观众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新馆参观。 刘肖坤摄( ...
西进成都,一场文投会如何撬动东西部文化资本新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0:09
9月19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以下简称"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在成都举行推介座 谈会。此次座谈会为增进文化企业、投资机构对大湾区文投大会的认识,了解项目及"大湾区金文投"征 集规则,促进文化产业资源的互动与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我们参加文投会的两年,也是公司高速成长的两年,公司的估值快速增长,并相继完成了B轮和C轮融 资,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文投会搭建的平台。可以说,文投会从资金、生态乃至订单上对我们公司进行了 全面赋能。"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张明镜在推介座谈会上说。 据介绍,计划11月26日—28日在广州举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投会,将秉承"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 找资金"的运营理念,搭建文化企业与投资机构之间高效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投资机构 和文化企业的超级合伙人。大会将采用"3+365"办会模式,3天会期主要供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学习经 验、交换信息、签约项目,更多的服务延伸到会期之外,提供全年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估值增长离不开文投会" 推介座谈会现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以下简称"大湾区文促会")会长王桂科向 现场的成都 ...
总书记治国理政故事|文润中华
新华社· 2025-09-18 11:05
文化发展战略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 - 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2]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为新时代文化使命[2] 文化价值定位 -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在推动下焕发生机与自信力量[2] -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有力武器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滋养[2] - 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 精神高度决定民族历史洪流中的屹立能力[2] 文化实践推进 - 走进红色地标讲授党史课 通过革命文化升华全民族文化自信[2] - 时代精神体现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激荡起澎湃昂扬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2]
巨星传奇战略入股鸟巢运营主体
北京商报· 2025-09-16 21:03
公司战略举措 - 巨星传奇通过子公司收购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1.17%股权 [1] - 该举措被分析认为并非简单财务投资 而是为获取顶级线下场景和国家级文化传播平台 [1] - 收购旨在为IP内容落地和大型演艺活动提供战略支点 推动国际顶级文体资源与国内IP深度融合 [1] 业务生态布局 - 公司长期深耕IP运营与内容孵化 已构建跨明星、跨平台、跨业态的IP生态体系 [1] - 未来可能与国际知名艺术家和体育明星合作 引进和打造高规格国际盛事 [1] - 通过鸟巢这一象征性场地实现资源整合和产融结合 走向国内外双向联动新阶段 [1]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战略 推动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收购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体现企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眼光 [1] - 预示文化传媒企业不再局限于内容生产 逐步走向资源整合新阶段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智能投影仪行业政策、发展现状、销售规模、价格分布、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短期承压需求分化,技术生态双轮驱动智能投影仪新未来[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12
行业概述 - 智能投影仪集成智能操作系统、无线连接功能和多媒体播放能力 通过LED、激光或混合光源技术实现百英寸以上巨幕影像 覆盖家庭娱乐、移动办公、车载娱乐和商业展示等多元场景[2] - 主要从技术原理(DLP/LCD)、使用场景(家用/商用/便携)和光源类型(LED/激光/传统灯泡)三个维度进行分类[3] 政策环境 - 国家"中国制造2025"和"文化强国"战略推动下 多个部委出台《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等政策 为创新研发与市场应用提供制度保障[4] - 广东、江苏、浙江等11个省市将智能投影仪纳入地方补贴目录 广东按售价15%给予补贴 重庆设置最高500元/台补贴上限[5] 产业链格局 - 上游核心部件由美国TI(DLP芯片)、日本日亚/德国欧司朗(LED光源)及联发科/全志(处理芯片)等国际厂商主导 存在技术依赖[5] - 中游整机制造以极米、坚果、小米等国内品牌为主 通过自研光机和智能算法进行整合与差异化创新[5] - 下游以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为主 产品应用于家庭娱乐、商务会议等多元场景 呈现"上游受限、中游强整合、下游需求旺"特点[5] 市场表现 - 2024年智能投影市场销量达604.2万台同比上涨3.0% 但销售额100.1亿元同比下降3.5% 呈现量增额减局面[7] - 2025年上半年销量277.8万台同比下降3.9% 销售额46.8亿元同比下降2.9% 行业在低增长中艰难前行[7] - 市场呈现K型分化格局:2024年千元以下机型销量占比53% 2025年上半年升至55% 同期5000元以上价位段销量份额增长1.6个百分点至6.5%[8] 技术格局 - DLP占线上30.8%份额 头部四品牌合计超94% 1LCD主导大众市场占67.8%份额 3LCD份额1.5%[10] - 飞利浦2LCD新品以3500元切入中高端 数字光芯展出4K Micro LED样机 新兴技术加速破局[11] 竞争格局 - 呈现"一超多强、细分突围、跨界混战"格局 极米科技2025年6月销量和销额市占率分别为17.8%和32%稳居行业第一[11] - 坚果、当贝、小米等通过性价比策略和场景化创新抢占中端市场 传统家电巨头与互联网大厂跨界入局加速行业洗牌[11] - 2023年销量TOP4品牌合计份额31.1% 销额TOP4达60.6% 2024年TOP4销量和销额份额分别回升至35.9%和60.7%[11] 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推动交易从粗放流通转向精细价值挖掘 隐私计算技术将医疗理赔时间从2-3天缩短至28分钟 高质量数据资产溢价达300%[13] - 制造领域工业互联网数据交易量2025年预计达300TB 医疗领域基因数据交易推动精准医疗 RCEP落地后亚太地区数据交易规模2025年突破500亿美元[14] - 北京、上海、贵阳通过"东数西算"整合算力资源 贵州大数据交易所2025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预计2028年数据信托市场规模达500亿元[15]
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他们定不负所望
北京青年报· 2025-08-29 02:40
文艺演出行业青年参与趋势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首次启用80后艺术家担任总导演 大批90后编导参与创作 00后演员占比超50% [1][2] - 青年文艺工作者运用多元艺术表现形式 灵动舞台装置变化和丰厚情感力量提升创新能力 [2] - 晚会需呈现14年抗战恢弘历史与动人片段 兼顾历史缅怀与新时代展望 创演难度显著 [1]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新表现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实现票房突破 舞蹈《只此青绿》展现舞美创新 [3] - 青年群体在非遗技艺传承 文创新品开发 数智技术嵌入式应用及汉服古筝文化推广领域表现活跃 [3] - 青年通过新兴技术感知与优秀文化创新理解 展现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创新创造活力 [3] 青年群体跨行业创新贡献 - 航天领域(天宫/北斗/嫦娥) 基建工程(港珠澳大桥)出现青年创新创业者 [3] -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 农产品带货直播等新兴领域涌现青年骨干力量 [3] - 青年群体正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核心动能 体现跨领域创新实力 [3]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丨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央广网· 2025-08-06 11:15
文化传承与保护 - 龙门石窟作为重要世界文化遗产,暑期日均接待游客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涨幅明显[1]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门石窟时强调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鼓励青少年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以树立文化自信[1] - 在云南丽江古城考察时要求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保护利用好木府等有800多年历史的重要文化地标[2] - 考察白马寺时指出要积极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 红色精神弘扬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传承伟大抗战精神[3]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3] - 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3] 文艺创作与产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4] - 希望文艺工作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 - 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4]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第五,“中国游”在海外社交媒体刷屏并吸引外国游客[5] - “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5] 文化强国建设与影响 - 文化“出新”和旅游“出圈”的双向奔赴,让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2][4] -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及国际竞争力提升[4] - 中国正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赓续历史文脉,以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5]
十五五规划产业布局猜想勘误版
东吴证券· 2025-08-03 11:32
核心观点 - 外部不确定性下,"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核心思想或将在十五五规划中延续,重点在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科技自立自强 [2] - 十五五规划纲要可能为二十篇左右,其中"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有望单独成篇 [3] 篇级主题猜想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供给侧"反内卷"思路或将延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产业供给侧优化升级等内容有望细化 [3] - 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7月中财委第六次会议提出供给侧秩序规范 [3] 城市高质量发展 - 城镇化定位从"火车头"转向"提质增效",预计十五五规划将延续"存量提质增效"和"稳定发展"的定调 [4] - 7月政治局会议仅提及"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对楼市、地产表述较少 [4]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概念首次于2023年9月提出,核心是摆脱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将生产要素向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凝聚 [5] - 预计规划将包含"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章节 [11]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或与数字经济一同纳入篇级主题,形成数字经济提供场景、AI作为核心引擎的协同关系 [7] - 重点关注底层基础设施创新(算力、算法、数据)和"人工智能+"商业应用落地(具身智能、智能穿戴等) [7] 次级章节重点领域 消费升级 - 服务消费是政策发力重要增量,重点关注银发经济、首发经济、谷子经济及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供给侧升级 [8] - 我国消费端商品占比偏高(工业化中期特征),服务消费潜力释放需配合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和社保体系建设 [8]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AI发展使芯片制造环节"补短板"必要性提升,先进制程晶圆代工及光刻机等半导体材料设备或成重点 [10] - 稀土等关键战略资源的整合管控、技术壁垒巩固也可能出现在规划中 [10] 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 新兴产业聚焦"向空、天、海索要GDP",包括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 [11][12] - 未来产业涉及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6G、脑机接口、核电核聚变等领域 [12][17]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 增量环节可能包括:大型数据中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车路云一体化、商业航天发射场 [13] - 能源体系重点关注海上风电、沿海核电、可控核聚变、特高压、虚拟电厂、西部风光基地等 [13] 其他潜在内容 文化强国 - 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下,规划或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14] - 游戏《黑神话:悟空》等文化产品出海显示资本支持对文化输出的重要性 [14] 多边外交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等仍将出现在规划内容中 [15]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历史演进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承担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使命 致力于将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文明先进的中国[2]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用革命文化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目标 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雄心[2] - 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强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2] -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3] 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核心内涵 - 新时代文化使命是推动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 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3]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效显著 文化事业产业日益繁荣[3] - 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文化自信明显增强[4] 担负文化使命的三大原则 - 坚定文化自信是根本基点 要求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 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6] - 秉持开放包容是本质要求 既要萃取中华文化精华 也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7] - 坚持守正创新是重要思想方法 守正要求守住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创新要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8][9] 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10][11] - 继承弘扬革命文化 包括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11][12]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际话语权[13][14]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16][17] - 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民 培育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18]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保护传承体制机制 推动系统性保护[19]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 战略目标与实施保障 -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15]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15] -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根本制度[15]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15]
建设文化强国的壮美实践——浙江20年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纪事
新华社· 2025-07-29 22:19
文化建设工程成果 - 2005年浙江省委提出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包括文明素质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文化研究工程 文化保护工程 文化产业促进工程 文化阵地工程 文化传播工程 文化人才工程 [3] - 文化研究工程累计立项2000余项 吸引国内外万余名专家学者参与 投入财政资金2亿多元 预计形成学术专著约6000部 [7] - 建成文化遗产保护网络 包括3处世界文化遗产 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701处中国传统村落 449家备案博物馆 926家乡村博物馆 [9]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及相关产业年增加值从442亿元增长至6150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提升至7%以上 [11] - 全省影视制作机构达5000余家 横店影视城投资30亿元建设29个高科技摄影棚 可节约剧组一半制作成本 [11][23] - 形成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 中国国际动漫节 浙江青年电影周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展示交流平台 [25] 公共文化服务 - 构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包括102座文化馆 102座公共图书馆 1367座乡镇综合文化站 1.86万家农村文化礼堂 [9] - 全省建成近1.4万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城乡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享受文化服务 [14] - 2024年起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 省 市 县三级1500多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服务 [22] 文化创新与数字化 - 良渚古城遗址推出VR大空间项目 建设良渚色彩体系基因库和纹样体系基因库在内的"良渚MEI"生活美学联盟 [23] - 实施浙江文化数字工程 发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领作用 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高能级平台 [23]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收录1.2万余件绘画藏品 出版60卷226册 成为"科技+人文"融合典范 [6][7] 文化精品与人才 - 浙江文艺界2003年以来获国家级权威奖项500余项 涌现大批国家级文艺人才 [11] - 青春越剧《我的大观园》完成全国十城巡演 观众达7.2万人次 [11] -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成为新时代主旋律美术创作名篇 新作《互鉴——举办"良渚论坛"》延续艺术创新 [26]